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用比自己能力強的下屬。每個公司都像一個俄羅斯套娃,如果公司
的老板是最能幹的大娃娃,員工都是最小的娃娃,那麼公司是毫無希
望的。反過來,老板是最小的娃娃,每個員工都是能力最強的大娃娃,
公司才會生機勃勃。”
高明的領導者深知,自己的才能不一定都高於下屬,下屬的才能
往往會超過自己。領導要把事業做大、做好,必須有出色的下屬的支
持與幫助。失去了他們,領導也就失去了成功的保證。卡內基之所以
成為鋼鐵大王,就在於他把最優秀的人才都雲集在了自己的手下,為
他賣力工作。劉邦之所以能成大事,也在於他能用他人之長補己之短,
讓我們感受到封建開明君主的明智。在今天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領導
的能力再出色,但如果孤軍奮戰,失敗也不可避免。用比自己強的人
是領導者拉攏人才的重要原則。相反,嫉賢妒能隻會導致高端人才的
流失。如果你希望自己的部下能夠各盡其才,就必須勇敢起用他們,
這樣才能用他們的才智為你成就輝煌的事業。
¨ ¨ 管理者要運用好獎懲製度
在組織內部,所有成員的行為處事都必須以獎懲製度為標準,都
必須遵守規則,因為一個企業內在的價值觀需要用外在的手段來執行
和落實。而且,隻有運用好獎懲製度,才能使組織內的所有成員都認
真工作、提高績效。
管理者要重視獎懲製度的運用,獎勵是為了激勵先進,懲罰則是
為了鞭策後進。管理者不要僅僅把獎懲製度看作是管理員工的手段,
而要看做一種激勵機製。運用好獎懲製度,可以有效地規避管理過程
中的一些風險,使企業成為有戰鬥力的團隊。
運用好獎懲製度,首先要使製度體現公平。任何人努力所取得
的成果都必須和他所獲得的收益相匹配,因此管理者要獎優罰劣,
更要有公平的獎罰尺度。一旦喪失了公平的尺度,就會使不該獎的
人得意忘形,使不該罰的人心灰意冷,而這對提高企業的整體績效
極其不利。
劉偉去年進入一家小有名氣的合資企業。這家公司實行工資保密
製度,一般情況下,員工之間相互都不知道彼此的收入。劉偉對這份工
作很滿意,一方麵公司人際關係和諧、氣氛輕鬆,工作雖累卻很舒心 ;
另一方麵就是薪水也不錯,底薪每月 3000 元,還有不固定的獎金。
劉偉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經常加班加點,有時還把工作帶回
家做,而且確實取得了顯著成效。同事們都很佩服他,主管也很賞
識他。
年終考核,人力資源主管對劉偉的工作予以高度評價,並告訴劉
偉公司將給他加薪 15%。聽到這個消息,劉偉非常高興。這不僅是錢
的問題,也是公司對他業績的肯定。
而同年進入公司的王明卻高興不起來,因為他今年的業績不好。
午飯時兩人聊了起來,王明唉聲歎氣地說 :“你今年可真不錯,不像我
這麼倒黴,薪水都加不了,幹來幹去還是 3900 元,什麼時候才有希望
啊 !”猛然間劉偉意識到,原來王明的底薪比他高 900 元。他對王明並
沒有意見,可是他想不通,即使不考慮業績,兩人同樣的職務,王明
的學曆、能力都不比他強,為什麼工資卻比他高這麼多呢?劉偉不僅
感到不公平,而且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 :我一直以為自己的工資不
低了,應該好好幹,原來別人的工資都比我高。不久,劉偉辭職,離
開了這家公司。
有些公司采取工資保密製度,但這並不代表獎懲製度就沒有章
法。上述案例中,真正努力的員工盡管被獎勵了卻產生被騙的感覺。
這樣的獎懲製度怎麼會使員工認同企業的價值觀和文化呢?而員工一
旦對企業沒有了向心力,又怎麼可能努力提高績效?其根本原因就在
於該公司的獎懲製度缺乏標準,失去了公平,決策者和管理者應該引
以為戒。
運用好獎懲製度,其次要注意懲前毖後,防患於未然。任何管理
者的一項錯誤獎懲決策都會產生一連串誤導作用。管理者在獎懲方麵
的錯誤就如同是在汙染一條河的源頭,這種自以為是的決策是最愚蠢
的錯誤。
李華在某地一家國企工作。一次,他見車間的角鋼不錯,就偷偷
地將車間的成品不鏽鋼角鋼運回家中,自己打造了一個書櫃。此事被
公司發現後,車間主任礙於原來與其父親關係較好,便要求李華做一
份檢討完事。後來,角鋼經常丟失的事件引起了主任的警覺,而且他
發現偷盜的都是本車間員工。於是,他擬予以重罰整頓車間秩序。但
待到實施時,人人都振振有詞 :“為什麼不罰李華,反而處罰我們?”
車間主任無言以對。該車間後來因經濟效益和材料浪費被企業通報批
評。如果李華一開始就受到重罰,其他同事絕對會從中吸引教訓並引
以為戒。
上述案例中的管理者由於對員工的偷盜行為沒有及時懲罰,結果
導致其他人競相效仿。後來管理者雖然想亡羊補牢,但卻悔之晚矣。
看來,獎懲製度具有鮮明的激勵作用,管理者對獎懲規則的態度會對
員工的工作產生一種暗示作用,這非常契合“破窗理論”。
美國斯坦福大學一位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項試驗 :他找來兩輛
一模一樣的汽車,一輛停在貧民窟的街區,一輛停在中產階級社區。
他把停在貧民窟的那輛車的車牌摘掉,頂棚打開,結果一天之內車就
被人偷走了。而擺在中產階級社區的那一輛過了一個星期也安然無恙。
於是,他用錘子把這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僅僅過了幾個小
時,車就不見了。
後來,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依托這項試驗,提出了
一個“破窗理論”。這一理論認為 :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個建築物的窗
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未得到及時修理,別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
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會給人造成
一種無序的感覺。而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
蔓延。
“破窗理論”告誡管理者 :必須及時修好“第一個被打碎的窗戶玻
璃”,必須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中國企業的人情化傾向非常嚴重,
管理者不遵守規則的事比比皆是。他們管理不是依靠嚴格的製度,而
是借助於人際遠近親疏。而一旦決策被人情的“破窗”損壞,就會產
生惡劣的後果。所以,管理者要按照規則辦事,運用獎懲製度,使人
人都遵守規則,認真工作,努力創造高績效。
運用好獎懲製度,還要注意針對性,要有明確的目標。否則,獎
懲就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有一家房地產公司的老總至今還沒想明白一件事。原來,年初,
公司在樓盤建設過程中提出一個粗略的激勵措施 :銷售收入達到多少
億元之後,就獎勵幾百萬元。結果,開盤後樓賣得特別好,遠遠超出
了原來的銷售目標。這下可難壞了老板,怎麼辦?開發公司說這是營
銷到位的結果,建築公司說是自己拚命工作的結果,設計單位說是設
計創新的結果,大家在會議上爭得一塌糊塗。最後,公司決定平均分
配。結果,大家皆大歡喜的同時,那些立下汗馬功勞的營銷功臣們卻
感到萬分失望。為了進行一下特殊補償,老板又拿出一部分錢進行單
獨的獎勵,但是不少人拿到這份補償後紛紛離職而去。
這位房地產老板老總很委屈,因為他不明白知道自己明明已經獎
勵了員工,為什麼那些人還要走。其實,獎懲不是為了吃大鍋飯,不
應該平均分配。他獎了不該獎的,結果自然會導致不公平。實際上,
很多人並不完全在意獎金,隻是因為獎勵意味著對員工工作能力的肯
定,是其成就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案例中的老總設置獎勵前沒有明
確的獎勵對象,獎勵過程中又和稀泥。這使得那些真正為企業提高績
效的人感到受了侮辱,因為他們的成效和努力沒有得到尊重。
¨ ¨ 追求完美是有效管理的最高境界
追求完美是人類的天性。如果人隻滿足於現狀,而缺少追求完美的
精神,人類的生活就會變得黯淡無光,人類的精神就會顯得異常渺小。
管理者要使管理的有效性提高,就必須追求完美,因為追求完美
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工作要求,追求完美是讓結果說話。
追求完美,就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就是沒有最好,隻有更好。
一個完美的目標,可以提升每個人對品質的追求,使每個人做事變得
認真並精益求精,因為每個人都在研究怎樣把事情做得更完美。巴爾
紮克有時一星期隻寫出一頁稿子,但他的聲譽卻遠非近代的那些“高
產”的作家所能企及。狄更斯不到準備充分時,不肯在公眾麵前讀他
的作品。完美,盡管很多人難以企及,但卻會使人們對事物的態度變
得更加專注,因此我們要不斷地接近完美,不斷地創造完美。很多人
對待工作苟且潦草,處理事情得過且過,這都不是一流的管理者應該
做的。
追求完美是一種人生態度,是人對自身追求的限定。追求完美體
現的是一種對結果負責的績效精神。追求完美的人,一定希望自己的
工作達到最佳效果,而且他也必將達到最佳效果,因為,沒有什麼可
以阻擋其追求卓越。
有個叫梅傑爾的年輕人,因為家境貧窮沒有讀多少書。他到一家
工廠做車間工人時,工友似乎個個都比他更有文化,更討老板歡心。
然而時間一長,情形發生了變化。老板開始交給他一些不屬於車
間工人辦的事情,比如去某客戶那裏送交一些資料,去某供應商那裏
聯絡一些原料。後來,老板甚至讓他管理工廠的現金。很快,他學會
了工廠經營管理的很多知識,成了老板身邊的得力助手。
有一天,老板問他 :“你知道我為什麼如此器重你嗎?”
梅傑爾說不知道。
“因為你總是做得最好。你還在車間裏的時候,雖然沒人要求你,
你卻精益求精,你所生產的產品合格率遠遠超出了我的期望值。後來,
我讓你辦其他事情,你做的也比其他人做得好。”老板說。
在企業裏,常常有人這樣說 :“我沒有機會,老板不重視我。”然
而,老板憑什麼要重視你?老板重視你的前提應該是你用才能去引起
他的重視。要做就做到最好,你做到了嗎?
管理者應該明確追求完美是一種對工作負責的態度,是一種對結
果負責的績效精神,是一種希望實現最佳效果的目標精神。對工作的
結果負責,不但表現為對企業的忠誠,而且表現在對工作的精益求精、
對優秀與卓越的不斷追求上。這種精神足以使我們變被動為主動,由
平凡到卓越,化腐朽為神奇。
追求完美還體現出一個人不斷追求進步的奮鬥精神。隻有追求進
步的管理者才是有效的管理者。人的知識、思想觀念、技術都會逐步
老化,所以人必須學習,必須進步。
佩利兄弟姐妹比較多,家境困難。他高中畢業便不得不放棄上大
學的機會,到一家百貨公司打工,每周隻賺 3 美元。但是,他不甘心
就這樣工作下去,所以每天都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想辦法充實自己,
努力改變自己工作的情況。
經過幾個星期的仔細觀察後,他注意到主管每天總要認真檢查核
對那些進口的商品賬單。由於那些賬單用的都是法文和德文,他便開
始在每天上班的過程中仔細研究那些賬單,並努力學習與這些商務有
關的法文和德文。
有一天,主管十分疲憊和厭倦。看到這種情況,他就主動要求幫助
主管檢查。由於他幹得非常出色,主管就把檢查賬單的工作交給了他。
兩個月後,他被叫到一間辦公室接受一個部門經理的麵試。經理
說 :“我在這個行業裏幹了 4 年,根據我的觀察,你是唯一一個每天都
在工作中要求自己不斷進步、不斷改變以適應工作要求的人。從這個
公司成立開始,我一直在從事外貿這項工作,也一直想物色一個像你
這樣的助手。這項工作涉及麵廣,工作比較繁雜,需要很廣博的知識
以及很強的適應能力。我們選擇你,是認為你是一個十分合格的人選,
我們相信公司的選擇沒有錯。”後來,盡管佩利對這項業務一竅不通,
但是他憑著對工作不斷鑽研、學習的精神,一直使自己的能力在不斷
提高。半年後,他已經完全能勝任這項工作。一年後,他成為這個部
門的經理。
追求完美也是成功企業的重要經驗。德國企業對技術有種近乎
瘋狂的完美追求。德國斯圖加特有家公司,為保證在激烈的國際競爭
中能占據優勢地位,他們每年都投入約 3 億美元資金來實施技術改造
計劃,從而使該公司總能在最快的時間內更新設備,同時每年還投入
3500 多萬美元用於員工培訓,而該公司 80%的利潤來自最近 4 年內研
製的新產品。這種為了達到一流水平的執著精神,的確值得中國企業
學習。
有些人認為追求完美是在浪費時間,可能會降低效率,其實不然。
追求完美才是有效管理的最高境界。但是,追求完美並不是要達到完
美,重要的是我們怎麼使工作變得更有美感,怎樣更接近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