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各類食物的營養素含量特點及平衡膳食(2 / 3)

③無機鹽。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鉀、鈉、鎂等元素,但總的無機鹽含量不及蔬菜多。

④其他。水果常含有各種芳香物質,而使不同水果具有其特有的香味,並具有鮮豔的色彩,能促進食欲。水果所含的檸檬酸、酒石酸、蘋果酸等有機酸可促進消化。

蔬菜、水果中含的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等是膳食纖維的重要來源;食物中含有適量的膳食纖維對維持胃腸道正常功能,預防便秘、動脈硬化等疾病有積極作用。蔬菜、水果中的無機鹽在人體內經代謝後,最終主要生成一些呈堿性的物質,所以也稱為成堿性食物。

16.1.4 禽畜肉類

(1)禽畜肉

膳食中最常食用的禽肉為雞、鴨、鵝肉等,畜肉為豬、牛、羊肉等。禽畜肉的營養特點是可提供給機體優質蛋白質、部分維生素、無機鹽以及動物性脂肪等營養素,但碳水化合物含量不高。其各種營養素的相對含量可因動物的種類、年齡、育肥程度、部位等的不同而有較大差別。

①蛋白質。禽畜肉中蛋白質含量高低與其肥瘦程度有關,瘦肉中含量相對較高,一般隨肉的肥瘦程度不同,蛋白質含量可在10%~20%,心、肝等內髒器官含量相對較高。禽畜肉中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基本相同,人體需要的各種必需氨基酸比較充足,生物學價值一般在80左右,是膳食中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

②脂肪。畜肉脂肪含量較高,其大約量分別為肥瘦豬肉中含60%、羊肉35%、牛肉10%,畜肉所含的脂肪主要是飽和脂肪酸,髒器中脂肪含量低於肌肉組織,髒器、肥肉中含有相對較多的膽固醇。禽肉中脂肪含量較低,其大約含量分別為雞肉2%、鴨肉7%、鵝肉11%,禽肉所含的脂肪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占脂肪酸含量的20%。

③無機鹽。禽畜肉含無機鹽0.7%~1.2%,無機鹽含量多少與肉的肥瘦程度有關,一般內髒和瘦肉中含量高些,肉類中含有各種常量及微量元素,其中以硫、磷、氯較多,這些元素在體內最終代謝產物呈酸性,所以也稱肉類為成酸性食物。肉中所含的鐵是血色素型鐵,動物肝髒中鐵含量高於肌肉組織,這種鐵較少受膳食中其他因素的幹擾,易被人體利用,是膳食中鐵的良好來源。肝髒、腎髒中還含有比肌肉更豐富的銅、鋅等元素,亦是這些人體必需微量元素的良好來源。

④維生素。禽畜肉和動物內髒中主要含有維生素B1、B2及尼克酸,也含有少量除維生素A、C外的其他各種維生素,動物肝髒中除含有較其他組織更多的上述維生素外,還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是膳食中維生素A的良好來源。

16.1.5 蛋、奶類

(1)禽蛋類

各種禽蛋都可以食用,日常生活中用量最大的是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等雖然也常食用,但用量遠不如雞蛋多,各種禽蛋的結構與營養成分大致相似,是人們膳食中營養價值較高的食品。

①蛋白質。全蛋可食部分含蛋白質12%~14%,蛋黃含量高於蛋清,雞蛋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與人體需要相近,是天然食物中人體可利用率很高的蛋白質。一般將雞蛋蛋白質看作是天然食物中最理想的蛋白質,在評價食物蛋白質的營養質量時,常以全雞蛋蛋白質作為參考蛋白質。蛋類是膳食中優質蛋白質的最好來源。

②脂肪。全蛋可食部分含脂肪12%,蛋清中很少,幾乎全部存在於蛋黃中,每100g蛋黃約含30-33g脂肪,其中約有5-6g是卵磷脂。蛋黃中膽固醇含量很高,每100g蛋黃約含1700mg。

③無機鹽。全蛋可食部分含無機鹽1%,主要存在於蛋黃,蛋黃含1.7%,蛋清含0.6%。無機鹽中含有較豐富的磷、鈣、鐵、鋅等。其中鐵含量雖多,但因與磷蛋白結合,吸收率不高。

④維生素。蛋中含有維生素A、D、B1、B2等維生素,主要存在於蛋黃中,蛋清中有維生素B2,蛋類維生素A、D的含量可受飼養條件的影響而有一定有變化。

由上可見,蛋黃比蛋清含有更豐富的營養成分。此外,蛋清中含有抗生物素和抗胰蛋白酶,可影響生物素和蛋白質的利用,雞蛋煮熟後可將這些抗營養物質破壞,有利於人體消化吸收,並可殺滅蛋類容易汙染的沙門氏菌等致病菌,因此,蛋類不應生吃而應做熟吃。

(2)奶類

奶是哺乳動物哺育幼仔的食物,內含適宜於各自幼仔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並且易於消化吸收,是營養價值很高的天然食物。為適合其幼仔生長需要,不同種類動物的奶中營養組成有一定差異。一般動物生長發育越快,奶中蛋白質、無機鹽含量越高。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當母乳不足或因故不能哺乳,用其他動物替代時,需經調製後再用,但營養價值不如母乳。

各種動物奶中,以牛奶在人類膳食中使用量最大,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現以牛奶為例討論奶類的營養價值。

①蛋白質。鮮牛奶中含蛋白質3.5%左右,生物價85,高於一般肉類,是優質蛋白質的良好來源。牛奶中的蛋白質主要是酪蛋白,占蛋白質總量的86%,其次是乳白蛋白占總量的9%和乳球蛋白占總量的3%,此外有少量IgA等免疫球蛋白。牛奶中蛋白質構成特點與人奶正好相反,人奶中以乳白蛋白為主,占蛋白質總蛋白的60%,其次是酪蛋白占總量的40%。牛奶蛋白質中含有較多的賴氨酸是穀物食品蛋白質的良好互補食品。

牛奶中的蛋白質可因PH降低,加熱或凝乳酶作用發生凝固,使牛奶感官性狀發生改變。

剛擠出的鮮奶,PH值為6.5-6.7,而後由於細菌繁殖,特別是乳酸菌繁殖,使乳糖發酵,產生乳酸,奶的PH值逐漸下降,當PH下降至6時,開始有酸味,繼續降至5.18時達乳白蛋白和乳球蛋白的等電點使其沉澱,再繼續下降至4.7時,酪蛋白也發生沉澱,這種凝固的奶可隨堿而恢複至原來的正常狀態。牛奶加熱至60-65℃,可使乳白蛋白凝固,加熱至70℃,沉澱量可達90%~95%,加熱至71-75℃可使乳球蛋白凝固,因此,熱奶時應設法將鍋底沉澱物質一起食用,不要隨意丟棄。

②脂肪。牛奶含脂肪4%左右,其中油酸占33%,亞油酸占40%,短鏈飽和脂肪酸約占9%,此外還有卵磷脂等營養物質。奶中的脂肪以極小的微粒分散於乳漿中,較易消化吸收。

③碳水化合物。牛奶含碳水化合物5%左右,主要是乳糖,乳糖的甜度僅是蔗糖的1/6,乳糖在腸道經乳糖酶分解成分子葡萄糖和分子半乳糖,腸道內缺乏乳糖酶者可發生乳糖不耐症。乳糖有調節胃酸、促進胃腸蠕動和消化腺分泌作用,還可助長腸道中某些乳酸菌的繁殖,從而改善幼兒腸道菌群的分布狀況。

④無機鹽。牛奶中含無機鹽0.7%左右,是人奶無機鹽含量的2倍多,鉀、鈉、鈣、磷、硫以及銅、鋅、錳等元素含量都很豐富,是膳食中無機鹽的良好來源。牛奶中無機鹽還有兩個特點,一是含鈣量高,每100g鮮奶含鈣120mg,且易吸收,鈣和磷的比值為1.2:1,而人奶是1:1.二是含鐵量低,隻是人奶的1/2.牛奶是貧鐵食品,可用奶粉製造出缺鐵性貧血的動物模型,因此喂牛奶的嬰兒從四個月起就應注意補充富鐵食物。

⑤維生素。牛奶中含有人體需要的各種維生素,是維生素A和B2的良好來源,奶中維生素A的含量可因乳牛飼養條件不同有所改變,在有青飼料的放牧期較高,冬季明顯減少。鮮奶中維生素C含量很少,經消毒處理後所剩無幾。

(3)奶製品的營養價值

與嬰兒喂養有關的奶製品主要是奶粉,因加工原料和工藝不同,營養價值也不一樣。

①全脂奶粉。是將鮮奶經濃縮,脫水而製成,加入適量水稀釋後,營養成分與鮮奶基本相同。

②脫脂奶粉。是將鮮奶中脂肪去除後,再經濃縮、脫水而製成,脫脂奶粉除脂肪和脂溶性維生素極少外,其他成分同全脂奶粉。

③調製奶粉。是將牛奶參照人乳組成的模式和特點,在營養組成上加以調整,如與人奶相比,牛奶中酪蛋白過高而白蛋白低,亞油酸、乳糖含量低,無機鹽過高等,經調整後使營養組成基本與母乳一致,且適量添加一些鐵、DNA等營養素,更適合於嬰兒生理特點,是最適合喂養嬰兒的奶粉。

16.2 食物的合理加工與烹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