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加大了水汙染防治力度。近年來,省上製定出台了一係列加強渭河流域汙水治理的地方性法規和政策規定,省人大頒布了《渭河水汙染防治條例》,省政府出台了《渭河流域水汙染地方排放標準》、《渭河水環境保護功能區劃》和《城市集中水源地保護區劃分技術方法》,特別是省政府出台的《城市汙水處理費收繳辦法》,明確了從城市供水價格中每方收繳0.16元的汙水處理費,並計劃用三年時間,使汙水處理費標準由現在的0.16元提高到0.56元,為治理水汙染提供了資金保障。同時,製定了《陝西省渭河流域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明確了渭河流域主要城市和54座縣城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的目標任務。組織開展環境汙染專項整治,實施關停“十五小”企業和做好“一控雙達標”工作,對相關企業分別采取了取締、停產、罰款、限期整改等措施,加大了汙染案件查處,僅2001年以來,就查處環境違規企業和單位1772家,處理有關責任人113人。
雖然近年來我們在渭河流域綜合治理方麵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於諸多因素,治理的步伐仍顯緩慢。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對良好水生態的企盼更加迫切,已有的矛盾更加尖銳,存在的問題更加突出。一是缺水仍是流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製約因素。目前渭河流域年需水量72.5億立方米,而可供水量僅為52.97億立方米,缺水近20億立方米,缺水率27%。缺水使關中地區每年大約有50%的灌溉麵積不能適時適量灌溉,有36%的灌溉麵積失灌。流域內4個城市41個縣城的日缺水達55萬噸,相當數量的農村人口飲水安全難以保障。二是治汙任務非常艱巨。渭河是關中地區唯一的廢汙水承納和排泄通道,大量未經處理或未達標處理的工業廢水和城市汙水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渭河幹流寶雞峽以下河段水質全部為Ⅴ類或超Ⅴ類,加之汙染水的下滲和固體廢物淋濾入滲,沿河地區的地下水汙染問題也日趨突出。三是渭河下遊泥沙淤積嚴重的局麵未得到改善,防洪形勢依然嚴峻。受黃河潼關高程居高不下、渭河水沙條件變化等因素影響,渭河下遊淤積日趨嚴重,河床不斷抬高,河勢變化劇烈,防不勝防。南山支流淤堵嚴重,頻繁倒灌致災,“小水大災”的被動局麵依然存在。四是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有待進一步加快。在已經治理的2.5萬多平方公裏中,真正達到標準的不足1.5萬平方公裏,還有3萬多平方公裏需要治理和提高標準,“邊治理邊破壞”的現象也屢有發生。
三、 黨中央、國務院和社會各界非常重視和關注渭河流域綜合治理。2001年10月,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錢正英帶領兩院有關院士、專家和國家有關部委領導視察渭河後,提出了渭河綜合治理的意見,溫家寶總理先後兩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將渭河流域綜合治理列入重要議程,充分論證,做好規劃,統籌考慮環保和生態問題。根據溫家寶總理批示精神,在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和陝西、甘肅、寧夏三省區的共同努力下,編製完成了《渭河流域綜合治理規劃》。2003年9月,水利部在北京組織召開了研討會,專家們認為,《渭河流域綜合治理規劃》缺少解決渭河水資源不足和徹底改變三門峽運行方式等內容,規劃項目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渭河流域存在的問題,建議將綜合治理規劃改為《渭河流域近期重點治理規劃》。今年3月水利部已原則審查通過了《渭河流域近期重點治理規劃》。目前,國家發改委委托中國國際工程谘詢公司對黃委會修改後的《渭河流域近期重點治理規劃》正在進行評估,預計近期將上報國務院。
《渭河流域近期重點治理規劃》提出的近期重點治理項目總投資207億元,其中我省項目投資143億元,占總投資的69%。我省主要項目分五類:一是節水項目。規劃新增節水灌溉麵積600萬畝,總投資25.6億元;改造供水體係和改善城市供水管網,使城市供水管網損失降低到10%以下;建設中水回用係統,提高水的有效使用率和汙水回用量。二是汙水防治項目。實施工業汙染源治理,調整產業結構,關閉“十五小”企業,推行清潔生產;建設汙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2010年前新增汙水處理能力90萬噸/天,總投資15.7億元;主要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以上。三是水源工程項目,規劃建設“引紅濟石”、“引乾濟石”調水工程,總投資8.9億元。四是防洪減災項目。重點安排渭河中下遊堤防,渭河河道整治,涇河、北洛河護岸,庫區移民防洪保安,南山支流治理,防洪水庫等項目。總投資71.24億元,其中東莊水庫投資30億元。五是水土保持項目。規劃新建骨幹壩516座;新建中小型淤地壩2090座;營造水土保持林549.74萬畝;人工種草133.29萬畝;封禁治理134.46萬畝;建設基本農田32.72萬畝。總投資21.5億元。
盡管《渭河流域近期重點治理規劃》還不全麵,但我們希望能通過近期重點治理來推動綜合治理。總的思路是:立足流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以改善生態環境為根本,以節水、治汙、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提高防洪減災能力為重點,堅持優先城鎮供水、穩定農業用水、留足生態用水的原則,建立對流域水土資源的有效保護、合理開發、科學管理新機製。堅持興利除害結合,開源節流並重,開發保護同步,防洪抗旱並舉,全麵規劃、分步實施,以流域水資源的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
無論是近期重點治理還是遠期綜合治理,我們都必須堅持節水優先、治汙為本、合理配置、適度開源、強化管理的水資源配置與保護工作原則;堅持以排為主、攔排結合、水沙兼治、綜合治理的防洪減淤工作原則;堅持防治結合、保護優先、突出重點、強化治理的水保生態建設工作原則,以“節水、治汙、調水、減淤”為重點,堅持不懈地做好以下幾個方麵的工作:
(一)大力推行節約用水
節約用水是緩解渭河流域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手段。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要在本流域水資源的高效利用上下工夫。首先要抓好農業節水,重點做好灌區引提水設施更新改造、渠道防滲襯砌、低壓管輸水和小畦灌溉等節水改造,提高灌溉水利用係數。力爭到2010年,60%以上的灌溉麵積實施節水改造。同時,大力發展旱作生態農業,調整種植業結構,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提高降水利用率,降低農業耗水。其二,抓好工業節水。目前,渭河流域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差別較大,高的80%以上,低的僅有30%左右,節水的潛力很大。因此,要合理調整工業布局和工業結構,限製高耗水項目,形成高產值、低耗水的節水型工業產業結構。通過調整水價和稅收優惠政策等,鼓勵和支持工業企業進行節水技術改造。強化企業內部用水管理和建立三級計量體係,實行用水定額管理,促進工業用水重複利用。加強高效節水技術研究,推廣節水工藝和技術。其三,抓好城市節水。加強供水管網改造,降低漏失率,力爭到2010年供水有效利用率達到88%-90%;改造不符合節水標準要求的生活用水器具,推廣生活節水器具。全麵實行定額用水和計量收費,2010年前入戶裝表率達到100%。逐步推行分質供水,實行優水優價、劣水低價。建設城市汙水處理與汙水回用工程,到2010年汙水處理回用量達到1.9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