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爺爺們的曆史(1 / 3)

爺爺們的曆史

短篇欣賞

作者:夏豔平

有人盼過年,有人怕過年。可這年不會因為你盼她就加快腳步,也不會因為你怕她就放慢腳步,她就像一輛哐哐行駛的列車,該什麼時候到達就什麼時候到達。不過,年味的濃淡倒是有些區別的。方誌君覺得今年的年味就特別地濃釅,臘月二十一過,這濃釅的年味就開始在大街小巷裏密密麻麻地飄蕩著,他走在裏麵,感到有點喘不過氣來。

今年的年味是由爆竹渲染出來的。縣城禁了多年的鞭炮,今年由禁改限了。禁都禁不住,限無異於放了,一些人家不知是要把那幾年禁止燃放的爆竹都補上,還是為了先檢驗一下爆竹的真偽,有事沒事就放一掛長鞭玩,劈裏啪啦,劈裏啪啦,這裏響一陣,那裏響一陣。有的還嫌爆竹不過癮,放煙花,嗵、嗵、嗵個不停,把個小縣城都快炸翻了。

這不是發心燒嗎?花幾十上百塊錢一個哩,哪裏是放煙花,分明是燒錢玩呀!想到錢,方誌君心裏就煩,不,是愁,還有恨。他恨自己當初不該到縣誌辦這個清水衙門來,更不該接手當了這麼個破主任,不然,怎麼會到現在還為錢的事犯愁?

說起來,縣誌辦也是個正科級單位,他這個主任也跟縣裏這局那局的頭頭們一個級別,但要權沒權,要錢沒錢,整天麵對的是青燈黃卷,腦袋搞大了,眼睛搞瞎了。跟其他單位比起來,那真是馬奶奶比馮奶奶,差了就不止一點了。不說別的,就說眼下,其他單位年終兌現早就搞完了,幹部職工荷包裏揣著厚厚的票子或拿著銀行卡,買衣購物,歡歡喜喜地準備著過年。那些局長們更是瀟灑自在,白天帶著大米、食用油等物資,跑到鄉下給困難戶送溫暖,花的是公家的錢,賺的是自己的名。到了晚上,看完電視裏自己的光輝形象,興高采烈地去了領導的家,有鼓鼓的紅包搭橋,跟領導的感情也聯絡上了。而他們單位,因為墊付了新編《西山縣誌》的印刷款,幹部職工的工資都沒有著落,更不用說獎金福利了。為此,他給縣長李維新寫了好幾份報告,請求李縣長幫助解決。可年輕的李縣長說,縣財政今年也困難得很,赤字上千萬,要他自己想辦法去。

我一個清水衙門的頭兒,有職無權,能想什麼辦法?方誌君聽了縣長的話,差點要罵娘了。

就在方誌君為錢的事急得眼睛發黑的時候,李縣長打來了電話。李縣長拖著長腔問,方主任,你們的現兌了沒有啊?方誌君說,可惜我沒有孫悟空那樣的本事,變不出錢來。

方誌君話說得很衝,可李縣長好像沒有被他衝倒,仍關切地說,你如果確實想不到辦法,就趕快寫個報告來,我在辦公室等你。

李縣長的電話,讓方誌君又高興又迷糊。前兩天李縣長的態度那麼強硬,今天卻主動打來電話,這風向也轉得太快了,快得讓他犯起了迷糊。但不管怎樣,在這關鍵時刻,有人幫他解這燃眉之急,他心裏還是很高興的,放了電話,拿起早就寫好的報告,一路小跑地趕到李縣長的辦公室。

沒待他站定,李縣長就伸手要過了報告。李縣長望著他,問,眼下你要多少錢能解決問題?他如實地回答說,大概得十萬吧。他嘴上這樣說,心裏卻想,你能解決個五六萬就阿彌陀佛了。沒想到李縣長卻說,這樣吧,我幹脆給你二十萬,免得你一天到晚總是哭窮。說著,就提筆在報告上簽了字。

聽了李縣長的話,方誌君張著大嘴半天沒合攏。他問自己,這不是做夢吧?二十萬對其他單位來說,可能算不了什麼,對他們縣誌辦來說,卻是一個大數目,不僅可兌現幹部職工的工資,多餘的錢還能改善一下辦公條件。他們辦公的桌椅都破舊不堪,有的隻有三隻腳,人坐在椅子上,不注意就有可能連人帶椅子摔倒在地上,早就該換了。

方誌君太高興了,高興得接報告時,手都有些抖了。他做夢都沒想到,李縣長這次會這麼慷慨。他想說一句感激的話,可想了半天沒想出說什麼好。他看著李縣長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笑完拿起報告,轉身就朝門外走去。可能是走得太急,左腳跟右腳絆在了一起,一個趔趄差點摔倒。李縣長見他這個樣子,忍不住笑了。李縣長說,你慌啥?拿著我簽字的報告,你還怕拿不到錢?來了就坐會兒嘛,二十萬都不能買你陪我坐一會兒?

李縣長話說到這個份兒上,方誌君就不好意思走了,他轉回身來,紅著臉站在李縣長麵前,傻傻地笑著。李縣長抬手指了指對麵的沙發,示意他坐下。他不坐,仍站著。李縣長說,我一次給你這麼多錢,你就不問一問我有什麼要求?

李縣長的話猶如驟至的寒潮,方誌君臉上的笑一下子就凝固了,他怔怔地看著李縣長,張開的嘴巴變成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他還真的沒想過這個問題。在他的心目中,縣誌是官書,編誌是官責,縣誌辦作為縣政府管轄的一個部門,替縣政府辦事,自己又不能創收,向縣政府要錢也是名正言順的事,還有什麼要求,難道要我給你回扣不成?

見他臉紅脖子粗的一副窘態,李維新忍不住笑了,他說,你搞得這麼緊張幹嗎?我還沒說呢,就把你嚇成這個樣子,我的要求很簡單啊。方誌君還是不解地看著李縣長,等著他把謎底揭開。

李縣長說,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就是新編縣誌人物篇裏,張世楨那個條目有點問題,需要改一改。很簡單,把他貪汙十萬塊大洋軍餉的那段去掉就行了。方誌君抬眼看著李縣長,不知是沒聽清他的話,還是沒聽懂他的話,疑惑地問,什麼?改條目?李縣長平靜地點了點頭,算是回答。

方誌君說,縣誌剛剛印出來就要改,重新裝訂麻煩不說,恐怕十萬元還打不住。李維新說,錢的事不用你擔心,我批的這個報告裏就含有這個費用,不夠的話,我可以再撥。

接著,李縣長就把張世楨的孫子張成明馬上要回西山投資的事告訴了他。李維新說,張成明可是一條大魚,他的企業全世界都有名。我們好不容易才與他掛上鉤,千萬不能因為這點小事讓這條大魚跑了。

作為縣誌辦主任,方誌君對張成明的情況多少有些了解。張成明的祖籍就是西山,他的爺爺張世楨在國民黨時期,還當過西山縣縣長和鄂東剿匪縱隊司令。後因貪汙軍餉的事被撤職,撤職不久就被人殺死家中。1949年,張成明的父親帶著家眷去了台灣。張成明在台灣出生,後隨其父去了美國。他們父子經過幾十年的打拚,創建起一個世界有名的大型企業,錢多得很。但讓方誌君不明白的是,難道張成明回來投資,就要將他爺爺那段不光彩的曆史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