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 偉大的傳統必有深遠的智慧:儒家文化的現代教育價值(1 / 3)

一、古典文學四大名著的名與實

約定俗成的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四大名著的名實甄別,對教育工作者具有很深的啟示。

《三國演義》是智慧全書也是騙術大全。《三國演義》可濃縮為一個字:“裝”。誰裝得像,誰就是贏家。諸葛亮比周瑜會裝,諸葛亮贏了周瑜;周瑜比蔣幹會裝,周瑜騙了蔣幹;劉備比孫權會裝,不僅可以贏得荊州,連孫權的妹妹都娶到手了!《三國演義》騙術層次分明。最高級的是劉備、孫權、曹操層麵的騙。其次是君臣之間也靠騙。白帝城托孤,劉備對諸葛亮說,阿鬥能輔則輔,不能則取而代之,活生生地把諸葛亮騙得“死而後已”;劉備伸開過膝的雙手把趙子龍從百萬軍中救出來的阿鬥往地上一扔,把殺得渾身是血的趙子龍騙得熱淚盈眶,最終也騙得“死而後已”。再次是智囊之間互相騙,諸葛亮騙周瑜,周瑜騙蔣幹;諸葛亮騙司馬懿,司馬懿騙薑維。此外,夫妻之間、情人之間也騙,劉備把孫權的妹妹騙得服服帖帖;貂蟬把呂布騙得迷迷糊糊,把董卓的命騙沒了!《三國演義》讀者麵如此之廣,中國當代社會真誠的缺失,誠信的缺失,騙子大行其道的現象,不能說與《三國演義》被推薦為名著毫無關係!

《水滸傳》既宣傳造反也鼓勵犯罪。《水滸傳》有幾個經典命題:其一是“造反有理”,使用任何手段造反都合理嗎?打著“替天行道”的幌子,武鬆殺西門慶前把丫環殺了也是替天行道嗎?再看看所謂“逼上梁山”,說武鬆被逼上梁山,尚可原諒,但是鄉紳盧俊義不想上梁山,結果梁山好漢無所不用其極,甚至連屠城也用上了,硬是把宅心仁厚的鄉紳逼上梁山!明清以降,草寇黑社會橫行,江湖義氣充斥市井,諸多亂象,跟《水滸傳》不能說沒有一點關聯吧?

《西遊記》窒息創新也遲滯法治。自1988年版的六小齡童主演的《西遊記》首播以來,二十六年中每年暑假,滿街都可以聽到該電視劇中的音樂,一代又一代人在寒暑假接受《西遊記》的“熏陶”。《西遊記》最荒唐的邏輯是“打不贏,搬救兵”。每當孫悟空打不過妖怪的時候,不調查、不研究、不思考,直接搬救兵——這與西方大片差距太大了,打不贏自己研究,自己想辦法。更可怕的是《西遊記》營造的是封閉空間,其邏輯窒息了中華民族,中國人創新精神不足,《西遊記》被推薦為名著,廣為流布,是不可回避的原因。另一個荒唐邏輯是治罪看背景。妖怪殺人,罪責不同,看誰的後台硬,或殺或收或流放!現代中國“拚爹文化”盛行,《西遊記》被推薦為名著難辭其咎!倒是《大唐西域記》值得看看,那才是宣傳人力、心力、毅力可以創造奇跡的世界名著。

《紅樓夢》有人性卻沒有價值。魯迅曾經評價說:“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我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看到的是《紅樓夢》歌頌了愛情,張揚了人性,但是卻偏離了核心價值,也偏離了傳統倫理,有藝術價值,卻沒有思想價值。同樣是對愛情的描寫,與《詩經》的淳樸、純潔、溫柔、敦厚相比,相去甚遠;與唐詩、宋詞的明麗、高雅、含蓄相比,差距甚大。《紅樓夢》把男人教癡,把女人教傻,把常人教廢!於個人無益,於社會無補,卻被推薦為文學名著,讓一代又一代人沉迷、沉醉,實屬荒唐。

非常遺憾,四大名著今天依然是新課標重點推薦的讀物!對這個問題,學生沒有能力思考,沒有良知的學者不願思考,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不能不思考。在很多看似無比正確的表象背後,其實正好相反。對四大名著的認識,有如此大的誤區;對中國文化,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也同樣有這樣的誤區!五四運動以來,很多人認為傳統文化是導致中國近現代落後挨打的根源所在,很多人把偽儒學當作正宗儒學,很多人以所謂新儒學家的解讀去理解先秦原生態儒家學說和思想,這是曆史的誤會,也是學術的悲哀。研究傳統文化,必須重點研究儒學,決不是研究四大名著;研究儒學,必須重點研究先秦儒學,決不是漢代、宋、明、清偽儒學;研究儒家思想,必須研究原生態儒家代表著作《論語》《孟子》《荀子》,決不是漢代以後著作,否則極有可能誤入歧途,甚至誤導蒼生。

二、民族複興關鍵是文化複興

曆史長焦鏡下,讓我們重新評價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價值。原生態儒家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和命脈,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自我超越,自我更新,自我飛躍的強大精神動力。

一個基本的事實證明傳統文化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世界幾大文明古國中,我們中國是唯一的文明五千年不間斷、不滅亡、並且不斷創造新輝煌的國家,自漢至1840年,國民生產總值均處於世界前列。結論是:中華文明生命力之頑強舉世無雙,發展力之強大舉世無雙,再生力之旺盛舉世無雙!支撐這種文明的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優秀的文化,傳統文化精神是維係中華民族持續發展的命脈。

割裂文化使國家和民族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例如秦二世而亡——秦朝奮六世之餘烈,統一天下,以為萬世,自稱始皇帝,十五年二世而亡。假如統治者有一點以人為本的精神,有一點悲天憫人的情懷,陳勝、吳廣不會揭竿而起!又比如太平天國十四年夭折——洪秀全起義勢如烈火,摧枯拉朽,攻陷大清十餘個省,結果短命而亡,因為洪秀全丟掉了傳統文化精神!

四次向國外學習的結果證明核心價值觀在本土而不在他鄉。一次是洋務運動,學習外國技術,結果是船堅炮利救不了中國。甲午海戰失利,絕不是輸在武器上,而是輸在精神上;如果用西沙保衛戰的精神去對付日本,甲午海戰一定可以打贏。二次是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學習了西方政治,最終收獲的卻是腐敗和專製。三次是20世紀50年代,向前蘇聯學習經濟建設經驗。四次是改革開放,幾乎是全方位向西方學習。結果是:一百年過去,沒有學會西方的民主、自由、博愛,沒有學會美國人的真誠,沒有學會英國人的優雅,沒有學會德國人的嚴謹,沒有學會瑞士人的精確,沒有學會日本人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很多不是不想學,而是學不到!學到的恐怕隻有卡通、漫畫、色情、暴力以及聖誕的狂歡,除此以外,鮮有所獲。為什麼?理由至少有三。其一,傳統文化是土壤,離開了土壤再好的種子無法移植,移植了無法生長,更不要期望長出新的品種。東南亞及台灣地區沒有擯棄傳統文化,相反實現了東西方文化的兼容或融合,創造出新的文化形態,獲得了新的發展生機。其二,傳統文化屬於根本,屬於養心文化和養神文化,離開了根本僅僅學科學技術,不可能學到神形兼備。錢學森、李四光、吳健雄、李遠哲、楊振寧、李政道等經過傳統文化浸潤的學子,有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感和倫理情懷,他們在科學技術層麵也學得出類拔萃,甚至可以超過西方人。其三,傳統文化融進了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結構,成了文化基因,成為文化潛意識。就像吃中國菜一樣,想丟丟不掉,丟掉了你一定會強烈反彈,超級想它!這是事實!

傳統文化及其精神,屬於中華民族的命脈!1906年章太炎在日本組織國學研究會的時候,就斷言:“夫國學者,國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國學之不知,未可有與言愛國者也。未聞國學不興,而國能自立者也。未聞國學先亡,而國乃立者也。”

民族複興是文化複興而非物質,因為物質原本就在宇宙中。中國夢是文化之夢,沒有文化就沒有夢!喪失文化記憶的人,必然無知。抹去文化記憶的民族,必然瘋狂。上述的事實,哲學家黑格爾的結論是:“存在就是合理。”文化學者的結論是:“偉大的傳統必然有深遠的智慧。”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終其一生,也無法窮盡!作為教育工作者,就要有像對待四大名著那樣的嚴謹的態度,嚴肅的態度,對傳統文化進行甄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為孩子奉上最需要的、最必要的營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集中在經史子集。經:儒家十三經等。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誌》等。子:諸子百家著作,包括了道家、兵家等。集:文學類作品和文藝評論、文藝學著作。如果還要進行壓縮,就隻看儒家經典外加一部《史記》,再有可能就仿造孔子做法編撰《新詩經》《新文選》,足矣。

三、儒家的根本在於人本、人道、人文

司馬光說:“蓋儒者所爭,尤在於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大意為:儒者所爭論的諸多問題中,最關鍵的是名與實的問題,名與實的問題思考清楚了,天下之真理就很容易掌握。傳承儒家文化,必須先鑒別真儒學和偽儒學、真儒家和偽儒家、原生態儒家和所謂新儒家。

儒學史上有新儒家、舊儒家之分,有漢儒、宋儒、明儒以及現代新儒家的流派分別,但儒學正宗卻在先秦孔子、孟子、荀子,代表著作是《論語》《孟子》《荀子》。《論語》是源頭,是根本,尤其重要。我非常執著地認為,先秦儒家才是儒家,先秦之後,幾乎隻有儒家學說的信奉者、傳承者、研究者。先秦之後,儒家思想被嚴重異化,漢朝陰陽家董仲舒所異化的學說隻能稱之為“政學”(儒學曆史上稱之為“經學”,其實不然,這個時候漢儒已經嚴重背離了,甚至是踐踏和拋棄了孔孟的人道主義人文精神),宋代的程顥、程頤、朱熹一脈相承的學說隻能稱之為“理學”,宋代的陸象山(陸九淵)、明代的王陽明等學說隻能稱之為“心學”,譬如陸象山就曾不無自豪地宣布:“六經皆我注腳。”先秦之後,儒家思想不斷被解釋、被解讀、被解構、被曲解甚至被異化,鮮有創新和發展。儒家的精神主要通過曆代讀書人以及由讀書人進入官僚階層的政治家薪火相傳。傳承儒學精神的代表人物有司馬遷、韓愈、柳宗元、王安石、範仲淹、蘇軾、王陽明、顧炎武等,載體除了原生態經典便是儒家思想傳承者的詩歌、散文以及他們的教育實踐和政治活動。程顥、程頤、張載、朱熹、陸九淵等屬於研究儒學的專家。20世紀新儒家三聖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是儒家精神傳承者,也是研究儒家思想成就最高者,是傳承原生態儒家思想的重要人物,因為他們本著儒家實用理性,提出了“援西入儒”的重要主張。唐君毅、張君勱、牟宗三、錢穆、徐複觀等人,均有傳承儒家精神,也傳承了“援西入儒”的主張,但這些人主要是儒學研究者!

儒家的四個標準:一是具備儒家思想——核心價值觀(價值主導);二是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以天下為己任,具有積極的入世精神;三是具有改變社會的能力——如韓愈、柳宗元、王安石、範仲淹、辛棄疾、王陽明等人“可以寄百裏之命,可以托六尺之孤,臨大節而不可奪”,均為儒家;四是以教為政——即便不能直接改變社會,也要從教育著手,追求價值,實現理想!比如,當我們不能從體製上改變社會的時候,選擇以教育改變人心,以教育改變命運,最終以教育改變社會,那就是儒家的作為!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儒家著作《論語》《孟子》《荀子》、儒家研究者、儒家研究成果等構成了儒學。結論是:儒家、儒家思想、儒家著作、儒家研究者、儒家研究成果、儒家精神傳承與創新、儒家精神的實踐等諸要素,共同構成了中國儒家文化。鑒別儒家、儒學真偽的核心標準是:哲學是否以人為本,政治是否以民為本,教育是否以生為本。凡是背離原生態儒學人本、民本、生本思想的所謂新儒學,全都是儒學的反叛,都是偽儒學;凡是背離人本、人道、人文精神的所謂儒家,都是偽儒家。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三個字:仁、義、禮。儒家文化,源遠流長,熔鑄到中國人的血液和基因裏,成為中國人心理結構中標誌性的內原精神。儒家文化體係博大、內容豐富、義理宏深、意境崇高、倫理純厚、利他徹底、正氣崇實,世所罕見。儒家文化養護中國人的心靈,規範著中國人的舉止,協調著中國人的關係,約束著從政者的行為,在中國曆史上無論對個人還是對民族的生存發展,都起著主導作用。時至今日,儒家所傳承的文化精神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源泉。

四、儒家文化的教育本質論價值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是精神的,而非物質的,是非物質誘惑下的教育,是靈魂的教育。”簡言之:“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與認識的堆積。”又說:“教育的本質是認識生命的本質,提升生命的品質,追求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本質是什麼?是精神的,是靈魂的,而不是物質,不是碳水化合物。

《中庸》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大意為:“上天賦予人的是本性,尊重人的本性就是道,依照本性提升生命的品質就是教育。”古今中外無數種關於教育的表述,《中庸》的表述最精練、最準確、最科學!

中國現代教育症結在於:中小學已經變成知識積累的場所,大學已經變成了放牧場或者職業訓練場。如果缺失了精神,缺失了信仰,缺失了價值,缺失了仁愛,缺失了誠信,自閉症、憂鬱症、孤獨症等千奇百怪的心理疾病也就不足為怪了。前中國犯罪學研究會長、北大法學教授康樹華調查結果顯示:1965年我國青少年犯罪在整個社會刑事犯罪中約占33%。是世界上青少年犯罪率最低的。“文革”期間約占60%。近幾年,占了社會刑事犯罪的70%-80%。“文革”前,全國青少年犯罪人數占青少年總人數的0.3‰。20世紀90年代以來上升至3‰,提高10倍。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統計表明,近年青少年暴力犯罪總數已占了全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14-18歲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