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要求領導者必須引導員工參與到決策中來。同樣的問題有沒有員
工參與會使決策執行的效果截然不同。
索羅門是一家公司的部門主管。最近部門業績下滑,他和下屬的
溝通也出現了問題。索羅門決定賦予辦公室一個新麵貌,改變部門的
氣氛。雖然索羅門對辦公室的新擺設的構思感到興奮,但他決定先保
守秘密,以便給大家一個驚喜。
周末,索羅門花了很長時間改變了辦公室的陳設,每張桌子和椅
子都移動了位置,每個文件櫃和盆景都挪了一遍。他對自己的表現十
分滿意,以為隻需要等到星期一聆聽下屬們的讚美就可以了。
周一早晨,索羅門刻意提早到辦公室看看大家的反應。但他很失
望 :第一個到辦公室的人一言不發,陸續到達的其他人也概莫能外。
索羅門非但沒有得到一句讚美之辭,反而備受埋怨。他費了九牛二虎
之力企圖說服下屬,新的辦公環境會使大家更有活力,但他的努力毫
無意義。下屬們抱怨了一周,辦公室並沒有煥發活力。
到了周五,索羅門召集下屬開會,承諾在周一早上一切都會恢複
原樣。
於是索羅門又花了一個周末的時間物歸原位,大家似乎對這種結
局都感到滿意。但素羅門始終耿耿於懷,他覺得必須要做一些改變,
於是他向下屬們不厭其煩地解釋。
中午,幾名下屬走進索羅門的辦公室說 :“我們已經討論過了,您
說得有道理。改變工作環境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新鮮的氣息,並提升大
家的積極性和工作效率。”索羅門建議讓所有的員工共同設計辦公室的
陳設方式。當天下午,下屬們就把新的辦公室配置圖畫好了。
在接下來的一周中,大家忙著安排辦公室的空間。周五的時候,
大家達成共識,每個人似乎都很興奮。周末的時候下屬們都過來了,
大家幫忙搬東西,一起調整辦公室的陳設,忙得不亦樂乎。
周一,布置得煥然一新的辦公室受到大家的肯定。辦公室的新麵
貌似乎真的為該部門注入了一股新氣息,每個人都顯得精神抖擻、士
氣高昂。
除了一兩個桌子之外,下屬們決定的配置圖和索羅門在幾個禮拜前
自己決定的差不多。但兩者受到的待遇如此大相徑庭,實在耐人尋味。
索羅門為了提高部門業績,隻想做一點小小的變動,然而前後兩
次的結果卻迥然不同。原因很簡單,他的決策方式前後有別。當他一
廂情願地試圖改變時,吃了閉門羹,因為下屬在決策過程中是被動的 ;
當他讓下屬參與決策時,卻意外地達到了目的。這就說明,決策者的
任何決策都需要一種決策藝術。決策者必須要重視別人的意見,必須
善於把自己的決策通過員工參與的方式體現出來,因為所有的人都願
意當主人,而不想做奴仆。通過這樣的方式,決策者處於決策的主動
地位,並能積極地引導員工參與決策,以提高績效。
決策者明白了決策不是一個人的事,還必須明確為什麼決策不是
一個人的事。古人雲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決策者要主動聽取下
屬的意見,這樣才能全麵、客觀地了解事物,做出正確的決策。從管
理角度來說,決策者全麵聽取各方意見,尤其是聽取下屬的反麵意見,
可以團結有不同意見的下屬,也能贏得下屬的尊重和信任,提高組織
的凝聚力。對於有能力的下屬而言,領導樂於聽取不同意見會提高他
們的工作績效。因為他們有自己的納諫之門,就會更積極、更大膽地
獻計獻策,會更勇敢地糾正領導的過錯,更自覺地提出改進工作的建
議。反之,如果領導一聽到反麵意見就心存不悅,甚至對獻策者假以
辭色乃至打擊報複,不接受部下的建議或批評,勢必會失去下屬的信
賴和擁戴。
秦始皇執掌大權後,除掉了原來壟斷朝政的呂不韋,並將呂氏門
下的 3000 多名門客全部驅逐出境。緊接著,他又下了一道命令 :凡是
從別的國家來秦國的人都不準居住在成陽,在秦國做官任職的別國人,
一律就地免職,3 天之內離境。他這樣做,主要有以下幾方麵的原因 :
一是擔心從別國來秦的人太多、太複雜,會對秦國有所損害 ;二是認
為自己英明無雙,有能力治理好秦國,不需要其他國家所謂的人才 ;
三是某些大臣為了排擠別國來做官的人,進諫秦始皇,勸其驅逐別國
人,以爭權奪利。
驅逐人才是曆代君主的大忌,秦始皇草率做出如此決定,勢必引
起一些有見識的大臣的不滿。李斯是當時朝中的客卿,來自楚國,也
在被逐之列。他認為秦始皇此舉實在是亡國的做法,因此上書進言,
詳陳利弊。他說 :從前秦穆公實行開明政策,廣納天下賢才,從西邊
戎族請來了由餘,從東邊宛地請來了百裏奚,讓他們為秦的大業出謀
劃策 ;而當時秦國的重臣蹇叔來自宋國,配豹和公孫枝則來自晉國。
這些人都來自異地,都為秦國的強大做出了巨大貢獻,收複了 20 多個
小國,而秦穆公並未因他們是異地人而拒之門外。
李斯又舉出大量曆代有作為的王廣招賢才、多方納諫的事例,
並直言指出,秦始皇的逐客令實在是荒唐之極。把各方賢能的人都
趕出秦國就是為自己的敵國推薦人才,幫助他們擴張實力,而自己
的實力卻被削弱。這樣不僅統一中國無望,就連保住秦國不亡也是
一件難事。這一係列的肺腑之言雖然尖銳刻薄,但都是逆耳忠言,
秦始皇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他意識到自己是由於聽了某些狹隘
大臣的愚見,更是出於自己的驕橫,做出了這樣錯誤的決定。自己
如此的不明事理,哪裏還能得到其他賢能之士的輔佐呢?於是秦始
皇立刻傳令四方,告知眾人,秦王收回了逐客令,挽留各方的人才 ;
同時派人請回李斯,為其複職,當麵謝罪,同他共同商討統一六國
的大業,並決定此後要廣招各方誌士,爭取他們為秦國的強大做出
貢獻,為自己效力。
正因為秦始皇聽取了李斯的建議,所以不僅留住了原有人才,而
且吸引了其他國家的人才來投奔秦國。秦國的實力逐漸增強,為實現
統一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李斯見秦始皇善於納諫,知錯即改,實
為明君,值得輔佐,也獻計獻策,為他統一天下而效力。這樣,秦國
君臣上下同欲,一心一意發憤圖強。l0 年之後,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中
央集權製的封建國家終於形成。
古往今來,成功的決策者都非常重視聽取下屬的意見。尤其在現
代企業管理界,這種現象更為常見。卓有成效的決策者應該認真聽取
員工的建議和看法,積極采納員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議。員工參與管理
會使工作計劃和目標更加趨於合理,並且還會增強他們工作的積極性,
提高工作效率。
¨ ¨ 堅持是非標準
決策必然需要和別人溝通,必然要落實到執行中去。一項決策獲
得成功,需要團隊合作和支持,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要盲目從眾。孔子
說 :“眾惡之,必察焉 ;眾好之,必察焉。”(《衛靈公》) 意即要堅持是
非標準,而不可簡單、盲目地從眾。任何領導者都明白一個道理 :群眾
的眼睛未必是雪亮的。經常的情況是,群眾往往看不到長遠利益而缺乏
必要的戰略眼光,所以決策者要重視別人的意見,更要有自己的主見。
決策就是做正確的事,所以決策必須堅持是非標準。堅持是非標
準就是要堅持你的價值觀,也就是說決策必須堅持做正確的事情。
下麵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堅持做正確的事情的重要性。
某一年冬天,美國發生了一起嚴重的礦難事故。一位神父在寒風
中帶領家屬在礦井邊祈禱。美國 CBS 電視台記者看到後想立即抓拍,
但其照相機電池沒電了。等電池換好後,這位記者懇請牧師 :“你再祈
禱一次吧 ! 我會請他們再唱一遍聖歌,全美國都會聽到你的聲音,都會
感受到上帝的偉大。”
“問題是我已經祈禱過了呀,孩子。”神父說。
記者覺得他有點迂腐,於是重複道 :“我是 CBS 的電視記者,今
晚 CBS 聯播的 200 多個電視台會把你的聲音傳遍全美國。全國的觀眾
都會聆聽你的祈禱,與你一起乞求上帝拯救這些受難的礦工。”
“我知道,孩子,但我已經祈禱過了。對上帝的誓言,絕不可以再
來一次。”
是啊,“對上帝的誓言,絕不可以再來一次”。我們的決策可以失
敗,但是我們不能喪失原則,不能放棄自己的價值觀,更不能沒有是
非標準。決策一旦失去了道德準則的檢驗,就會變成利益的遊戲。而
隻在意利益的企業,永遠不可能基業長青。
任何決策都必然涉及利益訴求,而任何利益訴求背後都隱含著價
值訴求。決策者必須站在企業的角度思考決策,而企業的目的是為了
服務顧客,為社會提供有價值的產品。決策者任何一項決策,都必須
接受企業價值觀的檢驗。國內很多企業從創始到發展壯大不過 20 多年
時間,企業文化和價值理念都在不斷地完善中。作為決策者和管理者,
就是要通過決策向企業內部以及社會傳達企業的理念和價值觀。任何
一個失去原則的決策,都可能傷害企業的價值觀。
下麵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個寓言。
美國曾做過一次人如何成功的調查,調查對象是 50 名公認的成功
人士和 50 名在押的犯人。調查內容之一是 :記憶裏對自己影響最大的
一件事是什麼。有兩個人的答案引起了調查者的重視,一名進入白宮
的成功人士和一名重犯所填的竟然是同一件事 :分蘋果 !
那名重犯寫道,小時候,有一次看到媽媽端著一盤蘋果走進來,
他特別想要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但沒敢說出口。結果弟弟搶先叫起
來 :“我要最上麵那個 !”這時媽媽就彎下腰對弟弟說 :“做人應該謙虛
點……”為了迎合媽媽,他說 :“那我要最小的那個……”媽媽馬上對
弟弟說 :“你看你哥哥多好啊 ! 你應該向他學習 !”接著,媽媽就把那
個大蘋果獎給了他。
這時,他開始明白 :“原來說謊能夠帶來利益 !”
而那名白宮官員回憶道,小時候,有一次看見媽媽端著一盤蘋果
走來,他們幾個兄弟姐妹都伸著手嚷嚷著要上麵最大最紅的那個蘋果。
媽媽就對他們說 :“你們都想要最大的,可最大的隻有一個。這樣吧,
你們看咱們家院裏有一塊草坪,我把它分成三塊。你們一人一塊,最
後誰把草坪修剪得最快最好,我就把這個最大的蘋果獎給他 !”結果那
次,他得了第一。從此,他就意識到 :“原來勤奮就能換來利益 !”
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我們把分蘋果理解為決
策,那麼故事中的母親就是決策者,孩子都是決策者的下屬。同樣是
分蘋果,決策者的價值理念不同,對孩子的影響截然相反。這就告誡
決策者,千萬不要忽略決策過程中的價值問題 :你的決策在向下屬傳
達什麼樣的信息?是鼓勵他們說謊還是激勵他們努力爭取利益呢?
所以,決策過程中必然包含是非標準,決策者用什麼樣的方式呈
現其價值標準,就會對企業的發展形成什麼樣的影響。中國文化傳統
就很重視處理利和義的關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裏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