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類女子院校由中央或地方政府出資,受婦聯組織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雙重領導和指導。與其他女子院校相比,它們在資源上具有優勢。第二類女子院校的情況比較複雜。在這一類中又可以分為三類:其一是納入到普通高等教育、隸屬於普通高等學校、實施本科層次教育的女子學院,如同濟大學女子學院、南京師範大學女子學院等。其二是掛靠到普通高等學校、實施自學助考、培訓、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教育機構,如寧波大學女子學院等。其三是掛靠到普通高等學校、不招生、也無實體機構的女子學院。如大連大學女子學院不招生,隻是為婦聯係統和大連大學的學生開設課程。第三類民辦女子院校是由教育名流創辦,同時也有政府資助和企業出資。
我們重點選擇中華女子學院(代表第一類)、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大連大學女子學院(代表第二類)、福建華南女子職業學院(代表第三類)為研究對象,從辦學宗旨與培養目標、學科與專業設置等方麵進行比較研究。
(一)辦學宗旨與培養目標
盡管三類女子院校辦學宗旨和培養目標都突出了女性特色,強調培養女性人才,為社會發展服務。但是,它們對於培養什麼樣的女性人才卻有不同的理解。①獨立建製的女子院校通常都著眼於以實踐能力為核心,培養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應用型女性人才”。例如,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提出要“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強化英語、計算機能力培養,加強女性特色教育,貫徹職業性、實踐性、係統性、超前性的教學原則”。河北女子職業技術學院提出“麵向社會需求、堅持就業導向、突出實踐能力、提高人文素養”的辦學理念。這從一個側麵表明獨立建製女子院校具有敏銳的市場拓展意識。②大學體製中的女子學院雖然也強調應用性、實踐性,但它們更多是從提高女性綜合素質入手。例如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提出“培養高素質的具有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走上工作崗位能很快適應環境的女性高級人才”。同濟大學提出“根據女性特點,充分發揮其在生理、心理上的潛在優勢,進行高科技、現代化、有獨立職業特點的高等教育,培養高層次、複合型、國際型女性人才,包括女幹部、女企業家、複合型的女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這從一個側麵表明它們是要培養高層次人才或社會精英。③民辦女子院校的培養目標則更具有市場敏感性,以滿足社會和市場需求。例如西安培華學院提出:“全麵實施‘各專業外語教育+營銷學教育+國際化教育+一貫製就業教育’等教育模式,因材施教,全麵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同時,在學生‘成人、成才、和諧、發展’的德育之路中,通過‘傳統文化教育+法律教育’等模式弘揚民族精神,培養創新意識,強化學生社會責任感,體現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理念,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這個目標雖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但其中的“外語教育、一貫製就業教育、法律教育”等內容表明其以就業為導向。
(二)學科與專業設置
在學科和專業設置上,獨立建製的女子院校相對更為寬泛一些。一般來說,大學體製內的女子學院的學科和專業設置比較單一。相對來說,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在這方麵做得比較有特色。金陵女子學院有6個本科專業(英語、會計學、財務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和4個碩士點(食品科學、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女性教育學、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以及4個碩士方向:性別社會學、社會保障、財務工程、教育財務管理。這樣的專業設置實際上是“校中校”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