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一項秘訣,當你立刻走進下一個辦公室,就沒有時間感到害
怕而放棄。那天,有兩個人跟他買了保險。就推銷數量來說,他
是失敗的,但在鍛煉自己和推銷術方麵,他有了極大的收獲。第
二天,他賣出了 4 份保險,第三天他賣出了 6 份保險。他的事業
開始了。20 歲的時候,史東自己設立了隻有他一個人的保險經紀
社,開業的第一天,他就在繁華的大街上銷出了 54 份保險。有
一天,他創下一個令人幾乎不敢相信的紀錄,一天售出 122 份保
險。以一天工作 8 小時計算,每 4 分鍾就成交一件。
1938 年底,克裏蒙史東成了一名擁資過百萬的富翁。
他在總結自己的經驗時說 :“如果你以堅定的、樂觀的態度
麵對艱苦,你反而能從其中找到好處。成功的過程,實質就是不
斷戰勝失敗的過程。”
西方有句諺語說得好 :上帝隻拯救能夠自救的人。也就
是說,沒有人可以限製你成功,除非你自己。如果你不想去突
拚一把,讓明天的你感謝今天的自己
破,掙脫固有想法對你的限製,那麼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助你曾
經有一家跨國企業在招聘中出了這麼一道題 :“就你目前的水
平,你認為 10 年後,自己的月薪應該是多少 ? 你理想的月薪
應該是多少 ?”
結果,那些回答數目奇高的應聘者全部被錄用。的確,很多
人不敢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為他們在心裏默認
了一個“心理高度”,這個高度常常暗示他們的潛意識 :我是不
可能做到的,這個是沒有辦法做到的。於是,就一次次地降低自
己的標準,將本可勝任的成功機會拱手相讓。
可你要知道,過去並不代表未來,不論你曾經失敗過多少
次,受過多少挫折,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對未來充
滿希望。張偉是一家保險公司的新職員,他始終忘不了工作第
一天打的第一個電話。當他熱情地撥通電話,沒想到他剛說明
自己的工作身份,對方就非常生硬地打斷了他的話,不但拒絕
了他的推銷,甚至將他罵了一頓。從那以後,再打電話推銷時,
張偉心中便有了陰影,說話沒有任何立場,講解吞吞吐吐,自
然就沒有人願意向他買保險。這種心理陰影越來越大,他甚至
不再願意去摸電話。工作近一年的時間,他連一份保單都沒有
簽成。他灰心極了。經理鼓勵他要給自己機會,沒有誰生來就
是注定要成功的,也沒有人會一直失敗。聽了經理的話,張偉
深受激勵,他鼓足勇氣,決定搏一搏。他找出一個曾經聯係過
卻被拒絕的客戶資料,仔細研究他的需要,選擇了一份適合他
的險種。一切準備妥當後,他撥通了對方的電話,他的自信和
真誠征服了那個客戶,對方買下了他推銷的保險。他終於打破
了自我設限,嚐到了成功的滋味。
其實,自我設限遠遠沒有你想象的那樣恐怖,更不是牢不可
破的。隻要你摒棄固有的想法,嚐試著重新開始,你便會對以前
的憂慮和消極的態度報以自嘲。
年輕的你,應當及時擺脫自身“心理高度”的限製,打開製
約成功的“蓋子”,那麼你的職業發展空間和成功概率將會大為
增加,人生中許多事情其實我們都能做到,隻是我們不知道自己
能夠做到,我們如果能夠堅持前進,那麼,一切皆有可能。
湯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生下來的時候,隻有半隻左
腳和一隻畸形的右手。父母從來不讓他因為自己的殘疾而感到不
安,結果是任何男孩能做的事他也能做。如果童子軍行軍 10 千
米,湯姆也同樣能走完 10 千米。
後來他踢球,他發現自己比任何一個在一起玩的男孩子踢得
都遠。他請人為他專門設計了一隻鞋子,參加了踢球測驗,並且
得到衝鋒隊的一份合約。
但是教練卻盡量婉轉地告訴他,說他“不具有做職業球員的
條件”,建議他去試試其他的事業。最後他申請加入新奧爾良聖
徒隊,請求球隊給他一次機會。教練雖然心存懷疑,但是看到這
個男孩這麼自信,對他有了好感,因此就收了他。
兩個星期後,教練對他的好感加深了,因為他在一次友誼賽
中踢出 55 碼遠而得分。這種情形使他獲得了專為聖徒隊踢球的
工作,而且在那一季中為他的球隊踢得了 99 分。
然後,到了最偉大的時刻。球場上坐滿了 6 萬名球迷,聖徒
隊比分落後,球是在 28 碼線上,比賽隻剩下幾秒鍾,球隊把球
拚一把,讓明天的你感謝今天的自己
推進到 35 碼線上,但是可以說根本就沒有時間了。“湯姆,進場
踢球。”教練大聲說。
當湯姆進場的時候,他知道他的隊距離得分線有 63 碼遠,
這也等於說他要踢出 63 碼遠。在正式比賽中踢得最遠的記錄是
55 碼,是由巴爾第摩雄馬隊的畢特瑞奇踢出來的。
球傳接得很好,湯姆一腳全力踢在球身上,球筆直地前進。
但是踢得夠遠嗎? 6 萬名球迷屏氣觀看,接著終端得分線上的裁
判舉起了雙手,表示得了 3 分,球在球門橫杆之上幾英寸的地方
越過,湯姆所在的隊以 19 :17 獲勝。球迷狂呼亂叫,為踢得最
遠的一球而興奮不已,這是隻有半隻腳和一隻畸形的手的球員踢
出來的 !
“真是難以相信。”有人大聲叫,但是湯姆隻是微笑。他想
起他的父母,他們一直告訴他的是他能做什麼,而不是他不能做
什麼。湯姆之所以創造出這麼了不起的紀錄,正如他自己說的 :
“父母從來沒有告訴我,我有什麼不能做的。”
永遠也不要消極地認為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首先你要認為
你能,再去嚐試、再嚐試,最後你就會發現你確實能。
有時候,我們以往的失敗經曆常常會成為前進路上的羈絆。
相反,如果一個人沒有任何的心理製約,即使缺乏經驗,同樣也
可以依靠創新取得良好的業績。
例如,一位新推銷員剛進公司,他沒有經驗,幸運的是,
他不知道自己什麼也不懂,而且熱心工作,結果銷售業績在
公司遙遙領先。初生牛犢不畏虎,他並不曉得做不到,反而
做到了。這就是“新進”推銷員比“老練”推銷員業績好的
原因。
談到“不可能”這個觀念,我們可以再來看一看著名成功學
大師卡耐基年輕時用的一個奇特的方法。年輕的時候,他抱著要
成為一名作家的雄心。要達到這個目的,他知道自己必須精於遣
詞造句,字典將是他的工具。但由於他小的時候很窮,接受的教
育並不完整,因此“善意的朋友”就告訴他,說他的雄心是“不
可能”實現的。
年輕的卡耐基存錢買了一本最好的、最完整的、最漂亮的
字典,他所需要的字都在這本字典裏麵,而他的意念是要完全了
解和掌握這些字。他做了一件奇特的事,他找到“不可能”這個
字,用小剪刀把它剪下來,然後丟掉。於是他有了一本沒有“不
可能”的字典。以後他把他整個事業建立在這個前提上,那就是
對一個要成長,而且要成長得超過別人的人來說,沒有任何事情
是不可能的。
當然,我們並不建議你從你的字典中把“不可能”這個字剪
掉,而是建議你要從你心中把這個觀念鏟除掉。談話中不提它,
思想中排除它,態度中去掉它。拋棄它,不再為它提供理由,不
再為它尋找借口。把這個字和這個觀念永遠地拋開,而用光明燦
爛的“可能”來代替它。
¨ ¨ 學曆不是成敗的決定性因素
學曆,表麵上是一個人知識水準和文化素養的證明,但它
和能力並不能成正比,高學曆而一無所成,或是低學曆而成績
拚一把,讓明天的你感謝今天的自己
斐然的例子比比皆是。能否學以致用,是否繼續努力,才是至
關重要的。
生活中,經常聽人抱怨說 :“大學生、名牌大學生掙得比我
們多,我要是能在北大、清華畢業那該多好!”很多窮人常常把
窮的原因歸咎於沒有好的機遇,沒有受到係統的教育。而實際
上,正是這種狹隘的觀念讓他們生活在自卑和貧窮的矛盾中不能
自拔。
當然,這並不是否定高學曆、否定知識,而是在說明一個
社會現象。知識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但是
知識與學曆、文憑並不成正比,自然與能力也更難以成正比了。
學曆,也即教育,是一個人對自己人生進行的最重要的投資之
一。但很多人學曆高,證書、學位多,並不一定就是社會的有
用之人,國家的有用之人,也並不一定就能成為富人。因為在
現實生活中,高分低能者大有人在,在高等學府混一張文憑,
而沒有一點能力的紈絝子弟也不在少數。在我們身邊,我們常
常看到很多人的知識和能力常常不能完全契合。幾乎每一個能
把語言變成文字的人,都會把知識和學曆作為劃分人群類別的
一種重要方式。不過我們卻看到太多的實例,有許多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