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學時代(1 / 3)

在1900年7月4日,9歲半的艾森豪威爾站在阿比倫的街角上,望著中學樂隊吹奏著走過去。粗看上去,他是一個普通的堪薩斯孩子,赤著雙腳,穿著哥哥們留下來的舊衣服。雖然衣服看上去很破舊,穿在身上又不怎麼合身,並且上麵還綴滿補丁,但是,它看上去卻非常整潔。由於經常清洗顏色差不多已經褪掉了,但是穿在年輕的艾森豪威爾身上,卻不顯難看,反而很精神。他的身材和年齡很相稱,一頭漂亮的淺棕色的頭發,黑黝黝的健康的膚色,使一雙碧眼顯得更為突出。他那寬大的嘴上總是帶著甜甜的笑容。他的性格非常隨和,是那種讓人容易接近的人。樂隊裏的小夥子,他個個都認識。因為阿比倫城太小的緣故,所以幾乎阿比倫城裏的每個人,他都熟悉。凡是和他目光相遇的人,他都非常隨和地一一以笑容相迎,並朝他們使勁地點頭打招呼。作為回報,他們也都以微笑作答,並向他招手致意。除了他父親(戴維也不是不喜歡他。因為戴維屬於那種比較嚴肅的人,把愛埋在心裏,不善於表達,孩子們都誤以為父親並不愛他們)人人都喜歡他,並用“小艾克”這個綽號來稱呼他。鎮上的人都叫他的小名“小艾克”,因為他的哥哥埃德加叫“大艾克”。“艾克”一詞是他本姓艾森豪威爾第一個音節自然轉化而成。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小艾克和他同齡的小夥伴之間是有些細微差別的。首先是他精力充沛。此時這支樂隊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使他一刻不停的活動暫停了下來。那天是他第一次站著不動,平時他是一個閑不住的人,整天不是東跑跑、西看看,就是玩耍、幹活、打架。他天生喜歡動而不喜歡靜,要是白天讓他靜靜地睡會兒午覺,那會把他難為死。那樣的話,他寧願躺在白楊樹下,一個人懶洋洋地傻想著未來。艾森豪威爾他要走出門去,到生活中去體驗痛苦和歡樂。

即使在他觀看樂隊行進時,也可以看出他那股精力。他的眼睛很少定著不動,眼睛不是看看這兒,就是瞧瞧那兒,生怕把什麼精彩的東西漏掉。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有著強烈好奇心和驚人的鑽研毅力的人。他要了解他周圍的世界,因為周圍的世界,實在有太多他不了解的東西。凡是他認為不解的東西,他總要想方設法地弄清楚。他的這個特點在小的時候就表現得比較明顯。當他三四歲的時候,他總是圍著母親問這問那,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幸虧母親艾達是一個溫柔而有文化的人,憑著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閱曆還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等到艾森豪威爾再大一些的時候,母親的回答已遠遠不能滿足他的好奇心。等到他識字以後,凡是不懂的地方,他都要翻書查閱直到找到正確的答案為至。後來埃德加在談到“小艾克”時說:“要是我說外麵長的那些花是荷蘭蝴蝶花,而他認為是日本花時,他就會非得出去察看一番不可。如果察看還無法確定,他就會翻書查閱,直到弄懂為止。”

他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多數是集中在年齡和他相仿的孩子身上,這是他爭強好勝的自然結果。他好鬥,幾乎每天都會跟人打起來。他的對手常常是年齡和身材都比他稍大的孩子。和他打得次數最多的是“大艾克”。“打架的起因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埃德加在事後很多年說。“可能就是我倆在一起走著,開始時是鬧著玩的,我想絆他一下,他想絆我一跤。誰也絆不倒誰,有時鬧得過程中出手重了一些,對方就火了,於是我們你一拳我一腳地就大打出手。有一次德懷特從我這裏拿走我最喜歡的一個玩具,我發覺後,就去找他要。開始時他不承認。等我從他書包中翻出來以後,就狠狠地揍了他一拳。他不服氣,也回敬了我一下。我想,你拿了我的東西,你理虧,你還敢打我,我就越發生氣。於是我們就打在了一起。無論怎麼打,都是我占上風,最後以我的勝利而告終。”埃德加回憶說:“我倆打架完全是鬧著玩的。打歸打,但我們從不記仇,我們是有勁沒處使才打架的。我認為我倆打過架後,說不定比打架前更相互關心和幫助。”

和別家孩子的打架就不同了,艾森豪威爾後來回憶說,有一次他和鄰居家的孩子因為想比試一下誰更有力量,他們決定通過摔跤來決定,結果兩人誰也摔不倒誰,於是就大打出手。鄰居家孩子的哥哥看著自己的弟弟居於下風就過來幫助,埃德加一看就來了氣,於是他們4人就打在了一起,最後直打得他們連連求饒。像這種打架的事是很多的,艾森豪威爾家的孩子總是並肩作戰一齊戰鬥,從不互相殘殺。

在阿比倫,在“平民”的南部和“特殊階級”的北部之間的社會對立,在這個城市各區孩子間的相互關係上,留下了痕跡。在阿比倫中學有一個傳統,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要舉行一次南邊學生頭和北邊學生頭的比武大會。“大艾克”在進中學的那一年比武中打贏了,結果南邊學生整年炫耀不已。到了1904年,這場比武輪到“小艾克”頭上。而北方的代表是任斯利·梅利菲爾德。艾森豪威爾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他和他的對手梅利菲爾德之間從來沒有什麼仇恨。為了捍衛彼此方的榮譽,他們才在一起決鬥的。“拳頭沒有在我們之間留下任何不愉快的後果,稍晚些時候,當我見到梅利菲爾德,我們兩人回想起這場拳擊賽的時候,不禁都笑了起來。”

但是,這是後來的事,而在拳擊賽的那天完全是另外一種情況。一大群成人和孩子把小艾克和梅利菲爾德層層圍住。拳擊開始時,大家認為小艾克獲勝的希望不大。因為無論是從身高還是從體質上來看,梅利菲爾德都勝過小艾克一籌。梅利菲爾德是一位優秀的運動員。他個子高大,身體強壯,跑得又快,反應靈敏。而小艾克和他比起來,從外表來看,就顯遜色了。拳擊開始了。德懷特在開始時,竭力進攻,隻見他左一拳、右一腳地開始了咄咄逼人的進攻,但所有的這些進攻都被準確的、迎麵而來的拳頭阻止住。經過半小時比賽後,兩個青年人都開始泄氣了。一小時後小艾克的眼睛由於嚴重淤血而腫脹起來。“拳擊手們”體力消耗嚴重,開始氣喘籲籲,嗓音也開始變得嘶啞了。先前觀眾們還對精彩地方報以熱烈的掌聲,可到了這個時候,觀眾們都保持了沉默。這不僅是一場技術和力量的較量,而且是一場榮譽和毅力的較量,好多觀眾都不忍看下去了。一個女孩從頭幾排觀眾中擠過去高聲喊道:“為什麼你們誰也不住手呢?別打了,快住手!”兩位拳手誰也不願先住手,因為誰先住手,就意味著誰的失敗,而他們不僅是代表個人、為個人的名譽而戰,而也是代表了一個部分即“北部”和“南部”而戰,是為集體榮譽而戰的。

鏖戰持續到天黑才告罷休。在艾森豪威爾成名以後,幾乎每一個阿比倫的居民都聲稱自己當時親眼目睹這一場空前激烈的搏鬥。艾森豪威爾和梅利菲爾德兩個人都被打得鼻子流血,嘴唇破裂,耳朵也被撕破了,雙眼腫得幾乎什麼也看不見了。最後,兩個人幾乎已經動彈不了了,用雙手久久地相互抱住對方,誰也不願讓步。到最後,大家把他們分開的時候,梅利菲爾德氣喘籲籲地說,“艾克,我沒法打贏你。”艾克也氣喘籲籲地回答,“我也沒法打贏你。”

小艾克回到家裏,一下子便倒在床上。艾達用熱毛巾敷在他那打腫的臉上,想減輕點他的痛苦。戴維忍住笑,阿特說:“德懷特像父親。盡管被打得皮開肉綻,但從不屈服……他有著父親的執拗。他頂得住……從不流淚。”艾達和戴維對這件事的態度還是支持的,他們認為在這種環境中能使孩子的性格得到鍛煉。艾克被打得很厲害,以致在家中躺著休息了3天,而且還曠了課。他懂得了在生活中應該具有比忍耐力更重要的東西,需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為此需要付出代價。

德懷特還繼承了父親戴維的暴躁性格。他一發火,什麼都不顧。腎上腺素流遍全身,怒發衝冠,滿臉通紅,似乎隻有毫無約束的暴力行為才能使這怒氣消退。1900年聖誕節前夕,父母親允許阿特和埃德加去遠足。小艾克也想跟著去玩,但戴維不同意,小艾克和父母說盡好話,苦苦哀求要跟著去。但他們就是不同意,理由是因為他年齡太小了,怕哥哥們照顧不了他,走那麼遠的道,父母不放心。小艾克氣極了,他一下子衝到外麵,看到外麵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泄氣的,就捏緊拳頭往蘋果樹上狠狠打去,他一麵哭一麵打,直到雙拳血肉模糊。最後父親抓住他的雙肩推搡他,直到他能控製自己時為止。

小艾克又恨又怒,倒在床上,臉埋在枕頭裏哭了一個小時。他母親走進房裏,坐在他身邊。她拿起他的雙手,給他塗上止痛藥膏,紮上繃帶,直到他完全平靜下來以後,她才說:“能控製自己感情的人要比能拿下一座城市的人更偉大。”她接著告誡說,發怒是自我毀傷,對解決事情是毫無用處的,說他是所有的孩子中脾氣最壞的一個,必須好好克服。太多的仇恨情緒對他沒有好處的,他必須克服掉這種壞脾氣。這件事對艾森豪威爾的影響非常大,他把這個時刻稱為他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時刻之一。從此以後,他努力避免憎恨或公開詆毀任何人。等到他就任美國第34任總統後,人們給他的評價就是,說他是一個和藹、愛社交、莊重而可敬的人,他不願說任何人的壞話,他的臉上常常帶著微笑。他的微笑反映了他通常是愉快而樂觀的性情。有時他也會悶悶不樂或暴跳如雷,但決不會持續很久。

然而,要控製自己不發脾氣,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在拳打蘋果樹這件事後兩年,當時艾森豪威爾12歲,阿特16歲,阿特因為一件事把艾森豪威爾惹火了,艾森豪威爾憤怒異常,但因為阿特個子比艾森豪威爾要高許多,艾森豪威爾打他夠不著,這口氣又不能不出,所以,當時他在地上抓起一塊石頭,朝著阿特的頭狠狠打去,隻因阿特把頭一偏把這塊石頭讓過去了,要不後果不堪設想。後來,艾森豪威爾回憶說,他當時是氣極了,石頭確實想打中阿特以泄氣忿。

艾森豪威爾難以控製的另一個特性是魯莽。1898年,春季雨水特別多,以至於大霧山河水溢出堤岸。就在洪水泛濫的第1天正午不久,艾達叫大艾克和小艾克給戴維把熱騰騰的午飯送到奶酪製品廠去。當時因為漲水了,孩子的好奇心驅使他們想去看看水漲到什麼地方,於是,他們拎著飯就拐到了鐵路防洪堤上觀看洪水。在岸邊上,他們看到有一隻破船。也許是因為船壞了,所以既沒船槳,船主人也不在。於是他們毫不猶豫地找了一根粗木頭當船槳,把飯放到堤上,就跑到船上劃了起來。他們劃著槳迎著混濁的洪水旋渦遊蕩。岸上其他的孩子看到挺好玩的,也都紛紛跳上船和他們一起劃起來。後來,上來的孩子越來越多,超出了船的承受能力,船被他們壓得沉沒了,洪水灌進了船艙。孩子們哭著喊著往外爬,一時間亂成一團。大人們被孩子們的哭喊聲驚動了,紛紛跑來營救。在大人們的幫助下,孩子們脫險了。等到大小艾克被別人從水中救起時,他們全身都濕透了,滿身的泥水。驚險過後,他們才想起給父親送飯的事。一問才知道已經是下午1點半了,午飯時間早過了。而再一找飯盒也不見了,是在忙亂中丟掉了。他們兩人拖著沉重的步子,硬著頭皮回到了家裏。這時艾達已聽說了沉船的事,正在家裏為孩子擔心。看到他們平安回來了,一顆懸著的心放下了。但為了讓他們記住這次教訓,她命令他們到後門廊去脫掉衣服,用一根槭樹條,狠狠地把他們打了一頓。正如埃德加回憶的那樣:“這次洪水,我將永世不忘!”

年輕的艾森豪威爾達到精通程度的四項活動是探險、狩獵、釣魚和烹飪,另外還有玩牌。這幾項在以後的歲月中一直是他的癖好。作為男子漢,沒有其他事情比進入陌生的地區,去領略一下大自然的風光,去飽覽一下西部草原的粗獷和豪放,去探訪一下原始部落的祖先,更讓人心曠神怡的了。他喜歡縱馬在一望無垠的草地上馳騁,打上幾隻小鬆鼠或者到清澈見底的小溪中去捕幾條小魚,在篝火上烹煮。最後玩一陣子馬拉鬆撲克或打幾圈橋牌以結束一天的活動這類事,更讓他感興趣。

在艾森豪威爾家的對麵住著一位達布利。據說,他在青年時代曾是著名警察局長希科克的助手。他對往事的追述簡直把年輕的艾森豪威爾迷住了。艾森豪威爾纏著達布利一遍又一遍地講述昔日西部牛仔和希科克的故事。艾森豪威爾崇拜希科克的勇敢和機智,羨慕希科克的槍法。艾森豪威爾常常同達布利和市警察局長亨尼·恩格爾一起到郊外去,看他們練習射擊。有時他得以實現所有孩子的夙願——用真槍射擊。這更增加了他對射擊的興趣。

但是艾森豪威爾最崇拜的人物是鮑勃·戴維斯。戴維斯多年旅行,做過向導、獵人、漁夫。他是一個單身漢,哲學家。艾森豪威爾回憶說,“他是我的真正的老師”。這位“老師”年紀50開外,以在禁獵地區偷獵為生,在斯通希爾河裏撒網,將捕得的少量鮮魚在市場上出售維持生活。戴維斯喜歡小艾克和他做伴,總是把他請到自己帳篷裏去玩,教他如何玩平底船,在陰雨連綿的時候如何識別方向,如何識別周圍的山坳和溪流,教他怎樣打獵、捕魚和設陷阱,怎樣把獵物燒著吃,以及怎麼玩撲克牌。盡管戴維斯不識字,但他卻對玩撲克牌十分精通。戴維斯遇到了一個機靈、聰慧的學生,艾森豪威爾很快掌握了這種風行的玩意兒的全部深奧道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技術達到高度熟練的程度。在以後的30年裏,艾森豪威爾在世界各地的軍事基地上總喜歡玩撲克遊戲。他打牌時全神貫注,總是每局必勝。最後當他發現這招致了玩牌的軍官們對他產生痛恨情緒時,就再也不玩了。接著,他又開始學打橋牌。他喜愛橋牌幾乎達到了狂熱的程度,當然他又成了一名出色的橋牌手。艾森豪威爾一生酷愛玩牌。這給他的政敵提供了根據,說艾森豪威爾總統常常把打撲克、玩橋牌、打高爾夫球看得比處理政務還重要。

艾森豪威爾在他家對麵的林肯小學念書,該校各課都強調死記硬背。“冬天各個教室裏陰沉昏暗,一片單調乏味的朗讀聲”,艾森豪威爾在回憶錄中寫道,“……要麼我是一個沒有生氣的學生,要麼我學的是無生氣的課。”總之,艾森豪威爾在小學時的成績並不出色,那些死記硬背的課程,更是讓他感到興趣索然。是拚寫比賽和算術使他振奮起來。艾森豪威爾小時候就喜歡競爭,這和他童年時的家教都不無關係。拚寫比賽激發了他取勝的拚勁,所以他格外喜歡這門課。但是由於他粗心大意,多數時候成績並不理想。他喜歡數學課,因為數學的邏輯性很強,結果也直截了當——不是對,就是錯。他的數學課成績是他小學所學的所有科目中,成績最理想、最優秀的學科。中學時,他的數學成績也一直很出色。

他真正感興趣的課是他自己心愛的軍事史。他沉浸在軍事史的閱讀中。竟疏忽了家務事和學校的功課,有一次他在家中的花園中偷讀軍事史時(為什麼要偷讀呢?這在下麵我們還要談到),竟忘了母親艾達告訴他的要把蔬菜推到馬斯洛大叔那裏去。艾達到處找不到他,隻好叫阿特去了。還有一次吃飯的時候,艾達到處也找不到小艾克。鄰居的孩子作證說,學校已經放學了,他不在學校裏。直到天黑時,小艾克才從花園中偷偷地溜回家中。一天,母親艾達到花園中去幹活,無意中發現了小艾克的秘密。當艾達發現小艾克閱讀的是軍事史時,艾達十分不安。因為在艾森豪威爾的家庭中,由於受河上兄弟派的影響,反戰情緒是十分強烈的。母親艾達仇視戰爭,她說戰爭能把人變成野獸。艾達千方百計地用這種反戰情緒來影響孩子們。約翰在回憶錄中寫道,祖母是個有堅強信念的和平主義者,當她發現父親對軍事史感興趣時,她百般誘導父親不要對軍事曆史書籍愛好入迷,但是父親不顧祖母的警告,把有關拿破侖和美國內戰的書籍帶回家來閱讀。艾達怕他在這方麵花費太多的精力,影響功課,所以她把他的軍事史書拿走,藏在櫃子裏。當艾森豪威爾發現書沒有時,他想到是母親給拿走了,但是他找到了鑰匙。“每當母親上城裏去買東西或到她的小花園中去幹活時,我便把書偷偷地拿出來看。當估計母親快要回來時,我再偷偷地把書放回去”。這樣反複幾次後,有一次艾森豪威爾看得入了迷,竟忘記了母親回來要藏書這件事,被艾達發現了。艾達並沒有過多地責怪他,當艾達確信兒子對這類書籍的入迷程度超出了兒童趣味的範圍時,她遵循一貫的在解決孩子們的重大問題時不對他們施加壓力的原則,不再進行幹預。所以,小艾克可以光明正大地、公開地閱讀他心愛的軍事史了。這些書籍是一些篇幅冗長、晦澀難懂的純軍事理論方麵的專著。它詳盡地描述了曆史上一些重大戰役、戰爭的政策與策略。他對描述古羅馬和希臘的戰爭入了迷。他並不是在當時就抱定決心要踏著亞曆山大或愷撒的足跡前進,他當時憑著興趣在認真看這些書。他直到20歲以後,才真正認真地考慮要投身於軍事生涯。但他在少年時代就喜歡戰爭故事。比如:誰發起攻擊,何時何地,從哪一翼入的手,誰是英雄,建立了哪些功績,戰爭的結果如何?他能把每次戰爭的時間、過程、人物、結果都背出來,儼然成了軍事史的專家。但是,由於年紀太小的原因,在他閱讀這些書籍時,太深層次的東西,比如發動這場戰爭的目的是什麼,戰爭給人民帶來了什麼,戰爭的副作用是什麼等方麵,他並沒有去思考過。這一點,我們不能去強求。因為戰爭深層次的東西,有時就連那些戰爭的發動者們自己也很難認真地思索。有些戰爭的狂人,他們隻考慮戰爭能給他自己帶來的利益,他們哪裏會去考慮戰爭給人民大眾帶來的災難,戰爭給人民帶來的隻有苦難。艾森豪威爾在小夥伴中簡直就是一位研究戰爭史的專家。夥伴們有什麼不懂的地方都來問他。閑著無聊時,他應夥伴們的要求,還要給他們講一段戰爭故事。因此,在小夥伴們中,他被公認為“專家”。有一次,一位不知深淺的同學,在他麵前大談戰爭,甚至把阿貝拉那樣有名的戰役的時間提前了一年,這在艾森豪威爾看來是絕對不能容忍的。他毫不客氣地,當場打斷了這位同學的談話,指出了錯誤,事後,這位同學看到他就臉紅。

後來在中學求學時,隨著知識麵的擴大,知識需求的增加,他的閱讀範圍逐漸擴展到近代歐洲和美洲軍事史方麵,及與軍事史密切相關的政治史方麵。這使他對政治與軍事的關係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中學學習中,他的曆史成績非常出色。在曆史課堂上,老師講授的內容,他都已自學過了。為了不使他在上課時感到乏味,老師特別為他安排了作業。用他的話來說,那時,他的注意力已集中在“曆史中的突出重大事件——戲劇性的故事上麵……閱讀曆史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吸取教訓以指導當前或者為將來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