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寫關於燕京鄉土的小文章,也愛讀別人寫的有關北京風土的文章、書籍,自然是指那些有深厚感情、文筆優美的作品,而不是那些稿販子的東抄西竊的玩藝。我很幸運,近來讀到一本日文的寫北京的書,那就是日本作家陳舜臣氏的《北京之旅》。除了文字外,特別愛看裏麵的那些彩色照片,其中有一張使我久久不忍釋手、完全沉醉在那畫麵中的,是一幅北海的荷花、白塔照片。畫麵上下麵二分之一的地方全是茂密的荷葉,中間是碧綠的柳浪,最上部畫麵是藍天,在這藍天中有一個雪白的白塔尖兒,有半隻白塔前麵小亭的影子,整張照片的色彩,幾乎五分之四都是綠色,真是濃翠欲滴,給人一種強烈的盛夏的感覺,尤其是我這個老北京看了,覺得整個生命似乎已經滲透到這濃重的綠色中去了。
拍這照片的位置,一看可知,是在一進前門,不過“堆雲”、“積翠”橋、就折而東、在那東南岸邊(這裏的水麵、堤岸,很像杭州斷橋北麵的裏西湖,水中自然也全是“接天蓮葉無窮碧”的荷葉),就可以選擇位置拍攝這幅荷葉翠蓋、柳浪碧波、藍天白塔的照片了。時間正是初入盛夏之際,過早,荷花長得還沒有這麼茂盛;再晚,在那密密的翠蓋間,就要有星星點點的荷花了。所以,憑我這點老北京的經驗,從照片畫麵上,就把這位傳播友誼的瀛海作家拍攝這幅美麗照片時的地點、季節都推斷清楚。但也正是它牽動了我的感情,引起了我的無限鄉愁,在江南作起思念北海夏景的荷花之夢了。
北海的荷花是永遠在京華遊子的相思夢中的。川人楊滄白《都門雜興》詩雲:
不教北馬笑南船,蕩槳名姬似水仙。
海子荷花香十裏,歌聲遙識采紅蓮。
這首詩寫的就是在北海荷花中劃小船的風景。北海過去除去幾條水路:如五龍亭到漪瀾堂、道寧齋,環繞瓊華島一圈、北海後門大水閘水路等比較深,不能種荷花外,其他廣大水域,都是比較淺的,所以大部都種著荷花。蘇東坡詩雲:“映日荷花別樣紅。”固然嬌嫩的紅蓮花最好看,尤其是含苞未放時,挺直地立在翠蓋中,更是招人喜愛。高士奇《金鼇退食筆記》所寫:
盛夏芰荷覆水,望如錦繡,吐馥流香,尤為清絕。
說的正是這種風光。不過北京當年卻喜歡種白蓮花,因為白蓮花的藕好吃,蓮蓬也大,蓮子也好吃。當年北海北岸靜心齋前麵,大麵積水麵全種的是白蓮花,大荷葉都綠得發黑,真是茂盛極了,我看著《北京之旅》中的照片,眼前就立刻浮現出這一大片荷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