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的今天,向患者普及基本的冠心病知識,讓患者學會基本的自檢和自救已經成為冠心病預防和冠心病早期診斷中必要的一環。
1.本是同根生
老張很疑惑,他去年得了心肌梗死,急診植入兩枚支架以後一直堅持服藥治療。可是每次去醫院複診大夫都問他兩個問題:①您哪年診斷的冠心病啊?②您放完支架以後還有心絞痛嗎?他每次都回答說:“大夫,我得的是心肌梗死。我沒有冠心病。”
老張的疑惑很普遍,解答這個疑惑也很重要。冠心病全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冠心病最重要的兩個分型,或者說是表現就是心絞痛和心肌梗死。冠心病的根本病因就是供應心肌血液的冠狀動脈發生了不同程度的狹窄或者閉塞。
如果僅僅是冠狀動脈狹窄,那麼缺血往往會導致心絞痛;如果冠狀動脈已經100%閉塞了,那麼部分心肌就會發生壞死,這種壞死往往是不可逆的,稱為心肌梗死。導致心肌梗死的血管稱為罪犯血管。在心肌梗死以後,如果不針對罪犯血管進行積極治療,那麼還將有更多尚未壞死的心肌瀕臨壞死,這些存活心肌的缺血還將導致心絞痛。
所以,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之間的關係應該是這樣的:冠心病包括心絞痛和心肌梗死,心絞痛和心肌梗死是冠心病引起心肌缺血的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
2.心絞痛一定痛嗎
老張終於明白了大夫的問題,也明白了自己到底得的是什麼病。他經常會向周圍的朋友介紹和普及自己掌握和了解的冠心病知識。他的朋友老王也是冠心病,可是老王說自己從來就沒有胸痛,但是隻要自己一胸悶準是心髒出了問題。老張又不明白了,心絞痛難道可以不痛嗎?
依前所述,臨床上“心絞痛”的診斷是泛指由於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導致心肌急性缺血的臨床綜合征。“心絞痛”不僅代表心肌缺血引起的疼痛,也包括了心肌缺血引起的諸多其他不適症狀。如突發短暫的極度乏力、胸悶、咽部幹澀發緊以及呼吸困難。罕見的症狀還有頭痛和上腹痛。所有這些被視為心絞痛的等同症狀。
痛覺其實是人體的保護信號,是我們身體最原始的保護機製。隻要具備中樞神經係統,無論多麼低等的動物都會利用疼痛這一保護機製。疼痛提示我們身體出現了問題,警告我們不要做某件事。疼痛是保護我們的重要感覺。
痛覺在腦產生,通過神經傳導至其分布的區域。我們以心肌缺血為例簡述一下痛覺的產生。心肌缺血造成局部乳酸、磷酸等酸性代謝產物蓄積,刺激局部傳入神經末梢,通過第1~4胸交感神經節傳導至相應的脊髓節段,再經傳入神經傳至大腦皮質而產生痛覺。通常內髒產生的痛覺分布與脊髓相應節段的神經所分布的區域一致。所以心絞痛主要位於1~4胸交感神經節相應的節段,即胸骨後或心前區,並向左肩及左前臂放射。
這條神經通路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幹擾痛覺的實現。如,大麵積腦梗死患者,或者高位截癱患者痛覺消失。更常見的是糖尿病病人由於外周神經損傷,痛覺不敏感或者說痛域升高。實踐證實,伴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導致疼痛的發生率和程度都顯著低於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
這種心肌缺血的時候不疼痛的現象被稱為無痛性缺血。從上麵的講述我們可以推斷,這種現象並不是好事。因為身體的警察——痛覺不工作,身體的防禦就減弱了。當心肌缺血發生,身體卻沒有感覺,這不利於缺血誘因的去除,也會延誤病人就醫,後果不堪設想。因此我們說,無痛性心肌缺血的病人風險更高。
3.胸痛一定是心絞痛嗎
老張終於明白心絞痛是怎麼產生的,也明白了疼痛的意義。這些天,他忽然出現了一種從未有過的疼痛——脖子疼,肩膀也疼。而且持續好幾天不緩解。他毫不遲疑地上了醫院。可是醫生聽完他對疼痛的描述,隻是為他做了一個心電圖就告訴他這不是心絞痛。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正常人的冠狀動脈有很大的儲備能力。在進行劇烈活動時,冠狀動脈血流量會比安靜時增加6~7倍。也就是說隨著外周的需求增加,冠脈會增加心肌血液的供給。但是當冠狀動脈存在中度以上狹窄,當需求增加時冠狀動脈不能正常的進行代償性擴張以增加心肌的血供,就會引發心絞痛。這就是為什麼心絞痛多在情緒激動、勞累、運動、寒冷或飽餐等誘因下出現。
心肌非常脆弱,它對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很差。一旦缺血缺氧持續30分鍾以上,甚至更短,就會出現心肌細胞的破裂壞死。這時候心肌細胞裏獨有的物質就會釋放到血液中,這些物質就是心肌酶。心肌壞死是不可逆的,可以造成心電圖長時間甚至永久的改變。這也是為什麼心電圖特征性改變和心肌酶升高是診斷心肌梗死重要的依據。
由此可見,心絞痛持續時間不會太長,象老張那樣的長時間疼痛之後,心電圖仍是正常,往往就不能用心肌缺血來解釋這一疼痛了。
4.怎樣識別心絞痛
老張慢慢明白了,即使得了冠心病,也不能保證所有的症狀都能用冠心病解釋。醫生告訴老張,身體各個部位都會發生疼痛。引起胸痛的疾病也是複雜多樣的。比如常見的頸椎病。胃食管反流、胸壁肌肉勞損、肋間神經痛、帶狀皰疹、肋骨骨折、肺炎、胸膜炎等。
從疼痛的特點上,心絞痛有別於其他疼痛,常常表現為陣發性的前胸壓榨性疼痛,主要位於胸骨後部,可放射至心前區與左上肢。並且疼痛位置的局部沒有壓痛,疼痛也不隨體位改變而改變。典型的心肌缺血導致的胸痛更多發生在心肌用血量最多,耗氧量最高的時候,即活動過程中。而不是活動或者工作一天以後。
比如追車、爬樓或者快走過程中出現前胸或胸骨中下段壓榨性疼痛,伴有窒息感,並向頸部、左上肢內側和下頜等部位放射。一般休息3~5分鍾可有緩解,含服速效硝酸甘油能使症狀迅速減輕。這和腹痛、胃痛,以及肩周炎引起的疼痛都有顯著的區別。如果能在疼痛發作的時候做心電圖,將非常有利於鑒別病因。
具體來講腸胃炎引起的疼痛往往伴有局部的壓痛,或者病人有“喜按”的特點,覺得局部按壓反而很舒服;再如,食管反流引起的不適,往往和體位相關,餐後臥位出現;而肩周炎引起的疼痛在上臂抬舉時加重。
總之,具體的鑒別還是要請大夫來做。但是掌握一些基本的常識,可以幫助病人避免不必要的擔心和恐懼,提高生活質量。另一方麵,重視自己身體的疼痛也可以及時發現問題,降低疾病帶來的風險。
5.我會心絞痛嗎
心絞痛是一種心肌缺血缺氧的症狀。所有可以引起心肌缺血的疾病都可以導致心絞痛發作,其中最常見的疾病就是冠心病。凡是具有冠心病危險因素的人都有心絞痛發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