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陷同黨隻身逃險地 救危機義士入京津(3 / 3)

想到這裏,自然要設法救他,就喚了一位同誌的日本人來,打發他入京,好為康某救應。你道孫某打發入京的是誰人?原來那人喚做宮崎寅藏,是日本的一個俠士。他向來本有些家當,隻因性情豪俠,若有親朋戚友向他借貸,沒有不應手的。他平日宗旨,最好開通社會,故他雖是一個上流之人,凡有什麼新聞,就印成傳單沿街走派,故凡在日本的人,沒有一個不識他的。還有一宗奇性,最望我中國複興,他嚐說道:“中國土地許多,人民許眾,原沒有不興的。惟那些滿人盤踞中國,無知無識,隻知道壓製人民,若談實行革命,哪裏使得?”所以他懷了這個宗旨,就結識了孫文。那孫文又素知他性情豪直,誌氣高尚,在日本上中下社會都能交結,又精劍術,有中國戰國時俠士之風,故孫文更敬重他。這會喚他到來,與商議預備救出康某之事,宮崎寅藏道:“那康某正拿變法兩個字,與北京官場趁得打火般熱,你救他則甚?”孫文道:“老兄有所不知,他雖然現入官場,但他向來曾與我們相通,這回又有信來約我行事,隻是弟見他如此行動,恐致取禍,就可惜了。”宮崎寅藏道:“原來如此。先生所使,弟斷不敢辭,但如何救法,亦須打算。”孫文道:“你先到京津尋地方歇下了,即把住址告知他。弟素知足下與貴國領事相識,倘有緊急,即帶他到領事署暫避,然後見機行事,引他出關便是。”宮崎聽了,一一允諾。孫文便替他打算定了費用,宮崎即束裝起程,離了日本,直望天津而來。

到時托稱是個遊曆員,直到日領事署住下。那領事官又是宮崎平日相得的,自然款接。當下宮崎甫卸下行李,即依孫文吩咐,先把住址函北京南海館,說明倘有緊急,即來領事署相見,又說明是得孫某君之意而來。康有為接得了消息,先記在心裏,恰先時禍未發作,康某先已出京到日領事館會過宮崎。那宮崎把孫文恐他取禍的見地先告訴了他。時康某心上正捋上捋下,聽得宮崎言語,呆了半響,心裏已服孫文先見,唯口裏仍硬說道:“料弟身上必無他故,但得老兄如此義氣,小弟倘有不妥,定來相投。”說了便去。恰那日禍事發作,並不通報同誌各人,先自走了出京。覺這回已閉京門,更停火車,欲搭船回上海,是斷不能的,欲投宮崎,又憶起從前自己說過,道自己身上必無他故,今番若投他,怎好相見?想了又覺這一條生命是很緊要的,若不投他,還走哪裏去?便直走日領事署來尋著宮崎。這時宮崎聽得清廷閉城停車,要捉拿首犯康有為,風聲已十分緊要,今忽然見康某逃出來,反覺心安,就先將康有為收留了。繼忖捉拿康某如此緊急,雖然收留了,究難救他出關。若出門去被人拿著了,不特千山萬水到來救他,固已前功盡廢,反連自己也有些不便。左思右想,計不如告知領事官,商量個善法。便即進見日領事,說道:“現清國康有為是弟舊交,今他逃難投到弟處,弟見他所犯不是私罪,又念昔日之情,自當以義救他,總望老兄賜教一個善法。”日領事聽得他收留了康某在自己署內,早大驚起來。正是:

為愛朋友須救死,聞留欽犯已膽驚。

要知康有為如何逃出,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