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情係千姿湖——百幅油畫寫生展”紀事(2 / 2)

寫生時大家每天早晨八點半左右拿著畫具出門,正午時間回來吃飯,夏日裏避開烈日熏烤的正午,下午三點以後再出門。一天平均兩三張畫,傍晚回來看作品,好了情緒激動,作品不滿意情緒低落。晚飯過後,隻要孫先生在場,點評一下作品是必不可少的,通過老先生點評的優缺點,第二天又義無反顧站在畫布和自然之間。

相對於畫室作畫,寫生是艱辛和勞累的,在畫家們艱辛勞累的背後,其實是收獲的喜悅。由衷地說:千姿湖的寫生活動裏若沒有孫盛仁先生指點與幫助,現在我們也不可能看到這些作品。

作 品

本次畫展的作品全部來源於千姿湖的寫生,作者涵蓋西寧畫家的老中青三代。表現方法繪畫語言多種多樣,同一畫家,不同時期不同麵貌。能基本體現當下地域寫生的總體水平。

以孫盛仁先生為代表的老一代畫家們的作品清新、親切、樸實,注重色彩造型等傳統繪畫因素,功力沉厚,在氣氛營造和畫麵構成方麵極為考究,於平實中有不平之意,畫境傳畫外之情。具有標杆的作用,值得大家學習借鑒。

中年畫家語言風格多樣,表現手法各有千秋,畫麵構成的側重點亦有所不同,作品中能清晰地看到畫家成長的過程,在不同時期的著力點和探索方向的不同。值得一提的是,在材質的選取上,能根據畫麵的需求做出大膽的嚐試,不囿於現狀,敢於突破。

青年畫家率真自然,情感表露流暢有力,畫麵的把握和調度真實可親,不事雕琢。在坦率和質樸中感動觀眾。

在110幅作品中,畫家從不同或相同的角度描繪千姿湖的風景,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麵貌。

結 語

畫展作為一個過程或標誌,終歸是要過去的。可作為寫生和繪畫不會結束,老一代藝術家的成就激勵著後學們繼續努力,多方求索。對於年輕一代畫家們來說還要有很長的路要走:學習繼承,發展創新是必由之路。

千姿湖的寫生活動已持續了13年,13年對於人生是漫長的,對於自然確如白駒過隙。千姿湖也在這13年裏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濕地田園,變成一群畫家的熱土,由此衍生出大批的繪畫作品,供人們欣賞學習交流,為大家建造起一座心靈的家園,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得到片刻的休憩,讓沉累的靈魂變得輕盈歡快。千姿湖帶給畫家的感受是別處沒有的。近年來,千姿湖呈現出無序開發的勢頭,我們希望看到自然的千姿湖依然如舊,希望作為繪畫的千姿湖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