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橫公路——人造工程的奇觀

台灣在過去幾十年間經濟迅猛發展,曾被冠以亞洲四小龍之一。如今,讓台灣人引以自豪和驕傲的是位於世界第三高建101大樓,世界級別的高雄大港,東海岸的亞洲最大水泥廠。依我看,寶島台灣最值得一提的人造工程是穿過太魯閣公園的中橫公路。

抵台灣第5天,我們的旅行大巴途經花蓮繼續向北行駛了幾十公裏,車子進入太魯閣公園景區。這裏人車分離,車輛單走,在前方等候遊客,遊人則下車,沿步行道遊覽觀光。導遊介紹說,旺季時太魯閣公園每天接待數千計的來自大陸和海外的遊客。太魯閣,取自台灣當地少數民族的語言,意為“偉大的山脈”。山體岩石是台灣地質史上最古老的大理岩層,長達20公裏的太魯閣峽穀是世界上最大規模最獨特的大理石峽穀景觀。在偉大的山脈中居住著太魯閣人,他們信奉彩虹神靈。最初聽到“太魯閣”,我誤把它當作一個人工建築的“閣樓”呢。原來這是由當地原住民的一支——“太魯閣族”族名的音譯而得來。

太魯閣這段自西向東貫穿台灣的中橫公路,修築時工程隊付出了感天動地的艱辛與犧牲。人類創造的曆史業績與這裏獨特的景觀聯係在一起, 使到此觀光者對這裏增加了一份敬意和感動。

據景區導遊介紹,中橫公路橫貫台灣東西,東起花蓮縣的奇萊山,西至台中縣東勢鎮。上世紀50年代初,台灣請來了歐美聯合建設顧問團,他們六七十人轉了一個多月,花了相當於3.5億元新台幣,最後交了個小報告,說這一帶沿途山脈險峻,地質破碎,難於修路,建議放棄築路計劃。台灣又請來了日本專家,日本占領台灣50年,對這一帶地質情況很熟悉,專家表示他們可以幫助修公路,但公路修好後必須交給他們管理,真是殖民主義之心不死。最後台灣決定自己修這條公路。他們將公費留學學建築的學生召回,帶著帳篷、大米,走了3個多月把築路方案定下來。1956年7月7日,台灣成立“橫貫公路工程總處”,負責中橫公路的開路、規劃、建造、鋪路等工程。開工典禮分別在東、西端一起舉行,每天有五六千人同時在高聳險峻的大山裏作業,開路工人使用的工具就是鐵錘和炸藥,在懸崖峭壁上,在堅硬的大理石岩層之間硬是用人工開鑿建造出長達20公裏的隧道。中橫公路全長192公裏,完工日期比預定的提早半年,整個工程用時3年9個月18天,在1960年5月9日開放通車。

我佇立在中橫公路邊,看著同行的朋友們紛紛拍照,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中華民族的開拓精神,可追根溯源到上古,“盤古開天”“女媧補天”“誇父逐日”“精衛填海”,但那畢竟是傳說,是人力無法征服自然力時超現實的神話想象。隻有萬裏長城、京杭大運河、都江堰、青藏公路、紅旗渠,還有中橫公路這樣的人造工程,才是現實的物質存在,是龍的傳人勞動創造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