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當代的女子學院1(2 / 3)

第三,性別意識的重新崛起。改革開放後,西方各種社會思潮進入中國。其中,女性主義思潮是一種旨在提高或改進婦女生存環境與生活質量的運動,是一種持續的對主流認知和行為模式的理性批判,也是一種對女性職業和個人實踐方麵更符合道德規範進步的一種關注。這種思潮與男女平等、追求婦女解放的思想具有許多相同之處。1995年9月5日至15日,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通過了《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北京宣言》提出:“通過向女孩和婦女提供基本教育、終生教育、識字和培訓及初級保健,促進以人為中心的可持續發展,包括持續的經濟增長”、“確保男女在教育和保健方麵機會均等和待遇平等”。這次會議的召開,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社會性別意識的覺醒。1995年,國務院頒布《中國婦女發展綱要(1995-2000年)》。這是我國政府第一部關於婦女發展的專門規劃,它的頒布標誌著我國婦女事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這為女子學院在當代的發展提供了政策和製度上的基礎。

二、當代女子學院的現狀

自20世紀80年代中葉,我國創辦了一批女子院校,據不完全統計,總共有19所女子院校。

從辦學層次上,可分為三類:①有10所女子學院開展本科學曆教育,②4所女子院校是高職專科院校,③5所女子院校是培訓和自考助學的教育機構。

從辦學主體和女子院校的隸屬關係上,可分為三類:①民間主體創辦的女子院校,有西安培華學院、福建華南女子職業學院等5所。②各級婦聯創辦和主管的女子院校,有中華女子學院、湖南女子學院、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河北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山東女子學院等6所。③省市婦聯利用高校教育資源創辦、行政上隸屬省市婦聯、業務由大學主管的二級女子學院,有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大連大學女子學院等8所女子學院。

從辦學的時間、過程上,可分為四類:①恢複既往的女校。如福建華南女子職業學院、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西安培華學院都是對民國時期女子院校的恢複與重建。②由新中國成立初期興建的婦女幹部學校轉製而來的女子院校,如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女子學院、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女子專修學院、河北女子職業技術學院。③一些大學與婦聯合辦的二級學院,有同濟大學女子學院、天津師範大學國際女子學院、大連大學女子學院、上海師範大學女子文化學院、寧波大學女子學院。④新興的一批私立的女子職業學校,如長沙競男女子專修學院。

我們根據是否實施普通高等教育、公辦還是民辦、是否具有獨立建製這三條標準,將女子學院大致劃分為三種類型。①獨立建製的公辦女子院校。它們是由婦聯係統主辦、雙重管理、實施本專科教育的院校,如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女子學院、湖南女子學院等,這類學校也包括各省婦聯係統的幹部培訓學校增設的大專班。②現有大學體製內的女子學院。它們中的大多數主要是由婦聯係統支持在高校原有的基礎上重建、後設或掛靠的女子學院。如上海、天津、南京、大連等地設在高校內的女子學院。③民辦官管的女子學院,如福建華南女子職業學院、西安培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