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化人” 王健林(3 / 3)

王健林當時聽了覺得有道理。“收得多了,又產生一個想法,幹脆把近現代100多位知名大師列一個表,每人不少於5張,多的10張,專門去收。公開市場也不排除。國內搞不到,就到海外去收,比如20世紀初崛起的一個震動中外的畫派嶺南畫派三高的作品在國內就特別少,我都是從日本買回來的。”

最為外界豔羨的,是萬達集團近20年時間裏對吳冠中畫作的悉心研究和收藏。吳冠中的70多件精品畫作,都被萬達集團收藏,總價值過億元。

目前,萬達關注的畫家有石齊、龍瑞以及吳大羽體係,包括吳大羽及其弟子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張功愨等。特別是石齊,石齊現在是萬達收藏的重中之重。據說王健林本人非常欣賞石齊,在他辦公室懸掛的就是石齊的巨幅畫作《山水》。

萬達集團2010年曾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畫家石齊的畫展,占用了一層全部三個展廳。有位記者在展覽前問石齊:“屆時將有哪些作品展出?”石齊坦白地說:“我也不知道。”到現場一看,這位畫家才發現自己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六個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作品120餘幅,全被萬達收入囊中。

萬達這些年來隻買畫,卻從未賣過一張。王健林說:“我從來沒想過要賺賣畫那點兒小錢兒。”他計劃在北京和大連建設萬達美術館,目前已在建設中。

把文化做成核心競爭力

如今,萬達也將觸角慢慢伸向海外,26億美元收購全球第二大院線AMC,30億美元投資俄羅斯旅遊業,3.2億英鎊並購英國聖汐遊艇公司,7億英鎊在倫敦建設超五星級萬達酒店等。

他認為企業家精神最核心的有兩點,一是創新精神,就是敢闖敢試,敢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二是堅持精神,鍥而不舍。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王健林帶領萬達商業帝國縱橫馳騁、所向披靡,成為一個難以效仿的樣板。

去年萬達用26億美元並購了美國第二大院線公司AMC。當時北美影業市場低迷,AMC深受債務所累。王鍵林不同於中國另外一些地產商,沒去抄底美國郊區的別墅,看上了電影業的“價值窪地”。王健林趁著這些投資者“甩單”心切,一舉實現全額收購。隻經過一年整合,2011年還虧損1.8億美元的AMC公司,去年就完成盈利5800多萬美元。

今年前6個月,AMC收入達到13.4億美元,同比增長2.6%。持續運營業務盈利為4110萬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幾乎翻倍。8月30日,AMC娛樂控股公司向美國證交會(SEC)遞交了上市申請,計劃通過首次公開募股(IPO )籌資4億美元為資本開支融資。

據萬達集團方麵表示,萬達將會堅持“走出去”戰略,按照現在這個速度,8年之內,到2020年,萬達做到1000億美元這個規模是完全可以的。所以這麼大一個規模,一定要走出中國,這是從戰略角度考慮。另外也能分散風險,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麵,所以出於這個考慮,萬達2012年年初宣布了一個十年的發展戰略規劃,就是希望十年之內成為全世界一流的跨國企業。所謂一流,至少也在全球100名以內。

王健林認為中國現在要實現民族複興要靠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企業。美國為什麼可以將自己的企業擴張到世界各地?美國有接近300家的大企業。

王健林說:“2020年,我就要退休了,但前提是我的收益至少要達到世界前列。如果中國有這樣更多的企業和企業家的追求,可能我們民族複興的進程會加快。所以我跟我的公司,要保持這種激情。”

此外,王健林認為,2018年前中國電影票房收入將超過北美,2023年前將達到北美票房收入的2倍左右。世界電影市場的發展就在中國,原因一是逐漸富起來的13億中國人口規模;二是每年超過4000塊優質電影屏幕的產業發展速度。“世界電影人士誰更早認識到這點,誰更早與中國合作,誰就能更早受益。”

“頭兩次並購都選擇在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兩個國家進行,表明萬達國際化戰略的基本方向,就是首先選擇在經濟發達、市場成熟的國家進行投資、並購。萬達國際化戰略的基本理念是‘並購為主,投資為輔。’堅持的一個原則是,圍繞萬達集團相關業務,在文化、旅遊等方麵進行並購。”王健林認為,盡管萬達國際化的步子大了點兒,快了點兒,但思路還是很清晰的。

“我現在做文化、做旅遊,都不是為了順應一時半會兒的形勢調整,是為萬達今後20年儲備核心競爭力。如果你做事情隻看這一年兩年,好了就猛做,不好就瞎做,這個企業一定不能成為行業龍頭。”王健林說。

不過,另外一個不能回避的話題是,最近十年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幾乎沒有人能夠蟬聯榜首地位,其中有些人甚至已經銷聲匿跡。能做多長時間的首富,對於王健林來說也許並不重要,畢竟錢多了也就是個符號。如今如何把自己的企業變成百年老店,形成世界知名的中國品牌可能才是擺在王健林乃至中國所有富豪麵前最需要解讀的難題!

(本文根據《中國商界》等綜合整理)

“我現在做文化、做旅遊,都不是為了順應一時半會兒的形勢調整,是為萬達今後20年儲備核心競爭力。如果你做事情隻看這一年兩年,好了就猛做,不好就瞎做,這個企業一定不能成為行業龍頭。”王建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