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香港人為什麼不仇富(1 / 2)

香港人為什麼不仇富

文化

作者:彭琳

新鴻基地產郭炳江、郭炳聯兄弟,盡管卷入高官賄賂官司卻幾乎沒有受到外界責備,案件曝光第一天,兩人就率領公司高層排隊站在公司門口,麵容平靜地向記者詳細講述了案件的進展和立場,此後一年多來日日都如常工作。

許多老牌富豪成功之後依然維持相對樸素的生活,讓大眾感覺親切,周大福創始人鄭裕彤西裝配NIKE球鞋的裝束,就常常是市民茶餘飯後的談資。

香港近年來基尼係數超過0.53,是全球貧富差距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地產作為支柱產業令大批開發商財產膨脹,窮人則連“棺材屋”都住不起,正所謂富者田連阡陌,窮者無立錐之地。

但是比較有趣的一件事是,香港人口中罵著“地產霸權”,實際上卻對那些地產富豪頗有一種偏愛之情,富豪們被市井百姓親切地稱為“誠哥”“彤叔”“四叔”,像是稱呼自家親戚,不但將他們視為明星、股神一樣追捧,還聽不得他人詆毀。

最近有內地網絡新貴在港表示“李嘉誠的時代過去了”,“四大家族企業市值加起來,也比不上阿裏和騰訊”,此言論在網絡上幾乎被口水淹沒,許多網友憤怒地表示,李嘉誠們的時代有沒有過去,幾時輪到你來評論?

比上麵這個例子更明顯的,是新鴻基地產郭氏兄弟去年卷入涉嫌賄賂前任政務司長許仕仁一案,雖然曾被視為香港史上第一大涉賄案,但民間和輿論對於郭氏兄弟都鮮有批評的聲音,甚至有激進者一直為郭氏鳴不平,新鴻基公司也運作如常,每次推新盤依然賣得滿堂彩。讀者或許不明白,香港人不是罵霸權嗎?香港人不是最恨官商勾結嗎?怎麼會這樣呢?

許多香港富豪不但在企業運作上眼光精準,在形象的經營方麵也大有獨到之處,“飽受剝削”的平民們就是“恨”不起來。

在筆者剛剛畢業進報社的菜鳥時代,有一次被派去采訪內地某城市邀請的香港地產業招商團。飛機大雨晚點,我百無聊賴地翻看著一本內地高官“秘史”打發時間,身邊一位高大老人感興趣地跟我搭訕。聊了幾句他問我:“你知道我是誰嗎?”我當然是不知道。他說:“我是呂誌和。”我依舊表情茫然。他歎了口氣,然後問能不能借那本書看看。

隨著和同行前輩們攀談,很快我就知道呂誌和是嘉華國際的主席,而前排一位皮膚黝黑、一直在翻看候機室的免費報紙的大叔,則是新鴻基地產前主席、郭氏兄弟老大郭炳湘。就在機場候機大廳(不是貴賓室),身邊方圓幾米內安安靜靜地坐著好幾位名聲顯赫的富豪,沒有保鏢,沒有派頭,甚至還彬彬有禮地幫女記者提器材上接駁巴士。

這是我身為記者跟香港富豪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在後來的許多年裏,我多次看著他們在眾多保鏢和無數相機鏡頭閃光燈的推擁中的出場,誠懇謙虛地回答每個問題,即便接受媒體專訪的時候,身邊也極少有秘書或者公關陪同。香港人幾乎不會見到大富豪鶴立雞群、居高臨下地在公眾麵前出現,無論是個性張揚,還是沉默低調,一言一行總在表示:“除了工作,我是個普通人”。

多數富豪都刻意淡化他們的財富。在一次對香港第三大上市地產商恒隆主席陳啟宗的采訪中,他好幾次提醒:“不要說得好像我有錢。我父親幾十年前就決定了,不給我們幾兄弟錢,家族基金寫明了不能分配給我們的,我也沒有給我自己孩子留錢”。他更說起自己的兒子初到上海工作時相當清貧,要騎自行車上下班,還不忘調侃同行、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娶了“千億媳婦”的事,“人家有錢的孩子娶媳婦一個賽一個漂亮,我們家孩子恐怕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