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3 / 3)

活用。

學習知識是為了更好地利用知識。如果有知識不知應用,

那麼擁有的知識就隻是死的知識。死的知識不但沒有一點益處,

有時還可能有害。

因此,在學習知識時,不但要讓自己的頭腦成為知識的

倉庫,還要讓它成為知識的熔爐,把所學的知識在熔爐中消

化、吸收。

結合所學的知識,參與學以致用的活動,提高自己運用知

識的能力,使學習過程轉變為提高能力、增長見識、創造價值

的過程。

要想正確地做到學以致用,應加強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

養,並把兩者的關係調整到最佳位置,使知識與能力能夠相得益

彰,共同促進,發揮出前所未有的潛力和作用。

擁有知識而不善於運用,就猶如把水灑在地上,一下子就沒

有了。知識在於運用,並且越用越多。運用知識,就會產生新的

知識。真正的知識往往是學生本身思考的結果,而不是完全來自

老師的傳授,一個人越是善於運用自己的知識,他的知識增長得

就越快。

當然,運用知識不僅有利於我們驗證和積累自己的學識,更

重要的是因為學以致用就是我們學習的一個重要目的。要想真正

做到學以致用,可以從下列幾方麵去做 :

1. 自動調節目標和知識結構。目標調節就是在努力的過程中,

根據變化的情況,及時調整學習方向和具體的奮鬥目標,使主觀願

望和客觀情況相一致。知識結構調節,就是要在動態中建立適合自

己的知識結構。事實證明,人類知識總量,每隔幾年就要翻一番。

任何一勞永逸的想法和一成不變的知識結構都是不現實的。

2. 在廣泛涉獵的同時,要經常注意讀報,收看電視和收聽廣

播新聞,養成關心時事的良好習慣。

3. 要在讀書的同時注意思考,尤其要重視聯係實際問題,

要注意讀那些現實性、指導性強的書籍,把書本與實際生活聯係

起來。

4. 要經常走出書齋,同廣大的普通人接觸,了解他們的喜怒

哀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向,同他們打成一片。

5. 要在掌握理論的同時,注意養成經常動手的習慣,通過親

拚一把,讓明天的你感謝今天的自己

自實踐來印證或修正、補充和完善理論,使理論知識化為實際工

作效果。

6. 要經常檢查、反省自己的讀書學習是否緊扣實際需要,是

否真正增加了知識,增長了見識,防止為讀書而讀書,以至死讀

書、讀死書、書讀死的傾向。

總之,現代人要防止成為隻會讀書不會運用的書呆子,隻有

這樣才能使讀書上升到一個較高的層次,才能在實踐中很好地運

用從書本中得來的知識。

¨ ¨ 趁年輕多給自己投資

作為年輕人如果想讓自己獲取更大的成功,使自己的事業獲

得更為充分的發展,就應當意識到,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僅僅依

靠過去的所謂意誌、體力去拚搏是難以獲得成功而成為勝者的。一

個成功的年輕人依靠的是靈活、敏銳的頭腦和科學、豐富的經營感

覺去決定勝負。所以一個立誌做一名成功者的年輕人必須不斷地掌

握知識,培養學習能力,趁年輕,多給自己的大腦投資。

在現今這個經濟社會中,依靠苦幹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代需

要的是頭腦和感覺。豐富的知識,靈活的思考,反應迅速的大腦,

敏銳的直覺,豐富的感性——這些都是通向勝利的法寶,所以想要

成功的每一個年輕人都應當集中精力,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學習。

對於年輕人來說,首先進行訓練和學習的自主性是非常重要

的。成功者是以自己的意誌為基礎的人,因此,從學習的階段開始,

如果不是以自己的意誌為基礎,那麼就不能培養出最為重要的作為

成功者的感覺。所以應當主動地學習,自費向自己投資。

其次,所謂的智慧頭腦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形成的,它需

要日積月累的努力。例如,磨煉智慧頭腦需要學習知識,吸收知

識可以短期集中進行,但要知識變成自己的血肉,成為自己頭腦

中的一部分,則隻有每天的積累。比起一個星期的集中學習,一

天抽出十分鍾、二十分鍾都是有效的。總之,每天不間斷地堅持

下去,就會掌握更多的內容。堅持就是力量。正因為堅持,知識

才會變成智慧,頭腦才會變得更加聰明起來。

年輕人應學會從日常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意識等方麵去

培養。對於每天所遇到的事物怎麼看待、怎麼吸取,對眼前的事

物怎麼感受、怎麼思考,要一點一點地磨煉。你會逐漸意識到,

那是積極的,不需要裝模作樣就能做到的努力。競爭是激烈的,

對於現代人來說,要不斷地學習來充實自己。培養自己成為一個

學習型人才,才會有更多獲得成功的機會。

對於一個成功的人來說,知識就是力量,不懈怠的學習力才

是百戰百勝的利器。特別是在自己感到不足的時候,業餘進修、

學以致用是一條捷徑。

未來的社會是學習型社會,每個人都應該善於學習。

無論是創業還是給別人打工,技能的學習都非常重要。在學

校裏學習也罷,邊工作邊學習也罷,都有可能通過學習知識,讓

自己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對於一個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需要不斷了解,不斷

學習,隻有這樣,才能適應社會,適應競爭。

很少有人能夠具備與生俱來的能力,真正成功的人肯定是在

拚一把,讓明天的你感謝今天的自己

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學習而逐步成功的。通過不斷學習,

就能提高自己的實際能力。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年代已經過去了,但是養成

讀書的好習慣則永遠不會過時。

哈利·杜魯門是美國曆史上最著名的總統之一。但他並沒有

讀過什麼名牌大學,曾經營過農場,後來又經營過一間布店,經

曆過很多次的失敗,當他最終擔任政府職務時,已年過五旬了。

但他有一個好習慣,就是不斷地閱讀。也就是多年的閱讀使杜魯

門的知識非常淵博。他一卷一卷地讀了《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以

及所有查理斯·狄更斯和維克多·雨果的小說。此外,他還讀過

威廉·莎士比亞的所有戲劇和十四行詩等。

杜魯門的廣泛閱讀,使他獲得了豐富的知識,他也因此帶領

美國順利度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時期,並使這個國家很快進

入戰後繁榮。他懂得讀書是成為一流領導人的基礎。讀書還使他

在麵對各種有爭議的、棘手的問題時,能迅速做出正確的決定。

比如說,20 世紀 50 年代時,他頂住壓力把人們敬愛的戰爭英雄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解職。

他的信條是 :“不是所有的讀書人都是一名領袖,但每一位

領袖都必須是一個讀書人。”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也曾說過 :“在 l9 世紀獲得一小塊土地,

就是起家的本錢 ;而 21 世紀,人們最指望得到的贈品,再也不

是土地,而是聯邦政府的獎學金。因為他們知道,掌握知識就是

掌握了一把開啟未來大門的鑰匙。”所以說,當代人就要不斷地

學習,使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