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和諧與健康(3 / 3)

(9)金瓜的搭配

金瓜係南瓜的一種,又名桃南瓜,皮色金黃,體形較小,可供食又可供觀賞,故亦稱看瓜。

①金瓜與鰹魚:因鯉魚性味甘寒、功能下氣利水,而金瓜性亦甘寒,而且金瓜與鰹魚皆含有複雜的生物活性物質與酶類,二者同屬寒性,不宜同食,否則會產生不利於人體生化反應,會傷腸胃損正氣。

②金瓜與蟹:因蟹肉性味鹹寒、金瓜甘寒,二者同屬寒涼性,同食有損腸胃,其餘相克機理上同。

③金瓜與鱔魚:因黃鱔溫中補氣,金瓜甘寒下氣,二者功用大不相同,同食功用互相抵消,無益於身體。且二者生化成分複雜,同食會產生不利人體的生化反應,有害人體,故不宜同食。

④金瓜與蝦:由於蝦性甘溫,功能補腎壯陽,與金瓜不合。除性味功能外,也由於二者生化成分複雜,合食於人體不利。

(10)胡蘿卜的搭配

胡蘿卜與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如菠菜、油菜、花菜、番茄、辣椒等)和水果(如柑橘、檸檬、草莓、梨、棗子等)同食禁忌。這是由於胡蘿卜含有維生素C分解酶,會把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中的維生素C破壞,降低營養價值。酒與胡蘿卜同食,胡蘿卜中的胡蘿卜素與酒精同進人體,就會在肝髒中產生毒素,易引起肝病。

(11)蘿卜的搭配

①蘿卜與胡蘿卜:由於胡蘿卜甘辛微溫,性質偏補;蘿卜辛微涼,性質偏利。兩者性味功能不合,而且二者均含有多種酶類,特別在生食或涼拌時,極易發生酶類的分解與變化,產生不利人體的生化反應。蘿卜中富含維生素C,而胡蘿卜中含維生素C分解酶,易將維生素C氧化破壞,降低營養價值。

②蘿卜與橘子:據《中國食品報》稱:橘子、蘿卜同食能誘發“甲狀腺腫”。

(12)菠菜的搭配

①菠菜與豆腐:由於菠菜含有草酸較多,而豆腐中含硫酸鈣、氯化鎂等無機鹽,二者同煮同食,草酸與鈣、鎂相遇,則會化合生成草酸鈣與草酸鎂,這兩種化合物產生白色沉澱,人體不能吸收,使人體缺鈣及易結石,故不宜菠菜與豆腐同食。

②菠菜與鱔魚:因鱔魚味甘大溫,補中益氣,除腹中冷氣,而菠菜性甘而滑,下氣潤燥,二者性味功能不相協調。且鱔魚油煎多脂,菠菜冷滑,同食易導致腹瀉,故曰“發霍亂”。

③紅白蘿卜混吃:白蘿卜中的維生素C含量極高,但紅蘿卜中卻含有一種對抗壞血酸的分解酵素,可破壞白蘿卜中的維生素C。不僅如此,在含維生素C的蔬菜配合烹調時,紅蘿卜都充當了破壞者。紅蘿卜隻有單獨或肉類一起烹煮,才能獲得充分的營養。

(13)花生仁的搭配

①花生仁與毛蟹:這是由於花生仁富含脂肪,毛蟹性寒、冷利,二者同食,多則致腹瀉,且二者同食生化反應複雜。

②花生仁與黃瓜:這是因黃瓜性味甘寒,生食為多,花生仁多油脂,同食多食,寒涼食物與油脂相遇,倍增其滑利之性,易致泄瀉,有害健康。

2.果品類的搭配

(1)李子的搭配

①李子與青魚:因青魚性味甘平,功能益氣化濕,養胃醒脾,而李子酸溫、助濕、生熱;故食青魚後,不宜食李子。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血熱病人,尤應忌食。

②李子與蜂蜜:由於蜂蜜含有多種酶類,而李子的生化成分較複雜,二者同食,會產生不良生化反應。

③李子與雀肉:因李子性熱助升火,而雀肉性溫助陽,二者作用相加損人身體。

④李子與雞肉:由於李子為熱性之物,而雞為溫補之晶,二者同食助大熱,且雞含有激素、酶類等生物活性物質,可能發生不利人體生化反應,無益於人體健康。

(2)梅子的搭配

①梅子與羊肚:因梅子味酸性平,羊肚含有一些酶類,食羊肚後食梅子會愈增其熱,令人發膈上痰熱,故不宜同食。

②梅子與鰻魚:因為梅子中含有苦杏仁苷,而鰻魚肉含有某些生物活性物質,梅子中的苦杏仁在酶類生物活性物質作用下會分解生成有毒物質氫氰酸和甲苯醇等,同食可以生中毒。

(3)柿子的搭配

①柿子與魚:由於魚為高蛋白食物,而柿子含鞣酸,蛋白質與鞣酸相遇,易凝結成塊——鞣酸蛋白,聚於腸胃中可引起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故凡進食豐富的蛋白質食物後,切忌馬上吃柿子。

②柿子與酒:由於酒類入胃刺激腸道分泌增加,同食柿子(或酒後食柿),柿子中的大量鞣酸與胃酸相遇,又形成稠粘狀物質,易與纖維素絞結成團,又形成柿石,造成腸道梗阻,危害人體健康。故對於流傳的“柿可解酒”之說,切勿相信。

③柿與紅薯:因食紅薯後,極易產生胃酸,薯內又多纖維素,這些物質與柿子的膠酚、果膠結合,更易凝成柿石。故柿子切忌與紅薯同食。

(4)柑、橘的搭配

①柑、橘與蟹:因柑橘性有偏溫偏寒聚濕生痰之弊,蟹性寒涼,若與柑橘同食(或吃蟹後食柑橘),必致痰凝而氣滯。氣管炎病人,尤忌二物共食。

②柑與蛤:因蛤類食物除含豐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及維生素外,還含有一些酶類(維生素B1分解酶等),其性與蟹類略同,大多鹹寒,而柑橘為聚痰之物,故不宜同食或食蛤後(飯後)食柑橘。

③橘與蘿卜:《中國食品報》稱:“橘子蘿卜同食,誘發甲狀腺腫。”由於蘿卜含酶類較多,被攝食後可生成一種硫氰酸鹽,在代謝中產生一種抗甲狀腺物——硫氰酸,阻止甲狀腺攝取碘,抑製甲狀腺素的形成。而橘子中含有類黃酮物質,在腸中被細菌分解後,可轉化為羥苯甲酸及阿魏酸,它們能加強硫氰酸抑製甲狀腺的作用,從而誘發或導致甲狀腺腫。

(5)山楂的搭配

①山楂與豬肝:因山楂富含維生素C,豬肝中含銅、鐵、鋅等金屬微量元素,維生素C遇金屬離子,則加速氧化而破壞,降低了營養價值,故食豬肝後,不宜食山楂。

②山楂與黃瓜、南瓜、筍瓜、胡蘿卜:因為南瓜、黃瓜、筍瓜和胡蘿卜均含有維生素C分解酶,若與山楂同食,維生素C則被分解破壞,降低營養價值。

③山楂與海味:因為一般海味(包括魚蝦藻類)除含鈣、鐵、磷、碘等礦物質外,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山楂(含石榴等水果)含有鞣酸,若同食會化合成鞣酸蛋白。這種物質有收斂作用,形成便秘,阻塞腸道,增加腸內毒物滯留以致被動吸收,引起腹痛、惡心、嘔吐等症狀。

3.肉蛋禽類的搭配

(1)豬肉的搭配

①豬肉與蝦:據我國古籍名著《飲膳正要》指出:“蝦不可與豬肉同食,損精。”陰虛火旺者,尤忌豬肉與蝦配食。

②豬肉與水菱角:豬肉不宜與水菱角同食,否則會誘發癲癇症。

③豬肉與香菜:豬肉與香菜(芫荽)二者配食,於身體有損而無益。

④豬肉與黃豆:現代營養觀點認為,豆類與豬肉不宜搭配同食,否則,影響並降低營養利用率,影響消化吸收,乃至消化不良,形成腹脹、氣壅、氣滯。

⑤豬肉與牛肉:在現代的餐桌上,紅燒豬肉與牛肉涼盤並存,牛肉與豬肉共食的情況則常見。從中醫食物藥性來看,牛肉、豬肉二者一溫一寒,性味功能有所抵觸,故不宜同食。

2.豬肝的搭配

①豬肝與鵪鶉肉:由於新鮮豬肝與鵪鶉肉在混合炒煮食中,其各自所含的未失活性的酶與其他生物營養素、微量元素可能發生複雜的化學反應,進入人體內引起不良的生理效應,而產生色素沉著——麵生黑子。

②豬肝與山雞:因山雞味酸微寒,豬肝甘苦性溫,食物藥性有溫寒之別,故不宜同食。

③豬肝與含維生素C食物:豬肝炒食或做湯不宜配番茄、辣椒、毛豆等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因為豬肝中含銅、鐵微量元素豐富,能使維生素C氧化為脫氫抗壞血酸,而失去原來的功能。故豬肝不宜與富含維生素C的果蔬搭配同食。

④豬肝與花菜:吵豬肝不宜配花菜。因花菜中含有大量纖維素,纖維素中的醛糖酸殘基可與豬肝中的鐵、銅、鋅等微元素形成螯合物而降低人體對這些元素的吸收。

3.牛肉的搭配

①牛肉與栗子:由於栗子中的維生素C易與牛肉中的微量元素鐵、磷及鈣發生反應,削弱其營養價值,且二者為人體不易消化,同燉共炒皆不適宜。

②牛肉與韭菜、大蒜、生薑:因牛肉甘溫、補氣助火,而韭菜、蒜、生薑為大溫大辛之品,配以牛肉是火上加油,使人吃了發熱動火,以致引起牙齒炎症,故應忌同食。

③土豆燒牛肉:由於這兩種食物所需要的胃酸濃度不同,會延長食物在胃中的滯留時間,從而引起胃腸消化吸收時間延長。

4.牛肝的搭配

牛肝與鯰魚:由於鯰魚肉中有複雜的生物成分,而牛肝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和酶類,牛肝與鯰魚共食,會產生不良的生化反應,有害於人體。

5.羊肉的搭配

①羊肉與生魚肉、乳酪:因羊肉含蛋白、脂肪、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而魚肉生,其酶未失活性,二者同食發生複雜的生化反應,易產生不良效應。且羊肉氣膻,魚味腥,腥膻雜進,亦非佳味,加之生魚肉中易感染寄生蟲,故同食有害人體。乳酪味甘酸性寒,羊肉大熱,食物藥性二者配搭不宜,且乳酪中含酶,遇到羊肉會使人體產生不良的反應,故不宜同食。

②羊肉與蕎麥麵:《本草綱目》指出:“蕎麥氣味甘平,性寒,功能降壓止血,清熱斂汗。”而羊肉大熱,功能與此相反,故不宜同食。

③羊肉與豆醬、醋:因豆醬乃是豆類熟後發酵加鹽水製成,含有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B2、氨基酸、鈣、磷、鐵等元素,性味鹹寒,能除熱解毒;而羊肉大熱動火,二者功能相反,故不宜相食。俗雲:“豬不吃薑、羊不吃醬”(吃為配食之意)是有一定道理的。羊肉性大熱,不宜配醋食。

(6)狗肉的搭配

①狗肉與鯉魚:因鯉魚氣味甘平,利水下氣,除含蛋白、脂肪、鈣、磷、鐵外,還有十幾種遊離氨基酸及組織蛋白酶,與狗肉同食,二者生化反映極為複雜,二者營養功能不同,可能產生不利於人體之物質,故不宜共食,更不宜同烹。

②狗肉與大蒜:因狗肉性熱,大蒜辛溫有刺激性,狗肉溫補,大蒜熏烈,同食助火,容易損人,大熱陽盛素質的人,尤當忌之。

③狗肉與茶:因茶葉中鞣酸較多,與狗肉中豐富的蛋白質結合為鞣酸蛋白,有收斂作用,減弱腸蠕動,使人產生便秘,可導致人體代謝物質和致癌物質滯留腸內被動吸收,有害健康。

(7)雞肉的搭配

①雞肉與鯉魚:因雞肉和鯉魚中除含蛋白質、微量元素外,還有酶和各種生物活性物質。雞肉成分複雜,二者同食會生複雜的生化反應,對人體不利。《飲膳正要》指出:“雞肉不可與魚汁同食。”

②雞肉與大蒜:因大蒜性辛溫熱,而雞肉甘酸溫補,二者功用相左。蒜氣熏臭,從調味角度,皆與雞不合。

③雞肉與芥菜:雞肉不宜與芥菜同食,否則會使人大傷元氣。

(8)鴨肉的搭配

鴨肉與甲魚:鴨肉分家鴨和野鴨兩類。《飲膳正要》指出:“鴨肉不可與甲魚肉同食。”孫思邈指出:“甲魚肉不可合豬、兔、鴨肉食,損人。”李時珍指出:“甲魚性冷,發水病,鴨肉屬涼性,久食令人陰盛陽虛,水腫泄瀉。”故不可鴨燉甲魚同食。

(9)雞蛋的搭配

①雞蛋與兔肉:因兔肉性味甘寒酸冷,雞蛋甘平微寒。二者各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質,若同炒共食,則易產生刺激腸胃道的物質而引起腹瀉,故不宜同食。

②雞蛋與生蔥、蒜:蔥、蒜有特殊氣味,含有揮發性物質,有刺激性,能使局部血管擴張,性熱;而雞蛋甘平性涼,有滋陰鎮靜作用。蔥、蒜與雞蛋在性味與功能上皆不相合。對刺激性食物或某些蛋白質有過敏現象的人(如哮喘、氣管支氣管過敏患者),同食雞蛋、生蔥或蒜易誘發哮喘。遂有“雞蛋與蔥、蒜合食,令人氣短”的說法。

③雞蛋與豆漿:因豆漿性味甘平,含植物蛋白、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碳水化合物等,又含皂甙、胰蛋白酶等,這些成分與雞蛋中的部分生物活性物質相遇,則發生反應。如蛋清中的卵粘蛋白與豆漿中的胰蛋白酶結合後,則失去營養成分,降低了營養價值。故雞蛋不宜與豆漿同煮食。

④茶葉與蛋:茶葉中除生物堿外,還有酸性物質,這些化合物與雞蛋中的鐵元素結合,對胃有刺激作用,且不利於消化吸收。

⑤炒雞蛋放味精:雞蛋本身含有許多與味精成分相同的穀氨基酸,炒雞蛋時就不必放味精。

九、不宜空腹食用的水果

現代醫學研究已證明,人在空腹狀態下,胃酸的分泌會增加,胃酸的濃度也較高,倘若胃酸同含有膠質、柿膠酚、果膠質和可溶性收斂劑等成分的物質相結合,就會形成難以溶解的沉澱物。如果沉澱物質結成大塊,往往會堵塞幽門,產生腹脹、腹痛等不適,導致消化道的疾病。因此,有些水果是不宜空腹食用的。

西紅柿:富含有大量的果膠、柿膠酚、可溶性收斂劑等成分,容易與胃酸發生化學反應,使胃壓增高,造成急性胃擴張而感到胃脹疼痛。

柿子:富含有柿膠酚、果膠、鞣酸和鞣紅素等物質,具有很強的收斂作用,在空腹時如遇較強的酸,容易和胃酸結合凝成難以溶解的硬塊,引起“胃柿結石症”。

香蕉:富含有大量鎂元素。如果空腹吃大量的香蕉,會使血液中含鎂量驟然升高,造成體內血液中鎂、鈣比例失調,對心血管產生抑製作用,不利於身心健康。

橘子:橘子含有大量有機酸,空腹吃橘子,會刺激胃黏膜,使脾胃滿悶、呃逆反酸。

甘蔗和荔枝:空腹時不能過量食用,否則會使體內突然過量攝入高滲的糖分而發生“高滲性昏迷”。

山楂:味酸,能利氣消食,若空腹食用,不僅耗氣,而且會增強饑餓感,並加重胃病。

十、不宜吃魚的病人

魚肉是一種理想的食物,肉質鮮嫩甜美,而且營養豐富。但是,有些病人是不宜吃魚的。

1.痛風患者不宜吃魚

在魚類食品中,富含有嘌呤物質,而痛風則是由於人體內嘌呤代謝發生紊亂而引起的。其主要表現為:血液中的尿酸含量過高,可使人的關節、結締組織和腎髒等處發生一係列病變。所以,痛風患者如果吃了魚,往往會使症狀加重。

2.結核病人吃藥時忌吃魚

結核病人服用異煙肼時,如果同時食用某些魚類,很容易發生過敏反應,輕則惡心、頭痛、皮膚潮紅、眼結膜充血等,重則出現心悸、口唇及麵部麻脹、皮疹、腹瀉、腹痛、呼吸困難、血壓升高,甚至發生過敏性休克、高血壓和腦出血等現象。上述症狀在食魚以後,半個多小時內發生。

在魚肉中,通常含有較多的組氨酸,在人體內可以轉化為組胺,進入人體的少量的組胺可由體內的單胺氧化酶滅活,而異煙肼是一種單胺氧化酶抑製劑,服用異煙肼同時食用魚,會使大量組胺在體內積蓄,從而發生過敏反應。異煙肼對單胺氧化酶的抑製作用,一般於停藥2周後才逐漸消失,故在這段時間內也要少吃魚。

3.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多吃魚

血小板減少、血友病、維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不吃魚或少吃魚。因為,魚肉中含有二十碳六烯酸,具有防止膽固醇粘附於血管壁的作用,這對於冠心病患者、動脈粥樣硬化者來說,十分有益。但是,二十碳六烯酸還可抑製血小板凝集,容易使出血性疾病患者的毛細血管出血不止,從而加重出血症狀。

4.肝硬化病人忌吃魚

魚類脂肪中含有二十碳六烯酸,其代謝產物為前列腺素,具有減低血脂、降低血液黏稠性、抑製血小板凝集作用,這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是很有利的,但是對於肝硬化病人來說恰好相反,因為肝硬化時,機體難以產生凝血因子,加之血小板偏低,很容易出血,如果再食含有二十碳六烯酸的沙丁魚、青魚、金槍魚等,會使病情急劇惡化。所以,肝硬化病人應禁食這些魚,至於含二十碳六烯酸較少的鯉魚、比目魚等可以適量食用一些。

十一、不宜多吃糖的病人

1.結核病

多吃糖會使白血球的殺結核菌的作用受到抑製,吃得越多,抑製殺菌力就越明顯。

2.胃病

包括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等,胃內糖的含量增多促使胃壁胃酸分泌增多,從而加重疼痛、反酸等症狀。

3.腎炎

糖容易導致血管壁脂質代謝紊亂,引起動脈血管的損害,而腎炎患者本身血管係統已受損,多吃糖猶如火上澆油。

4.高血脂和高血壓

患有高血脂和高血壓的病人如果多吃糖,會使血脂增高,誘發高血壓和冠心病。

5.糖尿病

吃糖過多不但會加重病情,有時還會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導致病人的死亡。

6.神經衰弱和神經痛

糖吃多了會消耗這兩種病人體內本來就缺乏的維生素,幹擾神經係統功能的平衡,使病情難以得到好轉。

7.近視眼

糖在體內代謝需要消耗大量的維生素B1,而維生素B1不足會造成視神經發炎。

8.皮膚病

由於糖代謝之後轉變為脂肪,使皮脂腺分泌進一步增多,不利於皮膚病的痊愈。

十二、嗜糖喜鹽易生白發

近年來現代醫學研究已證實,少白頭與日常飲食中鹽、糖攝入過多相關。研究分析認為,過多攝入糖與鹽是心腦血管病、高血壓誘因之一,由此引起頭部供血不足,從而促使毛囊、黑色素細胞合成黑色素能力下降,這是產生少年白發的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酸性食品促使酪氨酸活性降低,黑色素細胞合成受阻,即減少了頭發營養的供給,又造成黑色素細胞合成的障礙。所以,多吃酸性食物糖易產生少白頭。

俗話說“老愛胡須少愛發”,為了擁有一頭烏黑亮澤的頭發,還是不要過多攝入食糖與鹽,當然,這對健康同樣有益。

十三、炒豬肝不宜常吃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人喜歡吃爆炒的豬肝。因為,爆炒後的豬肝,鮮嫩,口感特別好。但是,經常吃爆炒的豬肝,對人的身體健康不利。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豬肝是豬體內最大的毒物中轉站與解毒器官,而豬體內的各種有毒代謝產物和混入飼料中的有毒物質,全部聚集在肝髒內,肝髒將這些物質解毒後,經腎髒才能排出。肝髒在解毒功能下降時,不能及時地將這些毒性物質排掙,致使有毒物質殘留在肝內。同時,肝髒還有各種寄生蟲和致病菌,這些對身體有害的分成,未經長時間加熱,大部分沒有被殺滅,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所以,爆炒的豬肝萬萬吃不得。

此外,有人還專門做過這樣的試驗:同一個豬的豬肝,分成兩盤,用不同的方法和時間進行烹製。A盤(200克),爆炒2—3分鍾出鍋,口感特別鮮嫩。取樣經24小時細菌培養後測試,結果細菌總數5000個/克,超標。B盤(200克)炒5分鍾出鍋,口感老些,取樣經24小時細菌培養後測試,結果細菌總數50個/克,達標。實驗證明,口感老些的炒豬肝,食用比較安全可靠。

(說明:細菌總數標準體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2—94)

十四、老年人不宜多食葵花籽

葵花籽含油量高,而且這些油脂大多屬於不飽和脂肪酸,若進食過多,則會消耗體內的膽堿,使體內脂肪代謝失調,脂肪沉積於肝髒,將會影響肝細胞的正常功能,肝功能障礙,或者結締組織增生,嚴重者還可能誘發肝組織壞死或肝硬化。

在炒製葵花籽時,需要一些香料,如桂皮、大茴、花椒等,它們對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尤其是桂皮中含一種黃樟素的物質,動物實驗證實有致癌作用,老年人肝髒解毒功能下降,吃得太多,肝髒負擔加重,有可能誘發肝炎而危害健康。

葵花籽在加工過程中,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