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企業文化的以人為本思想。企業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是為了人的發展,這就決定了企業文化必然是人本文化。從人的發展需要出發,人本文化強調以正確的企業哲學思想去武裝人,以科學的價值觀去引導人,以高尚的企業精神去塑造人,通過人的全麵發展去推動企業發展。企業文化突出的人本特征,在我國優秀企業如海爾、聯想文化中都表現的淋漓盡致,這同時也表明,企業文化建設必須以人為導向,牢固樹立人本思想。
二、企業文化的內容與模式
研究企業文化,必須把握企業文化的主要內容。由於社會製度、文化傳統等不同,西方國家的企業比較重視企業文化的個性塑造,而中國企業則比較注重企業文化的共性建設。無論是國外學者,還是國內學者,都對企業文化的內容進行了廣泛的探討,對企業文化研究作出了貢獻。
1.企業文化的基本內容
從企業文化的對象係統出發,企業文化的研究內容相當寬泛,但就基本內容而言,主要由企業的精神文化、製度文化、行為文化、物質文化構成。國內有關學者習慣把精神文化視為現代企業之魂,它在企業成長中始終起統帥作用;把製度文化視為現代企業有形的硬約束,它反映著企業經營管理的文化特征;把行為文化視為現代企業無形的軟約束,它代表著企業與員工的文化內涵;把物質文化視為現代企業以物質形態所展示的企業表層文化,它體現的是企業各種物質設施、產品標識中所蘊含的文化價值。
①企業精神文化建設:通過對企業價值理念的提煉、升華,建立企業的價值理念係統;
②企業製度文化建設:通過價值理念中有形約束的製度化安排,建立企業的規章製度係統;
③企業行為文化建設:通過價值理念中無形約束的規範化建設,建立企業的行為規範係統;
④企業物質文化建設:通過價值理念中器物標識的視覺化設計,建立企業的物質文明係統。
2.企業文化的形成模式
從企業文化研究的基本內容出發,雖然企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製度文化、行為文化、物質文化的創建對象和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從它們的形成模式來看,有著相類似的形成過程,即都需要依照一定的規則和秩序聯結起來。
①企業文化是一個長期積累和主動創造的過程。從企業文化形成模式可以看出,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形成或重塑,首先源於企業家的積極主動的倡導。因為企業家主導著企業發展,同時也決定著企業文化的命運。決定企業家態度的是企業家精神和文化自覺的程度。
②企業文化是一個文化創新和文化變革過程。在企業家的積極主動倡導下的企業文化建設,內涵著一係列的文化創新,無論是創建還是重塑,都會有企業哲學、企業精神、核心團隊的理念融入,由此而導致企業新舊文化及其價值觀的衝突。對於這種不可避免的文化衝突,需要借助於文化融合手段去推動這種文化變革,直至新的價值理念形成。
③企業文化是核心價值觀為企業遵從、認同和內化的過程。企業文化新的價值理念的形成通過支配、控製發揮企業文化的作用,這是企業文化功能的一部分,但最終需要通過企業成員的從遵從到認同,再到內化之後,才能真正體現出“文化權威”的力量。其中遵從,是企業成員最低層次動機的體現,一般隻要有適當的監督或獎懲,就能使企業成員做到遵從。認同是比遵從高一層次的動機,其態度變化由最初為避免處罰的遵從,上升到對新的價值理念的信任而產生認同感。內化是最高層次的動機表現,這時“信仰和價值觀念這些具有強大促動力的東西成為人們主觀意識的一部分,”而上升到一定的文化自覺。
以上分析表明,企業文化的創建過程,也是企業成員和組織的心理成長過程,當新的價值理念被企業成員內化之後,才能為企業成員所信奉而成為一種文化自覺行為,同時也意味著企業文化基本形成。
第三節 企業文化的體係結構與功能
一、企業文化層次結構研究
結構是指各個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研究企業文化的結構,有助於我們更清楚地了解企業文化作為一個有機整體與其各個部分之間的關係,更深入地對企業文化各個具體內容進行研究,從整體上把握企業文化,使其功能和作用能夠更充分地發揮。
1.國內外主要觀點
關於企業文化層次結構研究,國內外近年來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觀點,從中可以發現,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或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其結構形式亦不相同,但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①從心理和行為的角度,把企業文化分為內化結構和外化結構。內化結構指企業成員的心理狀態;外化結構指企業管理行為習慣,包括企業的管理方式和企業經營方式。
②從人的感官層麵來看,把企業文化分為顯性結構和隱性結構。顯性部分是指人們能夠直接感受到的東西,包括企業設施、企業形象、企業經營之道等;隱性部分是指人們無法直接感受到,但融入並影響員工行為和企業行為的東西,包括企業精神、企業哲學、企業價值觀、企業道德規範等。
③從企業文化建設的層次結構來分,企業文化可以分為精神層、行為層和形象層。精神層相當於人的大腦,主要指企業的精神文化,包括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使命、企業願景等一係列的價值理念;行為層相當於人的肢體,主要指企業的行為文化,包括企業行為、員工行為等一係列規範;形象層相當於人的臉麵、服飾,主要指企業的形象化,包括企業的VI設計以及企業家、員工、產品、環境等一係列的外在形象塑造等。
④從企業文化的構成要素來分,企業文化可以分為理念係統、製度係統、行為係統和物質係統。理念係統是企業文化的核心,主要包括企業宗旨、企業精神、企業價值觀和經營理念等;製度係統主要包括企業領導體製、企業組織機構和企業管理製度等;行為係統主要包括企業經營、教育宣傳、人際關係、文娛體育活動等;物質係統主要包括企業產品、企業基礎設施等。
此外,河北省冶金企業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宋繼軍提出了企業文化內核體係的五層次結構:明確的建設目標,即企業文化建設的方向;核心理念層,即統帥企業一切的最高理念,集中反映著企業成員一切行為取向;主流文化層,主要包括企業目標、理想信念、經營宗旨、經營方針、企業精神、企業作風、企業價值觀、企業道德觀、企業信譽觀和企業管理理念等;強勢文化層,主要包括勢差文化和品牌文化等層麵;基礎文化層,主要包括物表文化、行為文化、製度文化、情感文化和氛圍文化等層麵。
2.企業文化的體係結構
借鑒企業文化層次結構研究的成果,從企業文化建設的實際出發,我們可以發現企業文化研究內容之間的層次聯係,及以此為基礎所形成的體係結構。
依據企業文化體係結構的指向,企業文化建設可分為以下四個層麵:
①精神層麵的企業精神文化。包括企業哲學、企業精神、企業價值觀、企業使命、企業目標、企業願景等一係列價值理念。精神文化是企業文化的核心文化,主導和決定著其他文化的發展變化,精神文化也是企業的靈魂,主導著企業人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因此,它是企業文化中最核心的要素。
②製度層麵的企業製度文化。包括領導決策體製、企業組織機構、企業管理製度等一係列規章製度體係。在製度文化建設中,有關專家認為:“觀念與製度,一柔一剛,一無形一有形。執行製度時以理念為核心,推廣理念時以製度為基礎。”王纓:《企業文化建設知多少》,《中外管理》,2002(10)。由此表達了在核心價值觀指導下企業製度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③行為層麵的企業行為文化。包括企業行為、企業家行為、管理者行為、員工行為等一係列行為規範。相對於企業製度的企業行為文化建設,更多的體現了價值觀導向、企業道德約束等精神文化的內涵,由此形成的自上而下的行為準則,不是用於對外宣傳,而是上級對下級的示範,以及員工自己所達到的自我約束。
④物質層麵的企業物質文化。包括企業物質設施、生產環境、產品質量、文化設施等器物構成的文化係統。物質文化層麵看似簡單,其實無論是物質設施,還是生產環境,無論是生產過程,還是產品質量和服務,不僅內含著豐富的文化元素,而且無不受其核心價值觀的影響。所以,它很好地體現了從精神到物質的轉化。
企業文化建設的上述四個層麵,從不同側麵體現著企業內在和外在形象的塑造以及企業整體形象的傳導。其中,在企業核心價值觀指導下的企業形象設計,通過追求不同的視覺刺激,去充分營造文化氛圍,傳遞企業精神,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形成具有企業特色的文化競爭力。可見,它在整個企業文化建設中,起著不可替代的文化延伸作用。
二、企業文化的基本價值
對企業文化價值的判斷,我們可以簡單地把企業分為企業硬件(廠房、設備、資金等賬麵資產)和企業軟件(企業文化)兩個方麵作一比較,從中可以看出,在企業硬件相同的情況下,企業文化的不同,可以導致企業價值的差異。甚至,在企業硬件價值較小的情況下,隻要企業軟件的價值足夠大,也可以達到較大的企業價值。此外我們還可以從經濟、文化和生態等角度來具體分析企業文化的價值。
1.企業文化的經濟價值
企業文化是以人為管理主體、以核心價值觀為導向、以追求企業經營效益最大化為目標的一種企業管理理論。其經濟價值除文化特有的商品價值之外,還體現在它是企業得以持續發展的精神動力,是企業經營戰略得以實現的重要保證,是企業參與競爭的必然選擇,還是企業打造良好形象的無形資產。實踐證明,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企業經營活動中保持基業常青的一種重要力量。
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常講,海爾最強大的武器是海爾文化。海爾每兼並一個企業“休克魚”,不是先派財務人員去,而是先派海爾文化中心的人去傳播海爾文化,由海爾派去的管理者身先士卒地實踐海爾文化。以海爾兼並貴州冰箱廠為例,海爾沒有給貴州冰箱廠投入一分錢,隻派去了3名海爾人去傳播海爾文化、海爾理念,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將這條“休克魚”激活。經過短短四年,貴州海爾的總產值達到7.4億元,年增長70%。由此,我們可以真切地認識到企業文化的經濟價值。
2.企業文化的社會價值
今天的企業成長離不開社會環境,決定了企業文化建設不能僅僅立足於狹窄的領域,而應該與社會的穩定發展、文明與進步、社會文化建設聯係起來。企業文化的社會價值就體現在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方麵,它既是促進人與社會全麵發展的基礎性工作,也是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還是三大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隻有“把企業文化建設放到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整體結構和國家、民族生存發展的命運中加以考察,”才能“進一步明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體現出企業文化的社會價值。
以鄭熱為例,它在40多年的生產實踐中逐漸形成了“獻熱心溫暖社會,送光明普照人間”的企業使命,形成了“敬業愛崗、誠實守信、服務社會”的企業道德等一係列的價值理念,這不但樹立了鄭熱的新形象,而且進一步豐富了社會文化,推動了社會精神文明的進步。
3.企業文化的生態價值
企業文化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哲學,企業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因而也高度重視生態和環境問題。這正如愛立信CEO康特指出的,“企業對環境保護的認識程度體現了一種文化,企業要得到可持續發展,就要強化對環境的責任,它是持續的核心競爭力。”基於這種認識,第十六屆國際企業文化年會形成共識:必須加強企業的環境意識,生態倫理應當成為各國企業文化再造的重要內容。由此也體現出企業文化建設所具有的生態價值。
作為企業而言,在其經濟行為過程中,不但要追求經濟和社會效益,而且更要有全球意識,要責無旁貸地以生態係統性原則、以生態倫理作為企業的共同價值觀。例如海爾公司將“保護人類環境,預防環境汙染”作為自己的經營理念,鄭州熱電廠則形成了“光明溫暖與碧水藍天同在”的環保理念,這充分體現了企業文化的生態價值。
4.企業文化的實用價值
企業是生產經營組織,追求利潤是企業責無旁貸的責任。因此,企業文化不同於國家文化、民族文化、社會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它服務於企業,必須強調企業文化的實用價值。在這個意義上,如果說企業文化是世界500強生存發展的靈魂,那麼優質的產品、精明的銷售或服務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則是這些企業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而前兩者的原因又往往產生於深厚的文化底蘊之中。
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的價值理念,不是為了裝點門麵、包裝企業的,而是要真正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的。企業文化是作為企業的實際需要而逐漸成長起來的,同時,它反過來又對企業經營管理實踐發揮作用,推動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