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沒有過不去的坎兒,隻有轉不過的彎(3 / 3)

並沒有上過大學,最後卻成為世界頂尖的知識英雄。

時尚服裝的創始人多納·卡蘭就沒有受過什麼教育,照樣

獲得了成功,眾所周知的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也是在年僅 16

歲的時候,就被迫離開了就讀的學校。另外,微軟公司總裁比

爾·蓋茨不也是在大學中途退學,之後成為叱吒國際風雲的首

富嗎?

有如此之多的成功者都沒有受到過係統的教育,也沒有學

曆,但他們卻同樣掌握了符合自己天賦的一門甚至多門專業知

識——自己將要有所成就的那個領域的特殊知識。

正如通用電氣公司董事長拉爾夫·考迪所說的 :“我們最傑

出的總裁中,威爾遜先生和科芬先生兩個人,他們從未進過大

學。雖然我們目前有的領導人有博士學位,但在 41 位裏麵有 12

位沒有大學學位。我們感興趣的是能力,不是文憑。”

一個文憑或學位也許能幫助你找一份工作,但它不能保

證你在工作上的進步。商業最注重的是能力,而不是文憑。對

某些人來說。教育意味著一個人的腦子裏儲藏有多少信息和知

識。但死記硬背事實、數據的教育方法不會使你達到目的。我

們越來越依靠書本、檔案和機器來儲存信息,如果我們隻能做

一些一台機器所能做的事情,我們就真的會陷入困境了。高學

曆並不能讓你成為一個富有的人,相反,即便你沒學曆或學曆

很低也不是阻礙你成為富人的絆腳石,隻要你是一個善於學習

的人,善於發現的人,一個充滿智慧的人,那你的財富之路將

充滿陽光。

阿裏巴巴的創始人馬雲是一位眾所周知的成功者。早年,

他和他的另一個同學屢試不中,經過連續三年的高考,才終於

上了大學。那時候馬雲上的是杭州師範學院,而他的這個同學

卻考進了北京大學。當時,相比於馬雲,他的這位同學要驕傲

得多了。但是幾年之後,站在今天這個財富舞台上的卻是馬雲,

無論從有形的財富資產來說,還是其他的社會名聲以及社交網

絡,他的那位同學都不及馬雲。

拚一把,讓明天的你感謝今天的自己

杭州師範學院畢業的馬雲並沒有因為學曆低就碌碌無為,相

反,他的成就遠遠高於很多上過名牌大學的人。這就是差距,而

這個差距並不是由學曆決定的。

布蘭德所說 :“有許多人孜孜以求地為了獲取知識,最終

成為了一個受過教育的傻瓜。”這樣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

少見,他們思考起問題來教條、刻板,不懂得把他的知識運

用於實際生活中。更可怕的是,他們的知識常常會用於對成

功者的評頭品足。獲得越來越多的知識是他們生活中唯一的

興趣,但卻從來沒有找到一種恰當的方式去運用知識及實現

知識的價值。

富人富有的真正秘訣是,雖然他們不會被學曆所困擾,但他

們都在無一例外地去努力學習。為生存,為發展。而窮人之所以

窮的原因是,他們不知道學習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1987 年,王誌東從北大校園走了出來,開始在中關村打工,

他發現那裏有很多可學的新東西,許多技術比在圖書館、期刊裏

看到的還要新、還要快。那時候中關村還叫電子一條街,他在一

家僅有三五個職員的公司打工,整天泡在裏麵,白天接待客戶,

晚上安裝軟、硬件。在這個過程中,王誌東學習了許多軟件和硬

件的安裝,了解了很多東西,後來他學著加密、解密,搞開發和

移植。

由於公司小,拉客戶、談判、擬合同、調試、裝機、配軟

件、培訓和收錢都是王誌東一個人幹。許多人並不看好這種工

作,尤其是北大同學覺得王誌東不搞正經學問搞營銷,賺點小

錢,特俗。但是王誌東並沒有為虛名所累,還是選擇了留在中關

村,因為他覺得學校裏該學的東西已經掌握得差不多了。他覺得

自己天生有一種務實的習慣,認為自己需要繼續學習,但不是在

學校,他給自己的任務是“下基層鍛煉”。王誌東說,回過頭來

看,自己還真的學到了很多東西,客戶、同行、技術等方麵都接

觸到了。

有了中關村最底層的工作經驗,憑著對自身實力的信心,

1992 年 4 月,王誌東與同學合夥開辦了公司,走上了輝煌而艱難

的創業之路。

2000 年,擔任新浪首席執行官的王誌東,個人財富就達到

5700 萬美元,成為中國 IT 業的領軍人物之一。

我們常常聽到身邊的人抱怨薪水太低、運氣不好、懷才不

遇,卻不知身處一所可以求得知識、積累經驗的大熔爐,今後

一切可能的成功,都要看自己今日學習的態度和效率。無論目

前職位多麼低微,汲取新的、有價值的知識,將對你的事業大

有裨益。

據國外研究機構測算,21 世紀的社會文盲已不再是那些不

識字的人,而是那些不會學習的人。在這個時代,我們原有的知

識正在以每年 5% 的速度不斷“報廢”,如果不隨時進行更新和補

充,10 年後就會有 50% 的知識變得陳舊和老化,這樣的我們又

談何成功呢?

對於窮人來說,沒有錢沒有關係,沒有學曆也不是致命的缺

陷,但千萬不能把學曆低當作自己貧窮和失敗的理由。

拚一把,讓明天的你感謝今天的自己

¨ ¨ 轉個彎,生活依然美好

人的一生,總免不了磕磕碰碰,如遇到不快而生氣,或遇到

天災人禍而痛不欲生等。每當這個時候,你是怎樣去處理的呢?

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發現就不同,結論就不同,這會導致你心情

不同,甚至影響你以後的人生之路和前途。當你自認為受到了委

屈或不公平待遇時,當你內心感到鬱悶時,當你出現工作失誤想

怨天尤人時,不妨換個角度想想。換個角度看問題,不讓自己看

得那麼片麵,給你的生活增加更多亮點。換個角度看問題,看出

一件事的不同麵,讓自己從最壞的事中找到它另外的一麵,從另

一個角度開始,尋找另一種不一樣的風景。

年輕的女老師走進了教室,她用白色的粉筆在黑板上點了個

點,然後問班上的學生 :“大家看到了什麼?”同學們異口同聲地

說 :“一個白點。”老師又問 :“難道隻有一個白點嗎?這麼大的

黑板大家怎麼沒有看見?”

如果換作是你,你看到的是什麼呢?每一件事情都有好有

壞,你在遇到一件事情的時候,是隻看到了白點,還是也看到了

那一大塊黑板呢?

常常聽到有人抱怨自己工作不順利,抱怨今天天氣太糟糕

了,抱怨自己容貌不是國色天香,抱怨自己總不能事事順心……

剛一聽,還真認為上天對他太不公了,但仔細一想,為什麼不能

換個角度看問題呢?有時候,不是路已走到了盡頭,而是該轉彎

了。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位嚴厲的法官,他無時無刻

不在批判自己、批判別人,對生活也是毫不留情地批判。這種批

判多了,我們的內心就會時常陷入悲觀,而讓自己不開心、不快

樂,時間長了,這種不快樂就會成為慣性。有一句話說得很好 :

“當你的眼中隻看到海時,就會認為沒有陸地的存在,那樣,你

就不會成為一個優秀的探險家。”我們用什麼樣的眼光看世界,

世界就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回報我們。換個角度,換種心態,一切

煩惱就會煙消雲散,所謂的愁苦不過是我們的眼光隻盯在自以為

是的一點上了,在心裏不斷加大生氣、煩悶的結,甚至不可自

拔,做出傻事。

生活中總有許多限製,不論限製是正麵的還是負麵的,不

假思索地跟隨隻會讓人不知其所以然。你有沒有這種經驗呢?一

旦工作成了一種習慣,那刻板的邏輯也就隨之而來了,有時連泡

杯咖啡這樣的小事都不懂去換個角度思考,這樣的思想是很可怕

的 ! 所以,換一種思維看問題,是一種明智的選擇。當你麵對缺

憾心中愁苦時,就邁動智慧的雙腳走一走,換個思考方法,也許

事情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果你為人父母,當兒女拒絕洗碗時,請不要生氣,換個想

法去想,至少他 ( 她 ) 待在家裏,沒有上街去胡鬧。

如果一天工作下來,你變得疲憊不堪,請不要生氣,換個想

法去想,付出努力肯定會有所收獲。

如果你是妻子,當丈夫總是拿著遙控器坐在沙發上隻顧著看

電視時,請不要生氣,換個想法去想,至少他和你在一起,而沒

有出去泡酒吧。

如果開割草機太累,擦洗窗子太麻煩,修理排水槽太髒,請

不要生氣,換個想法去想,這都是因為你自己有棟房子。

拚一把,讓明天的你感謝今天的自己

在很多時候,一個人所有的苦難與煩惱都是自己依靠過去生

活中所得到“經驗”做出的錯誤判斷,這時,我們不妨換個角度

看自己。換個角度看問題是勇氣的象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

近高低各不同”。換個角度來看風景,風景便會有不一樣的風采。

而換個角度看人生,那更會有不同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