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有一段沉默
的時光
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隻有
忍受了那段寂寞、孤獨、拚命努力的沉默時光,才
能品味到成功的甘甜。
拚一把,讓明天的你感謝今天的自己
¨ ¨ 在逆境中求生存
朋友,當你麵臨困境時,你是否意誌消沉?你是否嚐試過多
種方法卻徒勞無獲,問題帶來的巨大壓力,幾乎令你精神崩潰?
看一看在逆境中成功的人吧,看看他們是怎樣渡過難關的,你將
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逆境有多種解釋,有褒有貶。逆境可以說是創造人的一所
很好的學校,如果沒有逆境,我們就像溫室中的花朵經不起風霜
雨打。
英國某小鎮上,有一對貧困夫婦生了一對雙胞胎,但家庭條
件使他們沒有能力負擔這對雙胞胎。於是這對夫婦發出啟示,願
意把一個兒子送給別人撫養。一對年老的百萬富翁夫婦,好心地
收養了雙胞胎中的哥哥。而弟弟則繼續留在原來的家中。20 年
後,哥哥淪落為街頭的流浪漢,而弟弟卻進了英國著名的牛津大
學學習深造。原來在這 20 年中,這對雙胞胎兄弟過著完全不同
的生活。哥哥在進入富裕的家庭後,過著所謂的上流社會的生
活,被花花世界衝昏了頭腦,不思上進。最終,憤怒的富翁老夫
婦沒有把遺產給他,而他又毫無謀生技能,所以隻能流浪街頭。
弟弟始終過著貧窮的生活,甚至連最基本的讀書都不能完全保
障,但在父母的激勵下,成功地通過了牛津大學的入學考試。
盧梭曾說過 :“一隻雄鷹在練習飛行時,總是隨風而飛,如
果遇到危險就轉過頭來逆風而飛,反而飛得更高。”你知道種子
嗎?即使落在瓦礫中、懸崖上,也不悲觀和氣餒,照樣生根發
芽。科學家研究表明,種子在發芽時,竟可以承受起超越自身幾
十倍的壓力。大自然創造了萬物,一切生物都是有靈氣的,逆境
中前進是生物的進化本能的反映。其他的生物都能如此,我們又
為何不能做到如此呢?
沒有風吹雨打,哪會有秋實的成熟 ;沒有刺骨的寒風,哪
會有鬆柏的堅韌。在逆境中,不要一味地怨天尤人,要多考慮怎
樣克服困難。彼得遜說過 :“人生中,經常有無數來自外部的打
擊,但這些打擊究竟會對你產生怎樣的影響,最終決定權在你自
己手中。”
逆境給人寶貴的磨煉機會。隻有經得起逆境考驗的人,才
能成為真正的強者。古今中外的偉人,大多是抱著不屈不撓的精
神,從逆境中掙紮過來的。失聰的貝多芬,艱難跋涉於荊棘叢生
的黑白鍵上,用手指重重地扣響了神聖的《命運》之門,揮灑出
一部音樂家頑強與厄運抗爭的輝煌樂章。司馬遷忍受宮刑之痛,
完成了曆史巨著《史記》。周文王受拘禁而演《周易》。“天將降
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因此,逆境是強者
攀登高峰的墊腳石,是弱者走向毀滅的萬丈深淵。
無須讚美逆境,無須企盼逆境,但必須正視逆境,一旦身處
逆境,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有恒心、有勇氣、有毅力、有實幹
精神,即使眼看山重水複,仍要想到會柳暗花明。自古以來,所
有能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無一不是腳踏實地、努力奮鬥的人。臨
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唉聲歎氣不是辦法,幻想憧憬不是辦
法,隻有信心十足地去幹,才能走出困境。愛迪生花了整整十個
拚一把,讓明天的你感謝今天的自己
年頭,經過五萬次的實驗,發明了蓄電池 ;著名科學家竺可楨
七十多歲還到野外考察,直到臨終的一天還不忘做科研記錄。他
們戰勝了多少艱難困苦!人生的價值,生命的意義,該在什麼地
方以什麼形式體現出來,許多先進人物都為我們做出了表率與說
明。不經一番風霜苦,哪得梅花撲鼻香。讓我們學會堅強,學會
抗爭,用奮鬥走出逆境,這將會成為我們巨大的財富。我很欣賞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話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著島
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
人一定要學會在逆境中成長。如果人們總在平坦的大道上前
行,肯定不會跌倒。但如果在崎嶇的彎路上,你摔倒了,這很平
常。假如你靠著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來了,那才是值得稱讚的。
這雖是一個小小的事情,但卻告訴我們要在逆境中成長。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李白,在遭遇
仕途不幸時,他沒有消沉放棄,吟唱出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
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的絕句,成
就了他千古的浪漫情懷。
逆境中,一個不輕言放棄的人永遠是最出色的,讓我們朝著
自己的目標更加奮鬥、更加努力拚搏吧。
¨ ¨ 勇於付出
成功是一個令人向往的名詞。每個人都希望獲得成功,但世
界是真正獲得成功的人又有多少呢?
一個人的成功並不是偶然的,它是需要付出的。任何一個成
功的人,他們的背後都經過了刻苦的學習,麵對困難勇於探索以
及堅持不懈的努力獲得的。
有一次,蘇格拉底對他的學生們說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
隻做一件事,請你們把手臂抬起來,用手往前甩,然後,再往後
甩。”他一邊說一邊抬起自己的胳膊,給學生們做示範,同學們
都學著他的樣子,用力地甩胳膊。蘇格拉底問道 :“從今天開始,
你們每天都這樣做 300 下,大家有什麼困難嗎?”學生們都悄悄
笑了,他們心想,這麼簡單的事,傻子都會做,怎麼會有困難?
於是齊聲答道 :“沒問題。”
一年過後,蘇格拉底問學生們道 :“同學們,還記得一年前
我讓你們做的這個動作嗎,每天做 300 下,你們誰做到了?”學
生們互相對視,默默無語,一個個低下頭去。這時,有一個學生
舉手說 :“老師,我做到了。”蘇格拉底笑著點點頭。這位同學就
是後來的大哲學家柏拉圖。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亙古
不變的因果定律。隻要勇於付出,就會有所收獲。
機會,憑自己爭取 ;命運,靠自己掌握 ;未來,在自己手
中。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但實現這個夢並沒有捷徑,隻有靠
自己努力才可能實現。我們的未來並不是一條康莊大道,在未來
的路中,我們也許會遇到挫折,碰到坎坷,如果我們選擇了迎麵
而上,勇敢地去克服它們,迎接我們的將是勝利的微笑。
曾經有一位學者說過 :“過去已成為過去,現在就是現在,
但未來由你掌握。”有很多人抱怨世界不公平,為什麼呢?因為
他們認為成功沒有降臨在自己身上。他們沒有想過,為什麼成功
拚一把,讓明天的你感謝今天的自己
會離他們那麼遠,成功的背後有多少汗水與心血。為什麼我們不
在抱怨的時候好好努力呢?
人生是一個多彩的舞台,每一個人都是這個舞台的主角 ;生
命是自己的畫板,未來靠自己著色。想要成功,就需要付出,付
出得越多,你得到的也將會越多。在你想要得到成功的過程中,
困難是必然的,那就要看你的選擇了。看你是笑著迎接,還是哭
著退縮。眼淚跟笑容每個人都有,隻有微笑著挑戰困難,才有機
會到達勝利的彼岸。
遇到挫折,望而生畏,永遠也不會成功 ;但如果勇於挑戰,
即使失敗,其過程也會是你一生難忘的經曆。隻有酸甜苦辣嚐
過,才有可能更充分地珍惜來之不易的成功 ;即使在挑戰之後輸
了,我們也應該學會在與它的相處中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快樂。
生活就好像跨欄,我們能看到希望的曙光,但要通過層層障
礙,才能到達。想要成功,想要實現自己的夢,就得付出,就得
努力。
現在,一個人一年換幾次工作都很正常。但 1966 年的華爾
街完全不像現在這樣。那時人們工作並不換來換去,他們常常把
自己的一生和某個公司聯係在一起。
從布隆伯格被所羅門公司錄用的那一刻起,他就認為自己是
一個“所羅門”人了。許多大公司貪求與眾不同的門第、風格、
語音和名校的教育背景,而所羅門更看重業績,鼓勵實幹,容忍
差異,對博士生和中學輟學生一視同仁,布隆伯格感到很適應,
他覺得那正是適合他的地方。
當時的布隆伯格認為 :如果你能進入一個投資銀行公司,可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會把它看作終生的職業。你會一直幹下去,
最終成為一名合夥人,然後在年紀很大時死在一次商務會議當中。
布隆伯格說 :“我永遠熱愛我的工作並投入了大量時間,這
有助於我的成功。我真的為那些不喜歡自己工作的人感到惋惜。
他們在工作中掙紮,這麼不快活,最終業績很少,這樣他們就
更憎惡他們的職業。在這短短的一生中有太多令人愉快的事情
可以去做。”
布隆伯格每天早晨上班,除了老板比利·所羅門,比其他人
到得都早。如果比利要借個火兒或是談體育比賽就會找他,因為
隻有布隆伯格在交易室。
布隆伯格 26 歲時成了高級合夥人的好朋友。除了高級主管
約翰·古弗蘭德,布隆伯格常是最晚下班的。如果約翰需要有人
給大客戶們打個工作電話,或是聽他抱怨那些已經回家的人,隻
有布隆伯格在他身邊。布隆伯格可以不花錢搭他的車回家,他可
是公司裏的二號人物。
布隆伯格認識到 :“使我自己無所不在並不是個苦差事——
我喜歡這麼做。當然了,跟那些掌權的人保持一種親密的工作
關係也不大可能有損我的事業。我不理解為什麼其他人不這麼
做——使公司離不開他。”
他在研究生院第一年和第二年之間的那個夏天,為馬薩諸
塞州劍橋鎮哈佛廣場的一個小房地產公司工作,他就是早來晚走
的。學生們到城裏來就是為了找一個 9 月份可以搬進去的地方。
他們總是非常匆忙,想盡快回去度假。
布隆伯格早晨 6 點 30 分去上班。到 7 點 30 分或 8 點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