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革禮垣天子信讒言 亂宮闈妖人陳奏折(3 / 3)

那時康有為等好不揚揚得意,以為陟黜惟己所欲,此後還有誰人敢道一個不字。那一班人都因許應蹼是曾經奏參康有為的,這回反革了他,更自忻慰,即在南海館置酒與康有為慶賀。單是翁相聽得,為王照一道條陳革了禮部六位大臣,心中見他們如此操切,料知不是個好結果。因自己是曾出名保薦他們的,將來須連累自己,即揮函勸諫康有為,凡事要謹慎些,不可太過與大臣結怨。奈康有為正在得勢,總置之不聞。翁相欲自行檢舉,又見清帝高興時候,哪裏敢做聲。亦恐出爾反爾,反被人議論,直是啞子食黃連,自己苦自己知而已。

且說康有為自見革了禮部堂官,仍見清太後沒什麼動靜,也見得奇異。即請林旭設法將李端芬補了禮部尚書,更加上些勢力,即在南海館裏商量除太後之事。到館時,早見一位廣西人名喚岑炳元的在座,也想起他是保國會的同人,又是當時雲貴總督太子少保岑玉成的兒子,由舉人賞給郎中的。康有為即與招呼,徐道:“近來我們會友倒算得誌,隻因事數紛紛,忘卻足下,不曾升擢,有愧有愧。待明天對皇上說,立刻放缺便是。”岑炳元聽了大喜,深謝康有為。詎知康有為並不是常能對清帝說話的。不過清帝最信林旭、楊銳兩人,那林、楊二人又最信康有為。故康有為有言必使林、楊兩人出頭,就當是自己對清帝說的。自從見過革禮臣,升王照,多有信康有為之言是真,故岑炳元哪有不歡喜?這時在座的,就是劉光第、楊深秀、梁啟超、康廣仁、王照之輩,連岑炳元共是七人。有為先道:“現在變政很有進步,隻可惜太後屢次要梗阻,如何是好?”康廣仁道:“他若不理會便罷,若不然,要與我們為難,盡要把些利害給太後看。”康有為道:“此言甚是,不知計將安出?”廣仁道:“現在權在皇上,不如先奏一本,道太後有廢立之心,學呂後及武則天故事,今見皇上有我們作羽翼,就疑忌恐不能行其意,要推翻新政這等語,不怕皇上不信。”

各人聽了,都道:“好計,好計!”惟康有為一想,覺自己不能親對清帝說話,必要托林旭、楊銳兩人,恐林、楊不敢奏說這話,亦是枉然,便心生一計,先對諸人說道:“很是,我明天就對皇上說便是。”說著,大家散去。康有為即密擬一篇短短的奏折,封固好了,即往尋林旭,說稱有密折要呈上皇上,托林旭轉遞。林旭接著,見是封章,不敢拆看。又見康有為是同事的人,料他所說必與自己無礙,隻循例問問折裏是陳說何事的,康有為也支吾答過了。林旭更不思疑,與康有為呈遞去了。正是:

同黨代他陳奏折,兩宮從此起嫌疑。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