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有一段沉默(3 / 3)

如親眼看到的,看著好不如用起來好。

並且,李嘉誠已把整個香港放入心中,經過歸納總結發現了

其中的不同之處,所以做起來總能得心應手。

拚一把,讓明天的你感謝今天的自己

洪應明在《菜根譚》中講 :“人生原是一傀儡,隻要根蒂在

手一線不亂,經舒自由,行止在我,一毫不受他人提掇。”就是

說,人生本來就像一場木偶戲,你所要做的就是控製木偶活動的

線,隻要把線掌握好了,那麼你的一生就會進退自如,絲毫不會

受到他人或外物的牽製。

做事要注意發現規律,發現其中的竅門,就像看病對症下藥

一樣,隻要掌握了其中的道理,就可一通百通。所以,我們不但

要掌握成功的規律,還要認識失敗的規律。

有一天,俄羅斯的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正在大街上行走,一個

農民攔住他,向他兜售蘋果 :“先生,請你買些果子。這筐果子

有點酸,因為我是第一次學種果樹。”年輕的農民很笨拙地說著。

克雷洛夫對這個憨厚、誠實的農民產生了好感,於是買

了幾個果子,然後對他說 :小夥子,別灰心。隻要努力,以

後種的果子就會慢慢地甜起來了,因為我種的第一個果子也

是酸的。”

果農聽了之後很高興,認為自己碰到了一個“同行”,因而

高興地問 :“你也種過果樹 ?”

克雷洛夫笑著解釋說 :“我的第一個果子是我寫的一個劇本,

名叫《用咖啡渣占卜的女人》,可是這個劇本直到現在也沒有一

個劇院願意上演。”

其實,很多人的第一個果實往往都是酸的,這種現象普遍地

存在於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

有一位足球守門員,在一場冠軍爭霸賽上,因為判斷錯誤

漏失了一個球,使他的球隊吃了敗仗。這個守門員在屋子裏待了

三天,才有勇氣麵對現實。他上街去剪頭發,理發師談起那場球

賽,說 :“我研究那場球賽三天了,如果我是你就不會犯下那個

錯誤。”守門員說 :“如果我有三天來決定,也不會犯錯。”

在這個競爭激烈、千變萬化的社會上,我們通常沒有足夠的

時間來考慮。除了時間不允許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因素阻礙著我

們的成功。正所謂 :“失敗乃成功之母。”一個人不受挫折是不可

能的,關鍵是受了挫折不會氣餒、不會退縮,繼續踏上成功的征

途。從失敗中找出經驗教訓,屢敗屢戰,越挫越勇。

¨ ¨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事業

在稀樹草原上,羊群是老虎最喜歡的攻擊對象,羊是一種軟

弱的動物,溫順的綿羊即使是在即將失去生命的那一刻也不會叫

喚一聲。但毫無疑問,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動物,在人的保

護之下,老虎攻擊羊群變得異常困難。因此,野生的羊群是狼絕

對不想錯過的目標。而快速的奔跑是野生羊群逃脫食肉動物攻擊

時最為有效也是唯一的武器。老虎奔跑起來,雖然速度也非常驚

人,但與野生羊群相比,還是略遜一籌。

是耐心保證了老虎圍獵的勝利。老虎即使麵對可怕的饑餓,

也絲毫不會喪失理性,它們遵循嚴格的作戰紀律,不會因為一時

的衝動而破壞全盤的計劃。

有句話說 :“能耐得住寂寞的人是最容易成功的人。”凡是

能耐得住寂寞的人都是有胸襟、有毅力、有恒心的人。耐得“寂

寞”獨守一片乾坤,有一腔清醒的見識,真可謂是一種境界。

拚一把,讓明天的你感謝今天的自己

發展心理學裏有一個“糖果實驗”,它證明,那些能耐得住

寂寞的人,的確是更容易獲得成功的。

20 世紀 60 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瓦特·米伽爾給一些 4 歲小

孩子每人一顆非常好吃的軟糖,同時告訴孩子們可以吃糖,如果

馬上吃,隻能吃一顆 ;如果等 20 分鍾,則能吃兩顆。有些孩子

急不可待,馬上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孩子卻能等待對他們來說是

無盡期的 20 分鍾,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他們閉上眼睛不看糖,

或頭枕雙臂、自言自語、唱歌,有的甚至睡著了,他們終於吃到

了兩顆糖。

這個實驗後來一直繼續了下去,那些在他們幾歲時就能等待

吃兩顆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仍能等待,且不急於求成 ;而

那些急不可待,隻吃了一顆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更容易有固

執、優柔寡斷和壓抑等個性表現。

當這些孩子長到上中學時,就會表現出某些明顯的差異。對

這些孩子的父母及教師的一次調查表明,那些在 4 歲時能以堅忍

換得第二顆軟糖的孩子常成為適應性較強,冒險精神較強,比較

受人喜歡,比較自信,比較獨立的少年 ;而那些在早年已經不起

軟糖誘惑的孩子則更可能成為孤僻、易受挫、固執的少年,他們

往往屈從於壓力並逃避挑戰。對這些孩子分兩級進行學術能力傾

向測試的結果表明,那些在軟糖實驗中堅持時間較長的孩子的平

均得分高達 210 分。

研究人員在十幾年以後再考察當年那些孩子現在的表現,研

究發現,那些能夠為獲得更多的軟糖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

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他們的學習成績要相對好一

些。在後來的幾十年的跟蹤觀察中,發現有耐心的孩子在事業上

的表現也較為出色。

一位作家說 :“其實人與人都很相似的,不同就那麼一點

點。”這一點點,在相當程度上,就是一種自我克製的能力。正

是由於對自我的欲念的調控,才顯現出人性的高貴與光輝。進行

“糖果實驗”的米伽爾同時發明了一個冗長的詞彙 :“目標導向的

自發式延遲滿足。”他十分強調自我調節情緒的意義,認為隻有

克製衝動才能有效達成某種目標。

所謂的目標是多方麵的。作為普通人,我們不可能時常麵對

金錢、權力與美色,但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經常存在著各種各樣或

大或小的誘惑。比如,你明明知道吸煙對身體不好,但卻因為吸

煙的快感放縱自己繼續吸煙 ;明明知道努力學習有利於今後的成

功,但卻難以放棄現在輕鬆自在的生活而投入緊張的學習中。20

世紀 60 年代的美國,物質條件遠不及現在豐富,為了得到心愛

的美味糖果,四歲的小孩子是如何在煎熬中度過 20 分鍾的?

在一粒芝麻與一顆西瓜之間,你一定明白什麼是明智的選

擇。如果某種誘惑能滿足你當前的需要,但卻會妨礙達到更大

的成功或長久的幸福。那就請你屏神靜氣,站穩立場,耐得住

寂寞。

耐得住寂寞,是一個人思想靈魂的修養體現,是難能可貴的

一種風範。寂寞是人生中難以推脫的事情,它如同生活中的喜怒

哀樂一樣,時刻伴隨著我們。正確對待寂寞,耐得住寂寞,其實

很簡單,就看你的認識和追求動機是什麼?一個胸無大誌的人,

是耐不住寂寞的。如果你的思想境界是高尚的,時刻有著追求事

拚一把,讓明天的你感謝今天的自己

業的心態,就能夠走出浮躁喧囂的世界,真正靜下心來,踏踏實

實幹好工作,認認真真做好事業。通過堅守寂寞,你就會對生活

中的寂寞和快樂有所感悟,精神靈魂就會升華。也就會耐得住寂

寞,享受寂寞,在寂寞中創出自己的一番成績。

有一個荷蘭農民,初中畢業後沒有事情可幹,就在小鎮上找

到了一份看門的工作。他在這個崗位上一幹就是六十多年,沒有

離開過這個小鎮,也沒有再換過其他的任何工作。可能是工作清

閑無事,他就用打磨鏡片當作自己的業餘愛好。就這樣,他磨啊

磨啊,翻來覆去地打磨了一個又一個鏡片,一磨就是六十多年。

天長日久,他打磨鏡片的功夫和技術已經超過專業技師了,他磨

出的複合鏡片的放大倍數,比別人的都要高。有一天,他在自己

打磨的鏡片裏,終於發現了當時科技界尚未知曉的另一個廣闊世

界——微生物世界。隻有初中文憑的他從此聲名大振,最後被授

予了連自己都不敢妄想的巴黎科學院院士的頭銜。他就是科學史

上大名鼎鼎的荷蘭科學家萬·列文虎克。

一個平淡無奇的鏡片,列文虎克打磨了一生,他用盡畢生的

精力,在堅持追求細節完美的過程中,為後人打開了通往微小世

界的天窗,他的執著和頑強的意誌力更是讓科學的真理為之折服。

我們可能成就不了列文虎克的科學奇跡,可是這種耐心和堅

韌的精神力量卻可以幫助我們敲開成功的大門。

安靜的準備和等候是寂寞的。多少時候我們沒有了解寂寞的

真諦,以至拋棄它,同時把成功拋棄!聖經說 :“人哪!你為什

麼躍躍欲試?你為什麼這樣急於求成?你要耐得住寂寞,因為成

功的輝煌就隱藏在它的背後。”

領悟生命的意義需要“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寂寞 ;

瞄準目標的過程需要“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寂寞 ;領略

自然的魅力需要“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寂寞 ;修煉優雅

的心境需要“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的寂寞。寂寞如同“陽

春白雪”和“高山流水”一般高遠而不失韻味,寂寞又如同“陽

關三疊”和“二泉映月”一般憂憤不失追求……

寂寞不僅僅是孤獨、苦澀、迷失、悵惘和傷感,它也會是寧

靜、悠遠、美麗、灑脫和含蓄。耐得住寂寞是一種心境,一種智

慧,一種精神內涵,蓄積著驚人的力量。寂寞不是一首悲歌,而

是一條向前的大河,在迂回曲折中孕育出的快樂才是人生真正的

快樂。

姚雪垠先生說 :“我們有許多研究學術的,搞創作的,吃虧

在不能耐得寂寞,總是怕別人忘記了他。由於耐不得寂寞,就

不能深入地做學問,不能勤學苦練。他不知道耐得寂寞,才能

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這段話推而廣之,為我們各

行各業和各類人員提供了一條提升情商的途徑,也就是說要學

會耐得寂寞,學會做冷板凳,然後才能做大事,才能取得更大

的成功。

拚一把,讓明天的你感謝今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