第四章 心律失常(1 / 3)

心律失常是指心髒激動的起源部位、頻率、節律、傳導速度或激動次序的異常,包括節律和頻率的異常;可見於各種器質性心髒病,尤其是在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時;也可發生在身體健康者或自主神經功能失調者。

心律失常根據發作時心率的快慢,可分為快速性和緩慢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診斷和治療需要由具有心血管內科專業知識的醫生進行。

近些年來關於心律失常方麵有很多新的進展和治療觀念的更新,湧現了不少新的藥物和新技術。例如,以往房顫的治療很難令人滿意,但現在隨著導管射頻消融技術的成熟,越來越多的患者可以恢複正常的心髒節律。

但是心律失常的確診大多要靠心電圖,對普通人而言,了解這方麵的科普知識,關注自身心律失常發作時的特點,避免忽視心髒出現的不良情況,有助於心律失常的早期檢出和診斷。

另一方麵,由於普通人對心律失常的專業知識不了解,可能會過分重視、擔心、害怕出現的心悸、胸悶、乏力等症狀,甚至影響生活質量。

1.心潮澎湃,暗流洶湧

對一個正常人,一天的心跳總數在十萬次左右,每分鍾心率在60~100次,節律是規整的。如果心跳不規律整齊,有停搏感,太快或太慢,甚至感覺到心髒的撲動,要警惕心律失常的發生。

有的心律失常患者沒有任何症狀,僅是在體檢或其他情況下就診時發現。有的心律失常患者可能沒有心慌的感覺,但有乏力、氣短、心前區不適,進一步出現胸痛、頭暈、眼前發黑,甚至暈倒。

目前,心律失常的診斷大多數依靠心電圖,一部分病人的病史和體征有助於診斷。心律失常患者的預後與病因、誘因、是否出現暈厥、室顫、猝死有關。

發生在無器質性心髒病基礎上的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縮、室上性心動過速等,大多預後良好;發生在嚴重心髒病基礎上的心律失常,特別是伴有心功能不全或急性心肌缺血患者,預後一般較差。

由於大多數心律失常的診斷、治療並不簡單,這就需要像高血壓、心肌梗死一樣普及心律失常方麵的小常識,提醒患者關注自身健康、盡早明確病因,早到醫院就診檢查,盡早明確病因,早治療,避免發生不可逆轉的惡性心髒事件甚至猝死。

2.心悸、黑蒙、暈厥

黑蒙是指眼前發黑。發生黑蒙不一定會暈倒,有時可伴有眩暈、視物模糊等。暈厥是指短暫的意識喪失,可以很快恢複。有的人可以有麵色蒼白、出汗、聲音遙遠等先兆症狀,但有的人發作時沒有任何跡象。如果暈倒時,可以聽見旁人說話的聲音,那就不是真正的暈厥。暈厥後有的人會出現明顯的乏力。暈厥有一半的原因與心髒有關,應盡早到醫院就診,行全麵檢查,避免再次發作暈厥或出現其他臨床不良事件。

3.發生心慌的原因

心慌不是一種病,是一種症狀。發生心慌的原因有很多種。精神緊張、受到驚嚇、情緒波動、運動、重體力勞動、大量吸煙、過量飲酒、飲濃茶、咖啡等常可發生心慌。引起心慌的原因還有各種疾病如:各種心律失常、冠心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發熱、嚴重貧血、急性出血等。還有一種臨床上常見的焦慮症和抑鬱症,當焦慮抑鬱合並各種臨床疾患時,更容易被醫生和患者本人忽略,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

4.年輕人發生心悸不能忽視

一方麵,年輕人易激動、興奮,可以出現生理性的心律失常,如交感神經興奮後出現竇性心動過速;或過度勞累、激動、飲酒過量後出現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另一方麵,年輕人,特別是年輕男性往往自覺身強體壯,平素無心髒病史,發生心悸、胸悶後認為忍一忍、挺一挺就過去了。但實際可能已經存有潛在的致心律失常的危險因素和疾病。如果發生過暈厥,應該進一步檢查,避免猝死等惡性事件的發生。所以當年輕人發生心悸等症狀,千萬不能麻痹大意,有病應及時治療,定期體檢有利於健康。

5.發生心悸時應注意觀察什麼

當我們感到心慌的時候,應該注意觀察一下:心慌發生的時間、地點、伴隨症狀、與活動的關係、發生的次數、持續還是陣發的等,可以記錄下來,以便能及時反饋給就診時的醫生,有助於下一步的診斷。

6.發生心悸應該做那些檢查

當我們感覺到心慌,如果附近有醫院,可以及時到醫院做一份心電圖,即使是小的社區醫院。心電圖是確診心律失常的重要依據。我們應該注意保存自己的心電圖和其他檢查資料,作為以後看病時的參考。

除了心電圖,醫生可能還會建議做以下檢查:24小時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心髒的CT或MRI檢查。有的可能還需要做運動負荷試驗、直立傾斜試驗,必要時要入院做電生理檢查。

7.做了心電圖沒有問題怎麼辦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心慌或其他不舒服,但是心電圖卻是正常的,沒有發現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到醫院裏,做一個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動態心電圖,又稱作:Holter,可連續記錄動態心髒活動,充分反映患者在活動、睡眠狀態下心電圖的變化,適用於檢查一過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可以定性、定量診斷心律失常並了解心髒的儲備能力。

在動態心電圖檢查時應注意清潔前胸,避免當日洗澡,並將一日中的活動狀況、症狀發生的準確時間記錄下來,以供醫生在分析心電圖時參考。現在技術進步了,還有一種像手機大小的電話心電圖,可以在有症狀時通過電話傳送心電圖。個別病人可能需要住院行電生理檢查或植入一種內置的心電記錄儀。

8.自己怎麼摸脈搏

自己摸脈搏,有利於早期檢出心律失常。摸脈搏時,可采用端坐位,把一側手臂掌心向上平放於桌子上,將對側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指尖並排放到該側手腕的拇指一側,稍加尋找就可以清楚地摸到自己的脈搏。有的老年人頭幾次可能摸不好,可以多練習幾次;可以同時摸一下家人的脈搏進行比較。摸脈搏時要注意記錄每分鍾脈搏的次數,注意是否規律,兩側脈搏是否搏動強度一致。如果方便可以記錄下來,便於醫生了解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