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高血壓病(3 / 3)

19.擅自停服降壓藥將會有什麼危害

高血壓作為“隱形殺手”,可導致心、腦、腎等多種並發症。迄今為止,高血壓仍不能被根治。通常,高血壓一經確診,應在改變生活方式的同時終生服用降壓藥維持血壓穩定,這樣才能有效控製病情的發展,降壓治療的益處也是通過長期控製血壓達到的,這是治療是否成功有效的關鍵!但在生活中,有不少患者常擅自停用降壓藥。

停藥原因無外乎以下幾種:

①自覺沒有明顯不適感,誤認為沒有症狀血壓就是正常的,事實上,高血壓所帶來的風險大多是在沒有任何臨床症狀下發生的。

②工作繁忙,經常忘記服用降壓藥。

③因噎廢食,自認為“是藥三分毒”,所以盡量不吃或少吃降壓藥,其實比起疾病對身體的損害,藥物的副作用要小得多。還有的患者因服藥後出現幹咳、水腫等明顯的不良反應而停藥,但如果堅持服藥,有些不適感會在服藥一段時間後明顯緩解,甚至消失。

④有的高血壓患者以為高血壓經過治療後血壓已經正常,高血壓已“痊愈”,不需要再服藥。

高血壓患者尤其是高危患者擅自停藥殊不知這樣做是很危險的。如果停止吃藥,由於機體的調節作用,會引起血壓大幅度波動,增加心腦血管病的風險,埋下隱患。如果血壓驟然升高而發生腦出血,輕者造成身體部分功能喪失,重者可造成植物人甚至死亡。正確的做法是在血壓平穩控製1~2年後,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根據病情需要看可否逐漸減少降壓藥品種和劑量,最後能否完全停藥,還要遵醫囑。

20.中藥降壓是否比西藥的副作用小

中醫學認為,高血壓的發生主要與情誌失調、飲食不節等因素有關。近年來我國醫藥工作者在對高血壓病的臨床和實驗研究過程中,研製和開發出不少具有一定效果的中藥製劑,在治療高血壓中起到一定作用。目前,常用的有腦立清、複方羅布麻、牛黃降壓丸、愈風寧心片等藥。中藥以辨證為基礎,強調整體治療,對高血壓頭暈、頭痛、耳鳴等症狀的改善比較理想,從而提高生活質量,間接達到降壓目的。

西醫則十分重視降壓作用,對改善症狀往往重視不夠,兩者可取長補短。由於中藥純度不高,起效緩慢,降壓作用相對較弱,降壓效果不像西藥那樣明顯,可靠,但副作用較小,可作為高血壓治療一種補充和替代療法。中藥、西藥治療高血壓各有其特點和優勢,應恰當地選擇應用,充分發揮中醫防治高血壓的作用,合理地達到降壓治療的目的。

21.服用四種降壓藥,為何血壓降不下

在高血壓患病人群中,有的患者即使服用了四種降壓藥物,血壓仍是居高不下,不能達標。我們通常將這種情況稱之為難治性高血壓(或頑固性高血壓)。

出現這種情況先不要著急,更不要自行隨意更換藥物或增加藥物劑量,應在醫生的幫助下,找出血壓控製不佳的確切原因。常見的原因有:

①家庭自測方法不當使血壓測量不準確。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學會血壓的正確測量方法,並結合醫院24h動態血壓監測使血壓測定結果更接近真實。

②尋找影響高血壓的病因和並存的疾病因素。如應用口服避孕藥、腎上腺類固醇類激素、甘草等藥物,會拮抗降壓藥的降壓效果;容量負荷過重,如利尿藥治療不充分、攝鹽過多或伴有腎髒疾病,腎功能進行性惡化;伴慢性疼痛和長期焦慮、失眠等。

③其他原因。如患者順從性較差,不能堅持按時規律服藥;降壓藥的選擇使用不當,如劑量偏低,聯合用藥不夠合理;未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或改變失敗,如體重增加或肥胖、吸煙、重度飲酒等。對大多數患者如找到上述原因並加以糾正,血壓多數可以達標。如排除了上述因素造成的頑固性高血壓,則應到醫院進行繼發高血壓的篩查,查出並有效去除或控製病因後,高血壓可得到明顯緩解。

22.常用降壓藥引起哪些不良反應

高血壓患者在服用降壓藥的過程中常會出現一些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很多患者非常擔心這些不良反應甚至因此停藥,其實大可不必,患者應盡可能堅持服藥,有些不適感會在服藥過程中逐漸緩解,甚至消失,如實在不能耐受,也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治療方案。那麼常用的降壓藥物會引起哪些不良反應呢?下麵向大家介紹一些常用降壓藥的不良反應。

(1)鈣離子拮抗劑:①二氫吡啶類,如拜新同、絡活喜、波依定等,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踝部水腫、頭痛、麵部潮紅等。②非二氫吡啶類,如合心爽會導致房室傳導阻滯和心功能受到抑製。

(2)利尿藥:①噻嗪類,如雙氫克尿噻,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血鉀、血鈉降低,血尿酸升高。②襻利尿藥,如速尿則引起低血鉀。③醛固酮拮抗藥,如安體舒通會使血鉀增高和男性乳房發育。

(3)α受體阻滯藥:不良反應以體位性低血壓較常見。

(4)β受體阻滯藥:如倍他樂克,常見的不良反應有支氣管痙攣、體位性低血壓等。

(5)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藥(ACEI):如雅施達、洛丁新、蒙諾等,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咳嗽,血鉀升高和血管神經性水腫。

(6)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藥(ARB):如安博維、科素亞、代文等,可導致血鉀升高,血管神經性水腫則較罕見。

23.可能引起男性陽痿的降壓藥物

一些男性高血壓患者常會有這樣的擔心,服用降壓藥物是否會引起性功能減低。降壓藥的確會引起陽痿,尤其是在主張長期甚至終生服用降壓藥的情況下,高血壓病人的陽痿發生率更是有明顯的增加,讓男性朋友感到困擾。

降壓藥為什麼會引起陽痿呢?在陰莖勃起的過程中,有一種叫做去甲腎上腺素的成分起到了關鍵作用,它不僅是性衝動傳遞的“使者”,還參與了勃起、射精等性生活的全部過程。而一些降壓藥物可通過作用於中樞神經係統使去甲腎上腺素分泌減少以達到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目的。因此,當高血壓患者在服用了影響去甲腎上腺素分泌的降壓藥後,便可能導致陽痿。

可能導致陽痿的降壓藥有:

①可樂定類及其複方製劑(如可樂定、珍菊降壓片等)。

②利血平類及其複方製劑(如利血平、複方降壓片等)。

③交感遞質耗竭劑(如胍乙啶、甲基多巴等)。

④β受體阻滯藥(如心得安、倍他樂克、柳胺苄心定等)。

⑤利尿藥(如速尿、噻嗪類利尿藥、保鉀類利尿藥等)。

服用降壓藥後,一旦發生了陽痿又該怎麼辦呢?毋庸置疑,患者既不可心急亂投醫,也不能隨便停藥或更換藥物,更不宜由於羞於開口而隨意自我治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重視現實,在醫生的幫助下,尋找引起陽痿的確切原因,倘若確實與服用降壓藥物有關,可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停藥或換用其他降壓藥(在不影響降壓效果的條件下,也可減量服用降壓藥),經過上述處理,陽痿現象一般都能得到改善或消失。

24.高血壓合並糖尿病應如何治療

在高血壓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接近20%,糖尿病合並高血壓,會使患者心腦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風險顯著增加,並加速患者視網膜病變及腎髒病變的發生發展,所以如何控製高血壓合並糖尿病患者的血壓非常重要。

對於這類患者的降壓目標是<130/80mmHg,老年人或伴嚴重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血壓目標是<140/90mmHg。對於收縮壓在130~139mmHg或者舒張壓在80~89mmHg的糖尿病患者,可進行不超過3個月的非藥物治療,包括控製飲食、減重、限鹽、適度運動等。如血壓仍不能達標,應開始采用藥物治療。

對於血壓≥140/90mmHg的患者,應在非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立即開始藥物治療。首先考慮ACEI或ARB類降壓藥,這類降壓藥對腎髒有保護作用,能有效減輕和延緩糖尿病腎病的進展,改善糖脂代謝,需要聯合用藥時,也應以ACEI或ARB類降壓藥為基礎。

如患者反複發作低血糖,則應慎用β受體阻滯藥,以免掩蓋低血糖症狀。糖尿病合並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應慎用利尿藥,防止引起血尿酸增高。

綜上所述,高血壓也是一種以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為主要表現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病變並導致較高的致殘率、致死率。由於部分高血壓患者並無明顯的臨床症狀,高血壓又被稱為人類健康的“無形殺手”。

因此,提高對高血壓病的認識,早期預防、及時治療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高血壓是一種“生活方式病”,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戒煙限酒、自我管理、按時就醫有利於預防和控製高血壓。醫務工作者與高血壓患者共同努力,提高高血壓病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製率,降低高血壓導致的致殘率、致死率是醫生與患者共同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