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嚴謹·深沉·和諧——評趙越的詩(2 / 2)

趙越詩中的哲理,出自對生活的細嚼爛咽,因而某些詩讀後頗有餘味:

因為經曆過——

巨大的心潮的澎湃,

和在長夜裏

深沉的思索與醞釀,

大海,才噴吐出

一輪燦爛的朝陽!

光明、希望、真理和一切新生事物都是來之不易的,我們應該熱烈地歡迎它,支持它,珍惜它,愛護它,這是《大海》給予我們的啟示。《杏花村酒歌》:

……

為我洗塵,洗我心上塵,

邀我品酒,實為品人生。

人生之酒,有甘有苦,

隻可沉醉,不可沉淪……

人間有不朽的創造,

世上有不滅的真誠;

人心都像你的酒一般純美潔淨,

生活必定會百倍於酒的芬芳!

整首詩中哲理性的詩句甚多,再加上八仙、杜牧、李自成的典故和民間傳說的運用,使得這首較長的抒情詩頗為耐讀。由於想象豐富,感情奔放,語言流暢,讀時就像品嚐汾酒一樣,越品越有味。

趙越長期做群眾文化工作,懂得民歌,知道詩怎樣寫才能被群眾接受,他又是一個有成就的歌詞作者,因此他的詩音樂性強、易記,不少篇章能唱。他早期的詩作《紅軍磨刀石》《沅江放排》《春夜》《晨送菜》等多用短語,詞意清楚,不拖泥帶水。“風追來、雨打來,白浪如山當頭蓋”(《沅江放排》),“藍天寬,青山高,白雲飛,紅旗飄,大江東去浪滔滔”(《紅軍磨刀石》),都鏗鏘和鳴,幹脆有力。

趙越懂得古體詩,但他從不仿古,而是加以吸收借鑒,揚長避短。他的詩是講究對仗的。一種是句子內部詞語相對,如“人生有聚也有別”“相思有苦也有甜”“月兒有缺也有圓”等等,相反相成,自然得體。更多的對仗,是句與句之間。如“月上茅津口,人下古渡頭”“一江滔天浪,萬頭攔路虎”等等,雖然不像律詩那樣講究平仄,但詞性詞意的對稱是工整的,可以收到抑揚頓挫的音樂效果。

趙越非常喜歡在詩中運用排比句,即把若幹個句式相同的句子放在一起,一氣嗬成地吟誦。如:

無事不感到——你親切目光的關注;

無處不感到——你有力手臂的扶持;

無時不感到——你熱情言談的鼓勵!

形象地展示出周總理對人民群眾的深情,自然而然地喊出:“你——我們親人中的親人!”

他還擅長反複詠歎。《太行情》中反複出現“風吹楊樹颯颯響”的句子,而後是“聲聲動心腸”“叩山岡”“暖心房”“情意長”等等,不僅渲染出了一幅優美的意境圖,麵且牽動了人民對於朱總司令深深的懷念之情。《啊,太陽》則用“已經”造成三個詩句,並把這三個詩句冠於三個詩節之首,完全適合於譜曲歌唱,無怪乎發表之後,好些作曲家爭相為它譜曲。《新樓的燈光》全詩共三段九節,除了每段開頭是“新樓的燈光,搬遷戶的燈光”之外,中間又有“燈光和心一起,像花一樣開放”,“燈光像人一樣,變得神采飛揚”格式的若幹個句子,節拍是那樣清晰,讀著,我們仿佛置身於燈光閃爍、樂曲飄揚的境界,享受到了那朦朧之美。

趙越的詩也仍有需要更進一步拓展的空間,形式和布局還可更新穎和活泛。不過,他最近創作的三首新作《腳手架》《故鄉雨》《杏花村酒歌》已顯現出他更為寬泛和多樣的創作思路和藝術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