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論文化館免費開放的最終目的(2 / 2)

(三)處理好“麵”與“點”的關係。往往不少文化館,隻注意到群眾的多元性,而忽略了藝術“品位高”方麵的需求,來者隻注意地方特色,而忽視了一部分人的需求。抓健身舞蹈、群眾演唱的多,抓文學創作的少;抓農民畫的人多,抓國畫、書法等高雅藝術的少;抓群眾體育兒童的多,而抓體育尖子發現培養的少;抓領導重視的特色項目多,抓“小不點”的項目少。所以我們一定要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把“麵”上工作與“點”上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

(四)處理好向社區群眾開放和農村群眾開放的關係。社區群眾大多離文化館(站)較近,騎自行車或乘公交車都可免費享受權益,而農村群眾大多不易享受。如何也讓鄉村群眾享受?有三個辦法:一是“走下去”,文化館(站)要經常組織文化館(站)幹部下鄉,幫助和指導他們建立起自己的文化隊伍,並根據他們的需要,隨時提供及時、周到、全麵的服務。二是“請上來”,定期或不定期舉辦不同文藝類型的培訓班,幫助他們提高,滿足他們“我欣賞”到“我參與”的角度轉換。三是“推出去”,一步步將藝術團體的精品節目推出去,增加一點經濟效益,讓他們走向自主發展的軌道。

三、堅持文化館免費開放與文化下鄉的有機結合,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需要

(一)文化館免費開放,要在開放時間、開放內容、服務方式上日臻完善,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全麵、周到、一流的服務。開放時間應實行“朝九晚五”和中午不閉館的方式,以便讓從農村來的人群能有充分的時間享受權益;學習或接受培訓的內容應更多元化,應適應不同年齡層次、不同藝術門類愛好者的需求;服務方式應在電子學習業務、遠程藝術培訓、麵對麵集中群體輔導、業餘時間分段輔導、特殊安排個體輔導諸方麵廣泛涉及。

(二)堅持文化工作者進村下鄉,輔導應將此項工作作為文化館免費開放的重要補充。文化館應製定全年下鄉工作計劃,利用春節、廟會、古會、中秋等不同節慶時間,深入鄉村對民間文藝社團,對有一定基礎的鄉村文藝愛好者進行輔導,特別是春節前夕,民間鼓舞培訓非常緊迫,群眾盼之如渴,文化館一定要把此項工作做細、做實、做好;古會、廟村期間,輔導鄉村文藝演出也是一個讓群眾創作、讓群眾表演、讓群眾陶醉享受的好時機,應順應群眾需求,做好輔導、指導工作;劃分鄉村片區,並以此舉辦農民畫、剪紙等不同類型的學習班,讓這些繪畫、剪紙愛好者在一塊集中學習,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三)把人才隊伍建設好,特別注意吸收年輕的、不同藝術門類的大學生進入文化館工作。由於曆史的原因,文化館過去進人往往不盡如人意,造成有人有崗而不會開展工作的現象存在。一定要建立良性的進人機製,現有業務人員可到有關藝術院校再學習、再提高;完善文化館工作實績考核製度,設立專項資金,重獎在群文輔導方麵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和獲得省、市、國家文化藝術類獎勵的人才,不斷提高群文人才隊伍的素質,形成一支德藝雙馨的群文輔導隊伍。

(作者單位:陝西省神木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