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阿裏山國家風景區,我們的旅行車隨山路上行,路旁滿是綠油油的茶樹,車前方浮現著大大的雲朵,台灣特有的小地域氣候在山上盡顯無疑,氣候變幻莫測,一會兒下雨,一會兒停。到了海拔2136米處的停車場下車,眼前又是漫山雲霧,煙雨迷蒙。遠眺高大的林木如國畫的潑墨狀,層次分明。置身阿裏山原始森林之中,令人心曠神怡。當時我想,如果能長久居住在這裏該有多美。

我們走上櫻花步道前行,看到很多老樹被盜伐,樹身已去,巨大的樹樁多數依然活著。蒼老遒勁的根蟠龍似地緊緊摳著阿裏山的岩土,由於根未死,接著地氣,樹樁上生發二代三代甚至四代新樹。這些頑強的新生命與枯而不死的巨樁生長在一起。這裏的原住民信奉樹神,經常有人祭拜,好多大樹根上有紅布條一層層圍著。途中聽導遊介紹,許多巨樹都被取了很好聽的名字“光武檜”“千歲檜”“三兄弟”“四姊妹”“象鼻木”“三代木”……大約走40分鍾,來到“三代木”神樹前,在一側的說明中看到:“由於三代同一根株,枯而複榮,故名三代木。其第一代是橫倒在地的古老樹根,已有1500年。在它枯死後經250年,一棵種子偶爾飄落其上,借枯樹養分又長為第二代。二代木根老殼空,經300年又生三代,枝葉茂盛。”再向上行走在巨木群步道,最引人注目的“香林神木王”,“身高”45米,“胸圍”12米,已有2300“歲”,遊人紛紛留影。

阿裏山是台灣中央山脈中部十八峰的總謂,平均海拔接近3000米,為台灣三大林區之一。我注意了一下地圖,進山的地理位置應該在北回歸線附近,森林自下而上呈熱帶、亞熱帶、溫帶垂直分布,而我們也經曆了一天裏陰晴雨霧的變化。也就是這一特殊的氣候涵養了這座大山,而大山又以特別的溫潤培育出了千年紅檜這樣名貴的樹種。為了展示幸存的古紅檜樹,1986年,台灣地方開始辟建巨木棧道並立檔編號供遊人瞻仰。目前,樹齡約2000年上下的紅檜隻有40餘棵,終究成為阿裏山的一道幾近消失而彌足珍貴的風景。如今,老樹再生,使人敬慕。令人欣慰的是阿裏山森林公園成立後,人們在山上成片栽植紅檜樹,現已長成一人合抱粗的大樹。山中有詩《神木頌》:“此木卓絕世所稀,支持乾坤無傾覆。”

不知不覺,走到了神木車站,看到老式的木製尖頂的票房,木製長廊的站台,兩條窄軌幽幽地鋪展著,由大山間悄然而出又隱入山林。導遊介紹,上行火車沿路上山的風景更美,因時間長成本高,所以我們進山時沒有選擇火車。回程旅行社安排我們坐上了森林小火車,車廂很窄,極袖珍。坐在裏麵的我心情極為複雜地想:當年日本殖民主義者就是用這種方式將砍伐的30多萬棵紅檜樹運下阿裏山,掠奪到他們國家建造神社,既然是神木,離開本土去服役還能有神靈保佑嗎?難怪以後的日本在二戰中落得個天譴人怒的慘敗下場。大約7分鍾,小火車抵達阿裏山車站,我們返回大巴。揮手告別阿裏山,耳邊回響的是台灣歌曲“高山長青,澗水長藍”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