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懷特·艾森豪威爾於1890年10月14日,出生在得克薩斯州丹尼森鐵路線附近一個租來的房間中。在艾森豪威爾呱呱墜地時,他雙親所擁有的財產就是日常所穿著的衣物,一些家用物品和一架烏木鋼琴。這架鋼琴是艾達最喜歡的東西,但這時沒能帶來,把它留在了希望村。到艾森豪威爾出生時,戴維和艾達已把一筆可觀的遺產花費殆盡。他們已有了3個孩子,而發財致富的機會卻極為渺茫,但他們身體健康,有牢固的家庭聯係和決心。家族裏人在他們困難的時候都跑來支援這對年輕夫婦,使戴維和艾達能從頭開始。此時,克裏斯·馬瑟在貝爾·斯普林乳品公司在阿比倫新辦的一座工廠當上了領班。這家工廠是河上兄弟教會的產業。馬瑟給戴維在廠裏找到一份機修工的工作,月薪50美元。比在堪薩斯鐵路上工作,要掙得略為多些。但是“要做他感興趣的職業的想法越來越強烈地吸引著他”,於是戴維不假思索就接受了。當德懷特還不滿一周歲時,全家又搬回了阿比倫。當艾森豪威爾一家踏上阿比倫火車站站台時,戴維口袋裏的全部家當是24.15美元。
艾森豪威爾一家搬回阿比倫以後,因為沒有房子住,他們就臨時在城東南第二街租了一幢木屋,房子和院子都很小,小得連這些處於發育階段的孩子們活動的場所都沒有。艾達抱怨她花在從鄰家院子裏把孩子趕出來的時間實在太多了,這把孩子和她自己都搞得很緊張。這時艾森豪威爾一家的生活十分簡樸。父親戴維菲薄的工資剛剛夠購買一家人最必需的物品,而需供養的人口卻越來越多。1892年生羅伊,1894年生保爾(在繈褓中就夭折了),1898年生厄爾。5個健壯的男孩擠在一間小屋裏,生活上確實很艱難。而當孩子們一天天長大時,屋裏小得幾乎轉不過來身。他們的家族又一次幫助他們解決了困難。戴維的兄弟亞伯拉罕在東南第4街201號擁有一幢兩層白色木屋,坐落在3英畝的一塊土地上。亞伯拉罕還打算向西遷移,因為他們獸醫在那裏更有成名的希望。而父親雅各布一直和他住在一起,這時年事已高需要有人照料。他的哥哥戴維恰好需要大一些的住房。於是亞伯拉罕提出把房屋出租給戴維一家居住,租費特別低廉。如果戴維和艾達要買下這座房子也可以,交換條件是父親得留在戴維家,由他們照顧。戴維和艾達接受了亞伯拉罕的好意並且欣然同意照顧父親。於是在1898年,戴維全家搬進了較為寬敞的住所。
遷入新居大大改善了艾森豪威爾一家的物質生活條件。新房子外表漂亮、清潔、整齊,刷著白色。內部則是設備完善,舒適的住所。這座兩層住宅的房子雖然也不大,但是在年僅7歲的德懷特、他的兄弟和雙親看來,卻不啻是座宮殿。它有一個地下室,兩層住房和一個頂樓。前客廳可放置艾達的那架鋼琴(它總算是有個永久的家了),屋後有座牲口棚,上麵可堆放草料,下麵飼養家畜。他們用節省下來的錢購買了一匹馬,用以耕地和拉車;兩頭母牛,用來產奶;還喂養了些雞、鴨、豬、兔等提供蛋、糞和肉食的動物,還有一間熏房用來熏肉。3英畝的土地除去種植飼料外,餘下的地足夠辟出一塊很大的菜地。菜園裏長著櫻桃、梨和蘋果,還有一個葡萄棚。每個孩子,包括1899年出生的最小的弟弟密爾頓在內,都分到了一小塊菜地。孩子們自己播種,自己鋤草,自己耕耘,自己收獲。收獲後,要挨家挨戶去兜售。兄弟幾個將水果和蔬菜裝滿小推車,運到城北富裕的住宅區去。阿比倫報紙的編輯哈格追憶說,他們“將這些東西賣掉,用掙得的錢購買衣服和學習用品”。這是一件不大愉快的差使,富裕人家的主婦吹毛求疵地翻動車上的水果和蔬菜,她們議論蔬菜的質量,對待賣主說話盛氣淩人。研究艾森豪威爾生平和活動的作者馬庫斯·蔡爾茲寫道,這是“兄弟們最憎恨的活兒”。但是德懷特最能勝任這項工作。“艾森豪威爾一生中最突出的特點之一是他的適應能力”。當阿比倫顯貴的主婦們無情地壓價,要對孩子們用雙手培育的蔬菜硬是減去幾分錢的時候,這種傷害孩子們自尊心的買賣能令人記住一輩子。事隔多年之後,當艾森豪威爾在談到他自己同麥克阿瑟之間的差別時說:“他是貴族,我則是平民出身……”
孩子們在良好、和睦的家庭裏成長。艾森豪威爾幾個弟兄說,他們不記得父母之間有吵架的事。兄弟中間大概隻有艾森豪威爾脾氣急躁,但是家中的生活方式使大家慣於遵守紀律,使艾森豪威爾從小養成了自控的習慣。
家中的小農場由母親艾達來經營。她把生產的水果、蔬菜和肉類裝罐貯藏,以備以後食用。因而除了像鹽和麵粉之類的基本必需品需要購買外,一般來說,他們用不著上食品雜貨店去購買東西。戴維在乳品廠一周6天都從早晨6時一直幹到晚上6時,掙的錢,沒有超過每月100美元。盡管掙的錢不算多,但是因為這項工作是戴維喜歡的,所以戴維工作起來也不感到枯燥、無味。
艾森豪威爾一家深受鎮上居民的尊敬。他們為人和善,自食其力,戴維很快還清了一切債務(自從希望村小雜貨店倒閉以後,他一生都怕欠債)。這是因為艾達是一位賢妻良母,而且孩子們個個都有教養、勤勞、開朗和誠實,所以博得鄰居們的喜愛。但他家絕不是一個顯赫人家。戴維不競選官職,亦不擔任鎮裏的公職。他在當地經濟活動和政治活動中是微不足道的。隻有當他兒子畢業、結婚或者他本人退休時,才在當地的報紙上見到他家的大名。對此艾森豪威爾一家已感到十分滿足了。由於收入不多,雙親省吃儉用,生活過得較清苦。但就是這樣,他們也都感到挺自豪的。1952年6月4日,艾森豪威爾在阿比倫他老家對麵的艾森豪威爾博物館的奠基典禮上發表講話時說:“後來發現當時我家是很貧困的,但是美國引以為自豪的東西,我們那時並不知道,我們所知道的隻是我們的雙親——極其勇敢地——對我們講的話:在你們的周圍到處都是機會,伸出手來抓住它。”
總的來說,在遭到小雜貨店倒閉的災難以後,戴維和艾達他們自已再也沒有伸出手去抓住這樣的機會,而是把他們自己一度曾經有過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教導他們的兒子們要誠實、自力更生、正直、篤信上帝和有上進心。他們要孩子們在比阿比倫,甚至比堪薩斯更廣闊的天地裏去創業、去奮鬥。他們使孩子們有這樣的感覺,如他們的一個孩子後來說的:“如果你待在家裏,人家會一直把你當作孩子來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