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明確的冠心病危險因素包括: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吸煙、肥胖以及早發的冠心病家族史。其中,早發的冠心病家族史指的是一級男性親屬55歲前或者一級女性親屬65歲前診斷冠心病。
早發冠心病家族史可以使子代冠心病發病率提高3~5倍,而且使子代冠心病的發病年齡明顯提前。我們見到的40歲以前罹患冠心病的人群中,有早發冠心病家族史的患者占到了一半以上。雖然冠心病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但它和遺傳因素之間不是必然的因果關係。
脂代謝紊亂是另一個重要的冠心病危險因素,俗稱高脂血症。實際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低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息息相關,已經有研究證實高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冠狀動脈的保護因素。因此采用“脂代謝紊亂”這個概念更加準確。和脂代謝紊亂一樣促進冠脈粥樣硬化的常見疾病是高血壓和糖尿病。盡管高血壓和糖尿病通常在中、老年人群中高發,但如果在青年時期就發生這兩種疾病,無疑也使冠心病的發病年齡提前。這也是目前冠心病發病年齡提前的重要原因。
另外,性別也是危險因素之一。人群中,尤其在中青年人群中,男性冠心病的發生率顯著高於女性。這種差異的原因一方麵是男性自身的生理特征對冠心病易感,另一方麵可能與男性吸煙、飲酒與否、工作強度和類別與女性存在差異有關。
除此以外,由於冠心病是一種由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環境因素在冠心病發病中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比如長期大量吸煙、長期缺乏運動,以及長期不規律飲食都會在日積月累中損害冠狀動脈。
總體的規律是,上述危險因素越多,發生心絞痛的幾率越高。有統計估算,一個沒有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吸煙的人,心絞痛多發生在70歲以後,具備其中一項大約可使心絞痛發生的時間提前10年。
由此可見,可能發生心絞痛的人不在少數。那麼是不是具有危險因素的人真的都發生心絞痛呢?顯然不是。前麵已經提到了冠脈的儲備能力很強,輕度狹窄完全可以沒有症狀。理論上血管狹窄在中度或者70%以上才會出現缺血症狀。在此之前漫長的歲月裏,每一個有危險因素的人都有機會控製危險因素,延緩動脈血管粥樣硬化的進程,避免心絞痛發生。
6.做個聰明的病人
如果你具備了一個或幾個冠心病的危險因素,甚至你已經被診斷了冠心病。那麼,從現在開始關注自己的感覺,關注自己的飲食起居,做自己的貼身保健醫吧。
這個建議一點也不誇張。曾經有一位43歲患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告訴我:“當你感覺不到髒器的存在就說明它們是正常的,當你經常感覺到某個髒器的存在,說明它出了問題。”這句話真的很準確。如果你的胃正常,你能感覺到它在工作嗎?當你出現胃痛、反酸、燒心,當你一吃飯就覺得腹脹,你一定會想:“我的胃怎麼了?”
疾病都是從無到有,越早發現,越早診斷,它對身體的傷害越輕微。那麼讓我們來試著關注自己的心髒吧。
首先,製定一個規律的運動計劃。每天慢跑或快走15分鍾或更長。或者每周遊泳1~3次,每次500~1000米。原則上要適合自己,由少到多,量力而行,易於堅持。
然後製定一個飲食原則。在保證營養和體力的基礎上做到規律和節製。
最後製定一個起居的時間表,盡量讓自己遵守。
在基本穩定的飲食、起居和運動量基礎上,如果感覺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我們就可以進行分析和評價了。
還是以胸痛為例,我們可以從6個方麵進行評價。
(1)性質:胸部是否有緊縮感、壓迫感或沉重感?疼痛是銳利的針刺樣還是具有壓悶感的鈍痛?試著描述自己的疼痛,找出這一次疼痛帶給你的不同尋常的感覺。
(2)部位:疼痛部位是固定還是遊走?麵積有多大?比如典型的心絞痛可以描述為位於胸骨後,疼痛範圍約有手掌大小。約有半數病人胸痛可以放射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如向左肩、左臂和手指內側。還要注意疼痛伴隨的情況,比如伴有惡心、嘔吐、或者反酸。
(3)持續時間:注意疼痛是持續還是陣發。如果疼痛呈陣發性,那麼每次持續多長時間?間隔多長時間?每天或者每周發生幾次?比如每次持續3~5分鍾,一般不超過15分鍾。
(4)誘發因素:偶然的體力勞動、顯著增加的運動量、一次飽食或者激動都可以誘發心絞痛。找一找疼痛發生的規律,比如,每當快走500米時就會出現胸痛。
(5)發生的時間:有些胸痛與活動沒有明確的關係,但是總會在特定的時間裏出現。要記錄這樣的事件。清晨或子夜時發生的胸痛應特別注意。
(6)緩解方式:通常,去除誘發因素後心絞痛就會停止。比如經過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幾分鍾之內胸痛就會迅速緩解。需要注意的是,硝酸甘油可以降低血壓,在不監測血壓的情況下,不建議反複含服。如果含服硝酸甘油2~3次或口腔噴霧多次,疼痛仍不能消失,應立刻就醫。
所有這些特點,對於病人和大夫都是非常有價值的線索。久病成醫不假,細心觀察體會同樣可以幫助我們早期發現異常。
7.殘酷的青春
在臨床工作的大夫都曾經看到過早逝的生命,也都曾經治療過再也無法複原的心髒。為什麼30歲的年紀就有60歲的心髒?難道真的是命中注定嗎?
筆者曾經治療過一個16歲患高血壓、糖尿病的男孩兒,身高170cm,體重100kg。他的父母50多歲,身材勻稱,都沒有高血壓和糖尿病。他們非常痛苦,也非常疑惑,為什麼孩子身體這麼差?真的是因為功課負擔太重嗎?
年輕人壓力大隻是問題的一個方麵。問題的另一個方麵是在優越的條件下如何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現在城市家庭生活條件好,幾乎人人有電腦,年輕人無節製地沉迷網絡,疏於運動。所有可以讓身體動起來的活動都可以足不出戶做到。如,購物、聊天、查閱資料以及餐飲。顯然,網絡提高了效率,卻損失了身體的質量,讓原本屬於老年人群的心肌梗死過早地出現在青少年人群。
有資料顯示,青少年心肌梗死的發病率正逐年增長。在遺傳因素以外,造成發病人群年輕化的誘因主要有三點:一是無節製地上網;二是過量攝入高熱能、高脂肪食品;三是主動吸煙。
因此,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已經成為預防冠心病的最基本的要點。這是一件任何人都會受益終身的大事。它不僅有利身體健康,也有利於心理健康。在生活速度和壓力不斷上升的今天,良好的生活方式其實就是生存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