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水資源配置 城市用水及汙染防治 渭河幹流整治工程和生態環境建設等情況的彙報(2 / 3)

二、城市供水、節水、汙水處理和生活垃圾處理係統日益完善

城市供水體係日益完善。目前,全市有水源地12處,水廠7座,管網長度2237公裏,自來水綜合生產能力為每天139萬立方米,年供水量3億立方米,供水麵積150多平方公裏,用水人口257萬人,供水普及率98%。隨著城市規模迅速擴大,城市人口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我市投資近30億元建設黑河引水工程,到今年年底將全麵竣工投產,屆時,城市總供水能力將達到每天172萬立方米,可以在一定時期內滿足西安市的城市用水需求。

城市節水工作成效顯著。多年來,市政府堅持開源與節流並重的原則,加強城市供水建設和節水管理,努力創建節水型城市,有效緩解了供需矛盾,保障了城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西安市城市節水工作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從1980年起對用水大戶實行計劃供水管理,1986年開始對城市規劃區內自備井征收城市水資源費,並實行計劃控製管理。1983-2000年,共節水4.44億立方米,主要節水考核指標處於全國先進水平。2000年,節水5100萬立方米,萬元工業產值取水量為79立方米,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77%。1995年,西安市被建設部、國家經貿委評為全國節水先進城市。

城市汙水處理能力明顯改善。目前,我市排水管道總長達到835公裏,汙水年排放量2.4億立方米,全市有汙水處理廠3座,全部為生化處理,日處理量29萬立方米,年汙水處理量5441萬立方米,汙水處理率23%,排水管道密度為每平方公裏4.47公裏。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不斷規範。目前我市日產垃圾3100噸,設有612個垃圾站點。在垃圾收集管理中推行了垃圾袋裝化,加強了垃圾收集站點規範化管理,逐步取消二環路內和二環路外主幹道占道擺放的暴露垃圾箱,實行密閉清運。建立適應西安實際的小型室內垃圾壓縮站。在距市中心16.5公裏的東郊江村溝建立了垃圾填埋場,采用先進的衛生填埋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理。

三、渭河幹流綜合整治工程項目進展順利

渭河是流經我市北部平原的一條最大的過境河流。為進一步加大渭河綜合整治工作的力度,按照《陝西省渭河流域水汙染防治條例》,市委、市政府製定了《西安市地麵水環境功能區劃》,頒布了《西安市城市飲用水源汙染防治管理條例》,編製了《西安市2000年城市地麵水環境功能區達標方案》,作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提出了跨世紀環境保護目標和防治汙染的實施措施。

在渭河流域西安段水汙染防治和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我們以工業汙染源的達標排放為重點,加大重點企業工業廢水汙染源治理力度;堅決關停、取締“十五小”企業。截至2000年底,列入省級、市級、區級考核的511家汙染源企業,504家已實現達標排放,達標率為98.6%。

加強灞河城市段環境綜合整治,逐步改善城市周邊生態環境質量。為改善渭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近年來我市加大了對轄區內渭河支流的綜合整治力度,實施了流域治理工程。采取招商引資辦法,加快了灞河的生態環境建設步伐。

開展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鞏固“一控雙達標”成果。我們把查處環境違法企業、生態破壞事件以及責任人作為重點,特別是把查處造紙企業超標排放、小造紙廠回潮等環境違法行為作為重中之重,不但查事,而且追究有關人員的法律責任。截至9月5日,我市專項行動共出動檢查人次3019人次,檢查企業996家,立案查處的違法企業105家,已查處結案99家,同時追究了一批責任單位、責任人和違法企業法人代表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