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三道海子的未了情——石堆古墓(2 / 2)

在我國境內以青河三道海子的鹿石最多,已發現31通,占新疆鹿石的一半以上;也最出名,種類比較齊全;如果揭開了它的麵紗,草原上所有鹿石之謎便會迎刃而解,真相大白。可是,時至今日,人們對它的認識還是非常模糊:有人說它是圖騰柱,是部落的標記,這樣的部落以鹿作為圖騰,在對太陽進行祭祀時,把它作為永久性的紀念石雕。持這種觀點的人都認為,鹿石一般形狀為長方形石碑狀,最上端刻有一圓圈,稍下刻有一直線或點線紋,線以下一般有鳥喙狀鹿群頭朝上向圓圈作飛翔狀。這是古人向太陽敬獻犧牲,在古代遊牧民族的心目中惟有世上跑得最快的鹿和馬,才能追隨宇宙中最光輝、最富有生機的太陽。也有的人說,它是始祖祭祀柱和神人拴馬樁;還有人說,它是世界山、世界樹和男根,甚至有人說那是薩滿巫師施咒術時射箭用的靶心……目前,至於鹿石的形狀及圖案的寓意究竟是什麼仍是一個迷團,有待於智者的揭謎。

遠眺三道海子,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九曲十八彎的氣勢宏偉的畫卷,近看那頂頂氈房恰似蘑菇點綴在草地上。當夕陽西下,炊煙飄起,一曲草原牧歌輕輕響起的時候,如果置身其間,一定會讓你如癡如醉,那雄偉壯觀的石堆墓、神秘莫測的鹿石都會成為最迷人的風景,對我們產生無限的誘惑……

“小檔案”

1898年以前,在青河縣境內曾發現一顆隕鐵,重達32噸,為世界第三大隕鐵。而在青河西北方向十幾公裏的一條山溝中發現了上百塊酷似隕鐵的大型神秘金屬物質。其分布麵積約有數平方公裏,在這些金屬上刻滿了牛、羊、馬、駝等古代動物岩畫。在這條山溝中還發現了一幅“獨目人”岩畫。圖中人物頭部呈圓圈狀,中間刻有一圓點,兩隻手環抱胸前,胸以下左右被兩道弧包裹,雙腳暴露無遺,從人物外形看似做騰空飛翔及舞蹈狀,充滿了歡樂的情趣。整個畫麵怪誕莫測,其比例遠遠大於周圍的動物圖案。它很有可能就是公元前七世紀古希臘學者所說的新疆阿爾泰山“獨目人”。有人由此推測,該圖應為靈物崇拜圖。曆史上該地為薩滿教先民居住,主要為塞人、匈奴、突厥、蒙古人等,他們刻繪岩畫多是依照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具有忠實於原物的寫實性,或依據崇拜某種神巫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