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陷同黨隻身逃險地 救危機義士入京津(2 / 3)

到次日不見動靜,早聽人說道:“聞榮祿昨夜乘單車入京,不知報告何事?聞說是報機密的。”這風聲別人聽了猶自可,康有為聽得,自然料袁世凱必泄露了事情了,急打一張電報往上海,報知梁啟超,著他逃走。正欲通康廣仁,忽又報稱要拿變政的,康有為到此時把親弟及同誌的人就統通陷了,也不暇通報,即獨自走出京門去了。原來榮祿報告了清太後之後,次早清太後即傳光緒帝責道:“你親政沒多時,幹得好事,要來殺我。”光緒帝驚得手足無措,自稱並無此事。清太後道:“你把密旨給康有為,要謀圍頤和園劫我,你還說不知?”光緒帝道:“哪有此事?不知太後從哪裏聽得來?”當下清太後不便說是榮祿報告的。隻說:“多人說得來,你若沒有密旨給他,你肯拿康有為不肯?”光緒帝道:“他若有罪,哪有不肯?”清太後道:“他謀圍頤和園,力請袁世凱舉兵,若不是袁世凱首告,我喪在他手了。”光緒帝這時才知道是袁世凱說將來的,便道:“既有此事,定當急切拿他。”說罷,清太後怒猶未息。急密令步軍統領衙門先捉拿康有為、梁啟超、楊銳、林旭、楊深秀等。更電令即停火車,並閉城門搜拿。步軍統領衙門得令,即起兵分頭拿捕。先往圍南海館,早拿住了譚嗣同、康廣仁及楊深秀、劉光第。繼又分頭拿著林旭、楊銳到來。單不見了康有為、梁啟超、王照、宋伯魯諸人。清太後大怒,疑是清帝先通消息,別責問清帝,清帝道:“我並未知有袁世凱首告之事,從哪裏通消息於他?他胡說承朕密詔。還陷了朕躬,朕若見他,當生吃他肉,哪肯把消息報他呢?”清帝說罷,大怒,立揮了一道諭旨,要拿康有為的,那諭旨道:

前因工部主事康有為好談時事,特令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行走,並其徒舉人梁啟超賞給六品銜,辦理上海譯書局事務。乃忘恩負國,首倡邪說,誣世惑民。更包藏禍心,圖謀不軌。日前竟欲謀圍頤和園,謀劫太後及朕躬等事。似此罪大惡極,實神人所共憤,斷不能稍事姑容。現康有為、梁啟超在逃,著各省督撫飭關卡嚴密查拿,就地正法,毋任漏網,以肅綱紀而正人心。

這道諭旨一出,京裏凡與康、梁一麵的,無不驚惶。時戶部侍郎張蔭桓本與康有為有書信來往,那時自然慮到株連自己,還虧他侄子機警,早把他與康有為來往的書信統通焚燒去了。隻有翁同龢、李端芬、徐致靖是專函奏保康有為的,都因濫保匪人,先行革職。徐致靖更聽候查辦。更一麵構辦王照、宋伯魯等,整整京城鬧了一日一夜,方開城門。那時直隸總督榮祿更搜辦得緊,那些屬下文武官員更不敢怠慢,幾於沿街挨戶查搜,弄得風聲鶴唳。惟康有為自走出了京城,回忖道:“若早聽譚嗣同之言,當不至有今日,因此且行且慌,且慌且悔。慢說康有為自己悔恨。且說康有為自當嗣同麵前通信孫文之後,孫文接了他的函,這時不免以他為真有意革命,但天天看日本報紙,見康某如此行動,就料他必要取禍。因當時北京裏頭官員沒一個是開通的,聞得新政兩字,早已反對,況康有為又如此操切,那有不取禍的道理?繼想他既認自己是同誌氣的,若因此取禍,損了性命,不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