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驀相逢意外緣中 到此地人間天上(3 / 3)

張氏道:"如今,又是古巴哩,又是美洲哩,都在中國萬裏以外,言語決不一致,此去如何問路,如何同人交談,倒要預先斟酌。"懷祖道:"古巴既在中國東麵,這島偏南,此去隻須偏北,總可尋見。倒是言語一層,姊姊在船多時,能道其略否?"陳氏道:"先在家鄉,略略能說幾英國話,上船後似乎又長進些。聽說美洲英語,比法語通行,想尚無妨。"懷祖喜道:"如此,姊姊自然也是讀種子了。"陳氏道:"不曾。"張氏道:"我們上祖傳下來定章,不論男女,到六歲都要上學,又為各姓不能家家延師,每二十家便設一學堂,以此四姓到今,雖隻五千人,倒開了四十所學堂,可算無不讀書的人了。姊姊這幾月無事,不如上半日上學讀書,下半日輪赴名堂教授英語,姊姊肯俯就麼?"陳氏道:"夫人之命,怎敢不遵,但奴家通話不通文,下午教授這一層,怕是勞而無功。"懷祖道:"我們堂內除上祖帶來書籍外,新著述隻得幾種醫學,不能把近世萬事萬物的現象,增長兒童智識,我每引以為憾。如今請姊姊先傳授些英語,做遠遊的準備,文法一層,且俟將來再說。"陳氏方始應承。

懷祖便在議堂請四姓諸人開特別會,把自己任滿要到太平洋遊曆,並請陳氏教習英語兩件事,備細報告,請諸人議決。

諸人中雖有人以本島地小人寡,正為與大地斷絕交通,才能據守這許多年,不願懷祖出遊,給人知有本島的名色,究竟大多數都不願拘守故常,讚成懷祖的議。便又公舉幾個地理家,做了同伴。先把"海裏鰍"運到礁上,下墊圓木,逐層逐節裝配好,把圓木抽出,船便溜下,才在近海,預先演習。

到四月,諸事妥貼,又開特別會提議經費。此時陳氏因銳意用功,每晚又得張氏指點,淺近文理,居然可通,便也占了一席。獻議道:"本島貨幣,恐外間不能通用,好得礦中產金日富,不如多帶些熔成的金餅,倒到處可以兌換。"諸人均以為然,便議除雜物外,共支出大小金餅四百斤,作男十六人、女五人的遊曆費,又兩千斤作往來販貨費。

轉瞬間已到五月,便從本島出發。一路上但見風色不順,有港便收,無港便先拋錨下碇,居然不曾有失。收港時,逢人便說是中國廣東帆船,到古巴販貨,半路遭風,迷了方向,求人指引。居然曲曲折折,行了三個月,找到那邊。不想為無護照,不容登岸。

陳氏徬徨萬分,懷祖也歎氣。同行的申紹祖道:"我想我們出行的宗旨,本為求學,不如便出大西洋,以私費生名議,到英倫去住的一二年,再設法到古巴來,卻不是好。"懷祖固是喜歡,陳氏無可奈何,也隻索讚成。

一行人便望英倫進發。果然並無阻礙,女五人、男八人都得進了學堂。又有八人,依舊駕船,索性先開到中國,賄通官吏,居然得了照旗,便浩浩蕩蕩,四遠販運。二年後,又開到倫敦,正放年假。陳氏因本校教員之助,得中國公使古巴領事的私信,又輾轉得了公文,便坐本船到古巴。領事報明關員,才得上岸。

連尋三個月,幾乎踏遍了古巴全島,竟無消息。本校假期將滿,不得已回到倫敦,與懷祖商量。懷祖躊躇道:"為時已久,或者回了廣東,隻有到廣東去尋的一法。"陳氏道:"帆船之遲,不如輪船之速,我想坐輪船去。"懷祖道:"也好,姊姊遇見姊夫,同到倫敦來,將來仍然回島,不必在中國了。"又轉一念道:"中國是我祖國,不如送姊姊去,也看一看故鄉今昔的情形。"便同諸人議明,留"海裏鰍"在大西洋、印度洋一帶往來,懷祖挈妻陪了陳氏在利物浦,恰好趁了美國郵船公司到中國的郵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