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一年到十三年間,是李自成自從揭竿而起之後,他最困苦不堪的一段歲月,盡管潼關、魚腹山兩次都死裏逃生,但也元氣大傷。今後闖王的義軍應該向何處發展?
經過深思熟慮,李自成率領餘部奔往河南。
河南,明朝的藩王分封最多。除了周、趙、伊、徽、鄭、唐、崇、潞八王外,還有封於洛陽的明神宗的愛子福王朱常洵。這些藩王占有大量莊田,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除了藩王外,作為官僚地主的縉紳之家,也廣占良田,多的達到千餘頃,少的也不下五六百頃。底層貧民盡管田地越來越少,但官府的賦稅、兵餉、徭役等卻仍然要從他們身上搜刮。
本來已經困苦不堪的河南百姓,偏偏遇到了300年未有之奇荒異災。崇禎八年河南大旱;崇禎九年,旱災和蝗災並作;崇禎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大麵積的旱、蝗災害愈演愈烈,不獨是莊稼盡喪蝗蟲之口,連草木樹根都全部吃盡,真是千裏赤地,一片慘厲景象。百姓們衣食無著,在死亡的邊緣掙紮著。
果然,闖王的旗幟在河南的城鄉一出現,已瀕臨死亡、走投無路的饑民便爭先恐後地前來參加義軍。闖王所到之處,立即放糧賑災,懲治貪官汙吏和土豪劣紳,贏得河南百姓的擁戴,很快便連破宜陽、永寧、新安、偃師、寶豐等城池。
原來在河南遊動的一些本地農民起義軍,早就風聞闖王的大名,一見闖王,也紛紛前來投降。
一時間,闖王聲威大振,麾下人也從入豫時的千把人,驟然增加到數萬乃至十幾萬。
與此同時,張獻忠和羅汝才聯軍仍在四川一帶與明軍迂回作戰。他們聰明地牽著明軍的鼻子走,拖得敵人精疲力盡,自己的隊伍卻不斷壯大。當時義軍中有歌謠道:“前有邵巡撫,當來團轉舞,後有廖參軍,不戰隨我行,好個楊閣部,離我三天路。”諷刺明軍的無能。
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的一天,李自成聞報說,河南杞縣李公子李信求見,大喜過望,起身親自到門口迎接。
原來這李公子李信是舉人,是卷入叛逆案的尚書李精白的兒子,在河南很有些名氣。他家境豪富,卻有仁義之心,看到饑民的慘狀,他毅然捐出200餘石糧食賑災。饑民感激地說“李公子救活了我。”之餘,饑民也擁到其他富戶門前,要求他們像李公子那樣,放糧救人。那些富戶卻任憑饑民哀懇,緊閉門戶,一毛不拔。饑民憤怒之下,砸門而入,搶出不少粟,大聲疾呼:“我們沒米也終是個死, 不如先一起搶了富戶再說吧!”
杞縣令聽說後,不分青紅皂白,認為事端由李信而起,正巧繩技女藝人紅娘子造反,擄走了李信強行嫁給了他,於是定了他一個“圖謀不軌,私散家財,收買人心,挑動叛亂”的罪名,竟把李拘捕下獄。紅娘子來救人,饑民紛紛響應,遂群起殺官劫獄救李信出獄。
李信對眾人說:“你們把我救出來, 當然是一番厚意,但是犯了朝廷的律條,罪在不赦。我聽說闖王的義軍頗有仁義之名,咱們不如去投李闖王,不但可以免去這一場滔天大禍,日後跟他打下天下來,諸位都有富貴!”
饑民們無不聽從。李信便與弟弟李牟一齊率眾來投闖王,杞縣人幾乎傾城相從。
闖王李自成早就耳聞李種種故事,又知道他是個舉人,滿腹文才武略,見他來了,自然是喜不勝收。兩人剛一坐定,仍是一副書生打扮的李信就向李自成拱手說:
“我早就聽說闖王宏圖大誌,今天真是相見恨晚。”李自成“嗬嗬”笑著擺擺手,說:“嗨,我這個人是個老粗,不敢說有什麼大本事。你李公子不遠千裏,來壯我軍的聲勢,我真是高興!雖說到了河南之後,義軍人馬極盛,但是,還缺像李公子這樣文武全才、滿腹經綸的人啊!”
李信文縐縐地說:“闖王施恩於河南饑民, 百姓莫不歡欣鼓舞,望風而投。在下也是其中一員罷了。我一向敬慕闖王為人,所以率鄉人數千來投,從此甘願為闖王前驅!”
李自成也誠懇地說:“我久聞李公子的大名了,我們一定可以同心協力,共圖義舉。你幹脆更名李岩,像岩石般堅強圖義舉。”
接著李岩向闖王提了許多重要的建議。比如,他勸闖王務以仁義之心待百姓,大軍所到之處,嚴禁濫殺無辜,凡能開門投降的,一律秋毫無犯。即使是明朝官吏,如果為政清廉,就依舊讓他留任;橫行不法的,就立即斬首。百姓久受天災酷吏之害。義軍要著手進行平均田地的工作,對災區可以三年免征錢糧。這樣,不獨百姓會盡來歸順,就是明朝統治階層的人也會發生分化。此外,李岩還認為,闖王軍隊一向紀律嚴明,較其他義軍明顯高出一籌,但宣傳工作做得不夠好,應該盡量擴大闖王的聲威。
李自成入神地聽著李岩侃侃而談。“均田免糧”的建議幾乎與他心中原有的想法不謀而合,重視宣傳等見解也使他佩服不已。
最後,李自成忘情地抓住李岩的手,用力搖了搖說:
“有了你,我李自成才如虎添翼啊!就照你說的辦!”
沒過幾天,河南的一些城鄉裏,孩子們玩耍的時候,都拍手唱起新的童謠來:
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
闖王來時不納糧。
朝求升,暮求合,近來貧漢難求活。
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小都歡悅!
李岩還派人扮作商人,散入各地,四處傳言,宣傳闖王是仁義之師,不殺人不搶掠。一時間,闖王的聲名果然在百姓中廣為傳頌。還被明軍控製的地方的百姓,也都知道闖王是要“均田免糧”的,都盼闖王快些來。
後來,還有不少讀書人因為對明朝黑暗統治的失望,又慕闖王的人品威望,紛紛來投。
牛金星本是盧氏舉人,狡黠多智,頗有些才略,受李岩推薦,後來深為闖王所信任。牛金星又薦了卜士宋獻策。這宋獻策身材極矮,右腿有些跛,走路都得扶著拐杖,軍中都叫他“宋孩兒”。但他雖然其貌不揚,卻頗通奇門遁甲之學。
宋獻策見闖王時, 奉上的晉見禮是一個圖讖:“十八孩兒坐天下”,這“十八孩兒”即是“十八子”,合起來是個“李”字,預言闖王會當皇帝。闖王聽了十分高興,很快就將宋獻策拜為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