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有那麼多老百姓愛看《中國好聲音》?其實就是滿足我們的一點兒虛榮心。以往招聘求職,一般都是求職的人在那兒說自己有多麼多麼好,是什麼名牌大學畢業,基本上很少看到招聘的人在一個勁兒地說“你到我們這兒來吧,求求你了”。《中國好聲音》舞台上的導師把這倒過來了,而這麼大的腕兒求學員,讓他們到自己的團隊中來,那總得有導師放下姿態,而楊坤就充當了這樣一個角色。而且,楊坤在現場也能活躍氣氛。他一放低身段,導師跟學員之間的這種隔膜就沒有了,起到了一個比較好的打破原有氣場的作用。

再者,楊坤的作用體現在哪兒呢?煽情。他經常在現場流眼淚。一般來講,一個長成楊坤那樣的大老爺們兒,讓人覺得流眼淚是很丟人的事。可是,楊坤一哭全場都感動,馬上這氛圍就上來了。比如說有選手唱《為愛癡狂》那首歌,楊坤就在台下又哭又笑,非常感性。

《為愛癡狂》為什麼能把楊坤感動呢?有人說感動啥,都是為了配合節目,在那兒演戲。其實不是。因為這首歌真是一錐子紮到楊坤心裏頭了,把楊坤的心事給勾出來了。什麼心事呢?楊坤的老家在內蒙古包頭,他跑到北京當了“北漂歌手”。北京有大量的這樣歌手,現在我們知道成腕兒的,像沙寶亮,包括其他行業的黃渤和周迅等人,原來都是在北京場子駐唱的歌手。那時候楊坤也是如此。他來到北京後,開始在各個條件很差的場子唱歌,唱一場別人給幾十塊錢,多了給一兩百;租地下室住。我們知道,楊坤是個創作型歌手,可是,寫歌和駐唱是有矛盾的,不能同時進行。

那個時候,楊坤和一個女孩的關係不錯,兩人一點點就好上了。這兩個人在一塊兒的時候,女孩也非常支持楊坤的事業。後來,楊坤就說自己不能總去駐唱,他覺得自己有創作能耐,想要寫歌。女孩聽後,就說楊坤你別出去唱歌了,在家寫歌吧!可是,問題就出現了。楊坤沒出去唱歌,而歌也沒寫出來,等於是沒有收入。女孩開始挺好,自己出去工作掙錢,留楊坤在家裏寫歌,可是,時間一長,家裏頭越來越沒錢,又眼見著天天得花錢,女孩受不了了。後來,女孩走了之後,楊坤的眼淚流下來了,拿起吉他自彈自唱。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楊坤最出名的一首歌——《無所謂》,就這麼創作出來了。

為什麼楊坤一邊彈著吉他一邊流眼淚唱著《無所謂》呢?其實他不是“無所謂”,而是“有所謂”。大家有時候在生活當中有些挺讓人難受的什麼事,嘴上說無所謂,其實心裏頭特當回事兒。楊坤之所以要說無所謂,是在假裝輕鬆,是人的一種自我保護。所以,我們看歌詞,楊坤越是唱《無所謂》,他越有所謂;他越是原諒這世上所有的不對,不讓人們痛苦的輪回,越裝作超脫,他越是放不下。所以中國人常說:“歡愉之詞難工,愁苦之言易巧。”什麼意思呢?一個人高興的時候,一般什麼都寫不出來,唯有在難受的時候才能妙筆生花。這段感情經曆對楊坤來說,一輩子都忘不了。

對此,楊坤自己事後也說了,因為他買不起歌,所以就天天在家裏彈琴,自己寫歌。當時楊坤也不知道自己在彈些什麼,但是,他覺得自己有一根筋是對的——就是感覺是對的。楊坤寫詞的時候,寫自己的經曆,寫自己的故事,寫自己怎麼樣了,為什麼這個世界都不了解自己,等等。他把自己的一切情緒都放在歌裏麵了。說到這兒,或許大家就明白了,楊坤好多的歌,是在充盈的情緒之下創作出來的。而這種情緒,不光是來自自己,隻要是一個感情世界很豐富的人,隨時可以從別人的感情世界裏映照到自己的內心,然後再反饋出來。

比如說楊坤有一首歌,叫《那一天》,是《天下無賊》裏邊的一個插曲,寫的就不是自己的事。這首歌我們聽起來很傷感,和楊坤的嗓子也有很大關係。大家看張宇的嗓子有點兒沙啞,所以他唱《用心良苦》很好聽,換個人來唱就唱不出那感覺來,而楊坤的嗓子天生就適合表達那種傷感。

我們今天看到楊坤有這樣的成就,就是因為他的感情世界特別豐富。搞文學創作的朋友也是一樣,要想自己寫的東西感動別人,那自己得被一些事感動。一個鐵石心腸的人寫的東西不可能讓別人看了之後哭得稀裏嘩啦,那是不可能的。雖然楊坤用自己的感情感動了他人,但是,感情充沛對於藝術創作沒問題,卻也容易讓人受傷,容易自己傷害自己。

楊坤2005年錄了一張專輯,叫《2008》,之後一段時間就銷聲匿跡了,大家都不知道這人去哪兒了。後來才知道,他得了抑鬱症。有的朋友說了,娛樂圈的人真能得抑鬱症,這也抑鬱那也抑鬱的。其實很正常,因為這一行麵對大眾的壓力很大,而且,往往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在茫茫人海當中還不算多,也很難跟親戚朋友傾訴自己的苦惱,也沒有跟他有類似經曆的人能理解他。人的壓力一大,競爭一激烈,就容易得抑鬱症。楊坤寫完《無所謂》之後就火了,他也自認為自己是個有才華的人,還能創作更好的作品,可是,他卻怎麼也突破不了自己。其實有好多藝人都麵臨過創作的“瓶頸”,總想著回到高峰期,但又很難,無法突破自己就患上了抑鬱症。楊坤也是如此,突破不了,就在大眾麵前銷聲匿跡了。

那麼,楊坤去哪兒了呢?回老家了。我們知道楊坤的老家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他天天看著草原和高頭大馬,在這個環境裏待了一年多,就是在尋找創作的靈感。後來,他回來之後,出了張專輯,裏麵有《牧馬人》《紅裙擺》等很優秀的作品。所以,楊坤當時是用這樣的一種方式,從自己這個噩夢一樣的狀態當中走了出來。

不過,一個人要是想紅,那得有自己的規律。單單是外形好的話,不一定能紅,除非有一個有辨識度的外形和嗓音,不然你火不了。就好比說《中國好聲音》裏麵出來的很多唱歌選手,大家一聽他們唱歌,覺得非常好聽,可是他的形象注定他火不了。不是說非得漂亮,但是得有自己的特點。比如說吳莫愁,就特別有特點——她的大海報貼地鐵裏,能把孩子嚇哭了。楊坤就是這樣,他外形上確實有特點,更主要的是,他的嗓音辨識度太高了,觀眾一聽就知道是他在唱歌。當然,也有人弄混了,覺得他像阿杜。阿杜的嗓音跟他是挺像的,但是他倆也有不同。阿杜是天生的嗓子就那樣啞,楊坤是後來自己沒保護好。

本來楊坤的嗓子是又高又細的男高音,後來怎麼弄成這樣了呢?原來,他的聲帶出了點兒毛病,當時要動個小手術。動完手術後,大夫告訴他得養幾個月。結果,動完手術之後第三天,有人來找他唱歌,給不少錢,他沒經住誘惑就去唱了。這下壞了,回到家之後,嗓子就出血了。在家裏養了三個月,之後再唱,一吊嗓的時候發現嗓子壞了,成現在這樣了。沒想到的是,楊坤因禍得福,這反而讓他的嗓音非常有辨識度。像《無所謂》這首歌,普通人來唱,大家一聽就覺得味道出不來。這歌還非得這樣沙啞著嗓子,好像有很多痛苦被憋著,這才能唱好。

楊坤的辨識度除了嗓音外,還有一個招牌動作——這個動作大家都知道。有的二人傳演員調侃楊坤老師那歌唱得像煙抽得老多了似的,嗓子都啞了,一邊抽還一邊唱歌,手在這兒彈煙灰,腳底下在那兒碾煙頭兒。有一回,楊坤的腿摔壞了,骨折。他說完了,這一登台夠嗆。為什麼呢?因為他那腿不那麼抽動就唱不出來。在這一點上,楊坤不如陳奕迅——陳奕迅腿骨折了一樣上春晚唱《因為愛情》。不過楊坤這個非常有辨識度的動作也影響了好多人,現在《中國好聲音》或者別的選秀舞台上,許多歌手一隻手拿著麥克,另一隻手就學楊坤,不然表達不出感情來。

當然,我們實話實說,楊坤《牧馬人》或者《那一天》這些歌,明顯都沒有《無所謂》的名氣大。而且,楊坤現在又當導師,又做主持人,是在拓展自己的業務。這也說明,他對自我創作不是很有自信了。為什麼呢?因為他是靠情緒、感情寫歌。到現在,他“榮華富貴”都有了,他的感情世界還可能出現曾經的那一幕嗎?還會有哪個女孩喜歡上他,因為沒吃沒喝而離開他嗎?肯定不會了。所以,沒有這樣傷痛的經曆,他就很難再把傷痛的感情融入歌裏去感染大眾了。所以說,創作的高峰不是說來就來的,是需要生活的代價來換取的。

用率性征服好聲音的那英

好多人看《中國好聲音》這個節目,其實主要關注的是四個導師。有很多人都想了解一下這4位導師在舞台上的選擇標準是什麼,他對學員們的認可或反對裏邊是否有感情因素,所以,這就導致大眾把關注點聚焦在導師們的身上,並產生頗大的爭議。《中國好聲音》從第一季到第二季,節目裏總共出現了6位導師,那麼,關於誰的爭議比較大呢?我們實事求是地說,“天後”那英的爭議比較大。2013年,那英把梁博捧成了冠軍,但是,很多人想,這梁博真就比多亮、張赫宣好嗎?第二季中,宣萱把姚貝娜PK掉了,這也是那英組的事兒。難道這宣萱實力比姚貝娜強?所以有關那英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止。

我們看其他的選秀比賽,如果某個導師和評委身上有爭議,那一定是負麵評價多。可是那英很特殊,爭議越多,反而有越多人認為那英就該那麼做,因為這就是她的真性情。也就是她,才敢口無遮攔,才敢說實話。別的導師都繞著彎兒說話,有什麼意圖都瞞著。也就是說,那英這兩年在《中國好聲音》的舞台上,給大家做實了“東北大妞兒”的形象,心直口快,有啥說啥,而這也確實是生活當中的那英。

我們看過節目的都知道,那英一開始來到《中國好聲音》,最擔心的是什麼呢?節目組來找她的時候,她說了:“哎喲,我這張嘴!你們別找我,我說話都不走大腦的,看到什麼就說什麼,張嘴就得罪人,這行裏人都知道。你說我底下得罪誰都行,到電視上,大庭廣眾之下,這對我形象不好,我不去不去。”所以,一開始那英是一萬個不願意去參加這個節目,因為她對自己的脾氣有著很清楚的了解,她不像別人說話有時候會繞個彎兒,她不會,想到什麼直接就說出來了。甚至有的時候,隻要她認為這事是對的,就不考慮後果。

那英這種性格比較典型的表現在第二季《中國好聲音》中。節目一開始的時候,不得炒作、宣傳嗎,采訪導師的時候——汪峰和張惠妹是新來的,那英和瘐澄慶是老一代的導師,節目組問這幾位覺得第二季《中國好聲音》怎麼樣時,按規矩,肯定大家都會說第二季《中國好聲音》有很多看點,比第一季要如何如何好,我們會充滿著期待,唯獨那英張嘴就來了一段:“我說心裏話,我期待挺高的。我的期待高的同時,我就發現有很多失望。其實不是節目不好,而是因為很多優秀的選秀節目太受歡迎,從裏麵出來的很多性格、才能都很優秀的人也很受大家歡迎,就會被很多人來爭搶。如此一來,節目的好資源就被分出去了。這一分出去以後無形當中就削弱了。可能我們的確也是失望。”

大家夥兒聽聽那英說的話,我想電視台是絕對不願意聽這個的。她一說失望就好像第二季沒有第一季好,這樣講的話,被觀眾看到了,那第二季的收視率能上來嗎?雖然這是那英在實話實說,可這實話電視台願意聽嗎?肯定不愛聽。所以,那英有時候嘴上不是太能把得住。她心裏很清楚自個兒的毛病,於是就不計劃去參加《中國好聲音》。然而,第一季開始之前,節目組非要把幾位頂級大腕兒找來。大家看劉歡、那英在華語歌壇得算是“天王”“天後”級別的,所以節目組一定要把她弄來。節目組一開始跟那英的經紀人聯係,而那英的經紀人是誰呢?是那英的親姐姐。那英的姐姐原先也是唱歌的,當年和那英、蔡國慶一起在北京唱歌。那個時候,蔡國慶他們很願意跟這姐兒倆在一塊兒。後來蔡國慶開玩笑說,我們當時都喜歡你姐姐,不怎麼喜歡你。後來,她姐姐做了她的經紀人。

節目組跟那英的姐姐聯係後,她姐姐說這事得跟那英商量。兩人商量來商量去,都是推,說不去,說那英不是幹得了這個事的人,這得在舞台上說話,一說話就得罪人了。但是《中國好聲音》節目組鍥而不舍,還說找到劉歡了,來迎合那英的欣賞習慣。再者,我們都知道,《中國好聲音》和《中國達人秀》《舞林大會》都是燦星公司一家做的,它做的節目都很好,很有實力。而且,節目組還把《中國好聲音》荷蘭原版的帶子拿來給那英看,同時又請那英上《舞林大會》。那英在《舞林大會》這個節目裏,把她專輯裏的新歌《天生不完美》唱了一遍。這麼一來二去的,那英就對這節目組產生信任感了,覺得還行,認為他們做得挺認真的,舍得下本兒。就這麼著,那英說同意來試試。

來的時候,那英說了,自己的一世英名就交節目組手裏了。意思是,要是現場真說了什麼不能說的,後期都得給剪出去,不能隨便就播出來。而且,那英還有個特點,就是答應做一件事的時候,特別投入。她答應了參加節目,就開始積極幫助節目組策劃。同時她還有個很大的貢獻,那就是樂隊。我們都知道《中國好聲音》唱歌是現場伴奏——不是伴奏帶而是樂隊,第一季的這個樂隊就是那英找來的。那英不光找來了樂隊,還從選手的角度上教育樂隊,意思是樂隊別覺得自個兒牌挺大,要跟選手好好配合,別就排練一遍。為什麼那英會這麼說呢?因為她知道,有很多選手這輩子都是頭一回跟樂隊一塊兒唱歌,以前都是跟伴奏帶唱。所以,為了讓選手們適應,讓他們的水平提上來,就跟樂隊說,別讓他們排練一遍就直接錄製了,而是要好好對待選手。

雖然那英給《中國好聲音》使了很大勁兒,但是,真到《中國好聲音》錄製的時候,這過程也不是順風順水的。那英在整個過程中,表現出的就是個直炮筒子脾氣,多次發作。我們都知道《中國好聲音》最後的PK階段,一對一媒體手裏有99票,導師手裏有100票,最後一起投票決定誰把誰PK下去。當時,那英這一組先上場PK的一個焦點戰,是多亮對張赫宣,兩個人一個唱的是《你的背包》,一個唱的是《假行僧》。張赫宣唱歌我們知道,他不管是悲傷、高興、憤怒,還是發力,臉上的表情永遠一樣。有人說這是他的特點——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沒表情。但是,從台緣上看,張赫宣不如多亮,多亮人長得幹淨,唱得也好,各方麵都不錯。論唱功,還真說不好誰上誰下。那英個人很喜歡張赫宣,覺得他的聲音很有男人的力量,很有陽剛的美。可是她知道張赫宣台緣不如多亮好,所以在投票之前,她跟媒體說,你們千萬不要去想別的,就是聽聲音。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她認可張赫宣比較多。我本人也挺喜歡張赫宣,後來《直通春晚》在2013年直播的時候,張赫宣在台上唱歌,我和李穀一、沙寶亮做評委,我就說,張赫宣平常很安靜,可是一開嗓你就會發現,他就是《泰坦尼克號》上船頭的傑克,高喊著“我是世界之王”。

既然我對張赫宣也很喜愛,那英對他也很偏愛,那在這裏可以給大家透露點兒秘密,我們當《直通春晚》的評委是頭一天公布的消息,一般會有朋友給打電話托付,說梁老師,你看看,那選手不錯,給照顧照顧。那英那天晚上也給我打電話了,都晚上11點多了。她來電話說:“老梁,梁老師,聽說你明天在《直通春晚》和李穀一、沙寶亮做評委。”我說對對對。她就說:“張赫宣這孩子太好了,太不容易。唱得太好了,那場你一定想法多說他兩句好話。”我說我也挺喜歡他的,這不用你說。那英就說,我要是說他的好話,就把所有的吻都獻給我。我說我不要不要,你歲數太大了。那英說你要誰的,我說我要宋丹丹的。那英說宋丹丹比我還大。當然,這隻是我們倆在電話裏開的玩笑。但是,這恰好反映出那英很喜歡張赫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