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勝地龍華會(3 / 3)

今天的龍華,包括龍華公園、龍華古寺、龍華塔、龍華苗圃。這四者雖然各自分開,但還是有機地聯係在一起的。尤其是龍華公園、龍華寺、龍華塔這三處起著極為重要的“借景”作用。龍華塔影、龍華寺大雄寶殿的屋脊,從公園的不同角度看去,都有飄渺、深邃之感,這是十分難得的。龍華公園本來是龍華寺的右山門一路的地皮,後麵還有圓通殿的遺址。這一帶過去有白蓮禪院、西隱山房、聽鬆山房等勝跡,現在自然都沒有了。龍華塔在寺的南麵,本來也在寺院的範圍之內,可惜修馬路時,把塔和寺分割為二,現在公園和寺在馬路北,塔在馬路南,另成一個院落。因而現在的塔隻能以它娟麗的身影飄渺雲天,點綴古寺和名園的風光,而不能尋幽探勝,登臨憑眺了。

龍華的花木,在昔時有著名的鬆樹,康熙時張宸所輯《龍華誌》雲:“左山門,在正殿左,其內列植梧柏,陰蔭森布。乃韜明禪師手植。”又雲:“聽鬆山房,在寺之西北隅,有羅漢鬆一株,約二百年物也。蒼秀偃蹇,若高人傲世,秋風入夢,謖謖可聽。”古人所謂見喬木而思故國,如果這些老樹還在,當更生色不少,更能顯現龍華悠久的曆史,可惜現在都沒有了。龍華在近代則以桃花著稱,近代上海曹鍾焌《己醜上巳遊龍華雜詠》有一首道:“龍華寺畔草萋萋,柳繞江村花映溪。十裏桃林紅不斷,畫船常滯畫橋西。”可以想見當年龍華的桃林勝景。現在龍華公園桃花也很多,隻是比起當年的“十裏桃林”來,那還顯著少多了。龍華寺的牡丹也很可觀,記得二十年前,還曾經人指引到龍華寺東北角一個偏僻而殘破的小院中看過一次牡丹,都是多年老本,著花很盛,現在又經了若幹歲月,就不知這些花木是否還健在了。

報載龍華古寺已經修繕,又要開光了。這是很可喜的消息,預祝這座一千七百多年的古寺得到新生。而且覺得公園和古寺還應該聯係起來,花木不夠,還應該多種些桃花、櫻花、海棠、榆葉梅、紫薇、丁香、紫藤等等,以期春花能次第開放,照耀古寺和名園。再有一個極為重要、可以說關係到龍華“生命”的問題,就是在龍華寺和公園的東南一麵,也就是龍華塔的周圍,千萬不可蓋高層建築,不要說煙囪、廠房不能有,即使邊上擺上一座六層樓的工房,那也就麵目全非,再也沒有龍華風景可談了。

龍華的古跡還多,如昔時高大的鍾樓,有一萬三千斤的大鍾;所謂“江寺嗚鍾到夕曛,山僧不語帶歸雲”,與古塔對峙,是極為有名的,再如山門前的兩口古井,一清一濁,也名“龍井”,俗稱“陰陽井”,說是大旱不涸。而且有金鰻出沒,見到的人可以得福。這些古老的傳說現在年代久遠,都再已無人道及。現在龍華的風光,則主要是塔影、桃花和古寺了。因此去龍華遊覽,千萬要掌握好時間,從“雨水”之後,到“穀雨”之間,九十春光,可以飽覽塔影、桃花、古寺的春色,陽光燦爛的晴天固然很好,而春雨瀟瀟的日子裏,在雨霧中看朦朧的塔影、桃花、古寺則更佳,更能體現出江南三月的特有的情調。要知道:娟秀的塔影,爛漫的桃花,蒼茫的古寺,也是“淡裝濃抹總相宜”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