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便更加準確地了解變化的原因,從而采取針對性的舉措。
一般而言,管理者在進行績效評估時,往往隻重視評估的部分,
而忽視了指導的部分,實際上,績效評估具有兩個重要職能 :一是評
估,即總結員工過去的表現,以做出具體的評價,決定是否應給予適
當的報酬,例如調薪或是職務的升遷等 ;二是指導,針對員工未來的
發展,主管必須提供必要的協助與谘詢,例如,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員工的專長有沒有獲得全麵發揮,員工未來在組織內的發展等。
企業隻有建立完善的評估體係,才能有效地提高企業的績效能力。
我國很多企業都在積極探索各種評估方法,但也存在很多誤區。
1.誤區一:過度量化
量化管理是手段,手段是為了實現高績效。企業管理中的很多因
素無法評估,比如軟性的價值觀、理念等。很多企業迷信於絕對的量
化,反而失去了量化的意義。管理是對人的管理,完全的量化會把人
物化、工具化,從而迷失管理的真正目的。管理是為了有效,而不是
有效率。純粹的量化簡化了管理,卻扼殺了管理的靈魂。
2.誤區二:指標過細
企業的評估指標是為了使考評有所依據。企業職能部門利用自身
最擅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精心設計出遠遠偏離企業目標的個性化指標
體係,最終隻會導致企業的目標缺失、發散。繁複的指標會使企業迷失
方向,在這種指標體係中工作,越是正確地做事,越會偏離企業目標。
3.誤區三:指標過全
缺少針對性的評估體係不如沒有指標。二八法則揭示 :對事物總
體結果起決定性影響的隻是少量的關鍵要素。管理者必須善於抓大放
小,隻要抓住屬於關鍵的較少部分指標,就足以統攬全局。檢驗指標
設計的水準,主要看指標是否提高了績效、是否有效。
4.誤區四:片麵重視財務指標
許多企業追求單一的財務指標,其實財務指標反映的隻是過去的
結果,管理者更應麵向未來。利潤不是企業最重要的目標,客戶才是
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對客戶資源進行有效管理才是績效管理的歸
宿,任何一種高績效都必須通過客戶才能實現。
¨ ¨ 樹立“高級管理者”風範
企業的目的是為了創造顧客,企業必須將自身的目的和使命轉化
為目標。每一個管理者都需要深入反思、謹慎用權、合理用權,都必
須樹立“高級管理者”風範。那些隻注重過程不重視結果、隻注重權
力不重視業績的管理者都是企業的配角,因為他們的行為說明他們不
能站在企業的高度,為企業的整體業績負責。相反,那些注重貢獻、
對績效負責的人,無論其職位多低,他們都是企業的主角,因為他們
能從企業的角度出發,能對企業的整體業績負責,他們才是真正意義
上的“高級管理者”。
任何管理者的職權都是其工作授予的。因此,管理者必須對結
果負責,必須對企業的整體運營負責,因為他所擁有的權力必須匹配
相應的責任。那些能為企業使命而努力、能以結果為導向、重視管理
成果的有效性並為自己所有的決策負責的人,是真正的管理者,也是
“高級管理者”。
管理者的責任不僅是一種職位的需要,更是作為組織成員必須具
備的道德需要。那些隻圖索取不求回報、隻重利益不重業績的管理者,
在企業管理過程中,不能勇於承擔責任,而是推卸、扯皮,他們或者
應該被調離崗位,或者該被清除出組織。
有一家造紙廠,由於廠房地勢較低,容易被水淹沒。有一年夏天,
老總出差到北京辦事,出差之前他叮囑幾位主要負責人 :“時刻注意天
氣,注意防洪。”
這天晚上,遠在北京的老總給幾位負責人打電話,因為他看到天
氣預報說有雨,擔心廠房被淹。當時,廠房所在地已開始下雨,但老
板一連打了幾個電話都打不通,最後他打到了財務經理的家裏,讓他
立即到公司查看一下。
財務經理滿口答應 :“嗯,我馬上處理,請放心 !”接完電話,他
並沒有到公司去。他心想 :這事是安全部的事情,不該我這個財務經
理去處理,何況我的家離公司還有好長一段路,去一趟多費事 ! 於是,
他給安全部經理打了一個電話,提醒他注意天氣,去公司看一下。
安全部經理很不高興,心想 :“我們安全部的事情,你們財務部瞎
管什麼?”他也沒有去公司。當時他正在打麻將,心裏說 :“反正有安
全科長在,不用我管。”於是他就沉浸在打麻將中,不亦樂乎。
安全科長就更不用說了,他知道下雨了,並且清楚下雨意味著什
麼,但他心裏想有好幾個保安在廠裏,用不著他操心。當時,他正在
陪朋友喝酒,甚至關了手機。
那幾個保安的確堅守崗位,但是,用於防洪抽水的幾台抽水機沒
有柴油了,他們打電話給安全科長,科長的電話卻關機。他們沒有再
打,也沒有采取其他措施,早早地睡覺去了。值班保安想,應該不會
有什麼事,於是他也呼呼大睡。
半夜時,雨突然下大了,值班保安被雷聲吵醒時,水已經漫到床
邊 ! 他立即給消防隊打電話。
消防隊雖然及時趕來,但由於發現時為時已晚,6 個車間還是被
淹沒了 5 個,數十噸成品、半成品和原輔材料被泡在水中,損失慘重。
事後,老總要追究責任,每一個人都說自己沒有責任。
財務經理說 :“這不是我的責任,而且我通知了安全部經理。”
安全部經理說 :“這不怪我,這是安全科長的責任。”
安全科長說 :“那些保安不該睡覺。”
保安說 :“本可以不發生這樣的險情,但抽水機沒有柴油了,是行
政部的責任,他們沒有及時買回柴油來。”
行政部經理說 :“這個月費用預算超支了,我沒辦法。應該追究財
務部責任,他們把預算定得太死。”
財務部經理又說 :“控製開支是我們的職責,我們何錯之有?”
老板聽後勃然大怒 :“你們每個人都沒有責任,那就是老天爺的責
任了 ! 我並不是要你們賠償損失,我要的是你們的態度,要的是你們承
擔責任的勇氣,要的是你們對這件事情的反思,要的是不再發生同樣
的災難,可你們卻隻會扯皮 !”
除了老板,這個企業中的每個管理者都在推卸責任,誰都不認為
自己應該為廠區水淹造成的損失負責。他們都不是合格的管理者,更
談不上是“高級管理者”。“高級管理者”必須能夠認識到自己的責任,
必須有責任意識,必須注重貢獻,而不是抱怨。
有個年輕人在上海打工。一開始,他和公司其他的業務員一樣,
拿很低的底薪和很不穩定的提成,每天的工作都異常辛苦。當拿著幾
個月的工資回到家,他對父親抱怨說 :“公司老板太摳門了,給我們這
麼低的工資。”慈祥的父親並沒有問工資具體是多少,而是問他 :“你
為公司創造了多少財富?你拿到的與你給公司創造的是不是相符?”他
沒有回答父親的問題,但從此再也沒有抱怨過老板。有時,他甚至感
覺自己這個月的業績太差,對不起公司給的工資,所以會更加勤奮地
工作。兩年後,他被提升為公司主管業務的副總經理,工資待遇提高
了很多,但他時常考慮的仍然是 :“今年我為公司創造了多少財富?”
有一天,他手下的幾個業務員向他抱怨 :“這個月在外麵風吹日
曬,吃不好,睡不好,辛辛苦苦,大老板才給我 l000 元 ! 你能不能
跟大老板提一提,增加一些工資。”他對業務員說 :“我知道你們吃了
不少苦,應該得到回報。可你們想過沒有,你們這個月每人給公司隻
賺了 1500 元,公司卻給了你們 1000 元,所以公司得到的並不比你們
多。”業務員都沉默了。此後,他手下的業務員業績都很優秀,他也
被老總提拔為常務副總經理,這時他才 27 歲。他去人才市場招聘時,
凡是抱怨以前的老板沒有水平,給的待遇太低的人一律不招。他說 :
“持這種心態的人,不懂得承擔責任,更不懂得反思自己,隻會抱怨
別人。”
¨ ¨ 將員工的優勢轉化為績效
自我管理必須充分依靠自我優勢。同理,我們可以進行思維遷移。
作為管理者,也必須重視員工的優勢,並將員工的優勢轉化為績效。
企業的績效隻能依靠其員工來完成,管理者應該善於將下屬的
優勢轉化為績效。將下屬的優勢轉化為績效,就必須充分利用其優
勢,並使其優勢充分發揮作用,產生最優化的績效。但管理者同時也
要關注下屬的劣勢,因為,優勢和劣勢可以辯證轉化。高明的管理者
總能充分利用下屬的智慧和潛能,使其在任何職位上都能產生優秀的
績效。
這是在日本很有名的一個故事 :
有個小男孩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學柔道。
幾經周折,小男孩終於拜了一位日本柔道大師做師傅,開始學習
柔道。他學得不錯,可是練習了 3 個月,師傅隻教他一招。小男孩有
些疑惑不解。
他著急地問師傅 :“我是不是應該再學點其他招數?”
師傅卻說 :“不錯,你的確隻會一招,但你隻需要學會這一招就夠
了。”
小男孩並不明白,但他很信任師傅,於是就繼續練習了下去。
幾個月後,師傅第 l 次帶小男孩去參加比賽,小男孩自己都沒有
想到居然輕輕鬆鬆地贏得了前兩輪。第三輪稍稍有點艱難,但對手還
是很快就變得有些急躁,連連進攻。小男孩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
招,又贏了。就這樣,小男孩稀裏糊塗地進入了決賽。
決賽的對手比小男孩高大、強壯,而且很有經驗。有時小男孩顯
得有點招架不住了,裁判擔心小男孩會受傷,便叫暫停,還打算就此
終止比賽。然而師傅不答應,他堅持說 :“繼續下去 !”
比賽重新開始後,對手放鬆了戒備。小男孩立刻使出他的那一招
製服了對手,由此贏得了比賽,獲得了冠軍。
回家的路上,小男孩鼓起勇氣說出了心裏的疑問 :“師傅,我怎麼
憑一招就贏得了冠軍?”
師傅答道 :“有兩個原因 :第一,你掌握了柔道中最難的一招 ;第
二,對付這一招唯一的辦法是對手抓住你的左臂。”
小男孩失去了左臂,卻因此而戰勝了對手,他的身體劣勢轉化為
了比賽中的優勢。管理者要向小男孩的師傅學習,善於分析形勢,並
深刻洞悉下屬適合從事什麼樣的工作。管理者隻有充分了解下屬,才
能充分調動其潛能。
管理者了解員工,才能用其所長。管理者更要善於選人、用人,
因為任何人才都是依靠其優勢成為人才的,人才必定是充分發揮其優
勢的人,優秀的人才能產生最優化的績效。所以,管理者必須注重人
才、善用人才。
美國的鋼鐵大王卡內基的墓碑上刻著 :“一位知道選用比他本人能
力更強的人來為他工作的人安息在此。”卡內基之所以成為鋼鐵大王,
並非由於他本人有什麼了不起的能力,而是因為他善於用人之長。他
說 :“把我的廠房、機器、資金全都拿走,隻要留下我的人,4 年以後
我還是鋼鐵大王。”這已成為世人皆知的名言。
漢高祖劉邦,不過是一個草莽英雄,卻能推翻強秦,建立漢王朝。
在談到自己的成就時,他說 :“在謀略計劃方麵,我不如張良 ;在治理
國家、管理百姓、籌集糧餉方麵,我不及蕭何 ;在統帥百萬軍隊、攻
城占地方麵,我不如韓信。這 3 人均為人才中的人才,而我能用之,
就是我取得勝利的原因。”
貝爾是電話的發明人,還是美國當代著名大公司貝爾電話電報公
司的創始人。貝爾的成功也在於他敢用比自己強的人。他深知自己在
經營管理方麵並非強手,1879 年 7 月 1 日,他聘請西奧多·維爾出任
貝爾公司的總經理。維爾的經營管理非常出色,僅說用人方麵,他認
為 :要達到自己的目標,必須爭取群眾 ;公司能否穩定發展,關鍵在
接班人和領導層的素質上。他把精力放在對屬下的訓練和培養上,隻
在製訂戰略決策時才插手,其他的就放手讓別人去幹。他心胸寬廣,
從不計較個人的名利,對反對過他的人也總是寬厚相待。他不擺架子,
總能認真地聽取別人的意見,鼓勵下屬提出不同意見。在維爾的出色
領導下,貝爾公司起死回生,打敗了西部聯合公司,資本由 1878 年
的 85 萬美元增長為 l885 年的 6000 萬美元。如果不用維爾這樣的強手,
貝爾公司的命運也許就是另一種情況了。
英國有個政治學家叫帕金森。他寫了一本名叫《官場病》的書,
其中談到官場上有一種通病 :“自上而下奉行的是‘能級遞減’,一流
的找二流的當部屬,二流的找三流的做下級,愚蠢的下屬多多益善,
精明的對手往往被拒之門外。”後來,這種病就被叫作“帕金森病”。
為什麼要找比自己差的人呢?因為這樣的下屬往往有一大優點,那就
是“聽話”。美國廣告大王大衛·奧格威認為 :“成功的領導者要善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