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情係千姿湖——百幅油畫寫生展”紀事(1 / 2)

“情係千姿湖——百幅油畫寫生展”紀事

活動紀事

作者:張克元

緣 起

2014年初,幾個畫友小聚,聊起畫了十幾年的千姿湖,聊起曾經發生在千姿湖畔的故事,聊起成長的歲月,孫盛仁先生提出了辦個畫展的想法。經過幾次商量,孫盛仁先生主動牽頭籌備,參展畫家和參展作品由孫先生遴選,千姿湖畫展被描出了輪廓。經過將近10個月的準備,畫展和大家見麵了。

千姿湖十幾年吸引畫家的魅力,在我看有兩個方麵。一是地理風光的原因:它距西寧不遠,省去了路途的勞頓,交通便利;風景全麵,雪山丹霞湖水苗木,室外風景因素齊全。另一方麵是人,孫盛仁先生的風景畫影響了西寧的一代畫家,老人家常年在千姿湖寫生垂釣,學習交流自然是畫家們必須的。所以千姿湖成了很多畫家寫生的首選。

孫先生選擇千姿湖是有一個過程的。最早在靠近千姿湖的阿什貢、尕讓都留下他的足跡,當時的條件隻能借宿在當地的農民家中,吃住行都不甚方便,那個時候老先生還騎一輛摩托,騎著它翻越拉脊山的情況是可想而知的。還記得有一次我和孫先生、黃沛沛在阿什貢的峽口寫生,正畫的時候來了一群人,說能不能把你們的車挪一挪?挪挪當然可以,可我們的車礙他什麼事了?聊了一會才明白了:馬路邊停了一輛車擋到路了。而我們的車正靜靜地停在草地裏,那是我們從農民家裏借來拉畫具的架子車,在我們身後,它沾滿了黃土和露水沐浴在陽光下。孫先生用畫筆指了指架子車,說這是我們的車,路邊的車是誰的我不知道。大家哄然大笑。這件事情轉眼已經過去十幾年了,阿什貢那些美麗的紅山已經被圍起來變成了地質公園。

孫先生最終選擇千姿湖,他是從拉脊山上一步步、一點點走進去的。如今在老先生的倡導和籌備下,經過大家十幾年的積累,有了這個畫展。

寫 生

年複一年,千姿湖的寫生活動漸成規模。畫家們利用有限的業餘時間,麵對著瞬息萬變的自然景色,揮灑著汗水、承載著收獲,十幾年來千姿湖迎來送往了一批又一批畫家、千姿湖茶園的老板換了一個又一個,畫家的麵孔卻基本定了型。參加本次展覽的畫家都有定期在千姿湖寫生的習慣,隨著時間的增長,作品慢慢地積累了起來。

麵對自然寫生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歸根結底就是觀察和表現,不同的畫家有不同的觀察和表現方法。千姿湖景色秀美但氣候多變,對於各種風格的畫家都是一種曆練,這曆練對於畫家的成長非常必要。畫家觀察自然表現自然到提煉自然表達內心,每一步成長都和千姿湖的寫生活動脫不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