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堯曰:“谘!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於皇皇後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
【注】堯曰:後麵是堯在禪讓帝位時對舜說的話。谘:相當於現在的“嘖嘖”,感歎詞,表示讚譽。允:真誠,公允。履:商湯的名字。玄牡:玄,黑色。牡,公牛。簡:知道,選擇。在這裏是知道的意思。朕:我。從秦始皇起,專用作帝王自稱。賚:賞賜。周親:至親。權量:權,秤錘。指量輕重的標準。量,鬥斛。權量,指量容積的標準。法度:指量長度的標準。
【意】堯(讓位給舜的時候)說:“嘖嘖!舜呀!上天的重托就落在你身上了。公允地保持中庸之道吧。假如天下百姓陷於貧困,上天給你的祿位也就會永遠終止。”舜(禪讓的時候)也這樣告誡過禹。(商湯)說:“我小子履,謹用黑色的公牛來祭祀,恭敬莊重地向天帝禱告:如果有罪,不敢求赦免。天帝的臣仆我不敢掩蔽,因為天帝心如明鏡一般。我若有罪,不要牽連天下萬方;百姓若有罪,由我一人承擔。”周朝周武王大封諸侯,使善人都富貴起來。他說:“我雖有至親,不如有仁德之人。百姓有過錯,責任都在我一個人身上。”認真整頓度量衡器,周密地製定法度,重新修整廢棄的官製,天下四方的政令就會暢通。恢複被滅亡的國家,接續已經斷絕的家族,提拔被遺落的人才,百姓就真心歸服了。所重視的四件事:人民、糧食、喪禮、祭祀。寬厚就能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能取得成績,公平公正執法百姓就快樂幸福。
【讀】本章主旨是:允執其中。這段文字記述了堯、舜、禹、湯、周五位聖王的遺訓,集中闡述了儒家政治倫理追求,思想高遠,價值重大,影響深遠。時至今日,仍不過時。儒家政治倫理的價值取向如下:
一、敬天。堯舜時代,帝王敬天,因為對上天心存敬畏,所以能夠保持“中道”,能夠“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地對待政治,對待人民。這種類似宗教般的虔誠敬畏,作用在於帝王的自我約束,使帝王保留了統治底線並轉向對上天子民的愛護。儒家努力傳承這種敬畏,並養成了儒家悲天憫人的情懷。現實社會,宗教日益功利化,很多人不在乎是否會上天堂,也不忌憚是否會下地獄,所以,才出現無價值、無信仰、無底線、無廉恥的社會亂象。
二、愛民。“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何其高尚的境界啊,如果我自身有罪,不要牽連天下百姓;如果百姓有過錯,責任都在我自身。這種歸因風格,堅持下來,就是民主精神。以民為本,民生為重,體現在統治者的認識方式和擔當精神。既然罪在自己,帝王可以下罪己詔,臣子可以主動請辭。這種歸因風格如果揉進官場文化,甚至形成官場價值標準,中國現代社會形態應該是另一番景象。
三、仁政。如何實行仁政?一是任人唯賢——周武王認為,用親戚不如用仁人,上古時代,如此境界,難能可貴。二是政令暢通——統一度量衡,統一法律,政令就會暢通。三是人心所向——政治清明不決定於官僚的自我感覺,而決定於民心向背。四是核心要務——行政的核心要務:人民、糧食、喪事、祭祀。五是基本原則——政治寬厚就能得到民眾擁護,政府講誠信就能得到民眾信任,官僚勤政就能有成效,如此,則百姓幸福。
數千年先哲的智慧實乃文化軸心時代的思想精華,不因歲月流逝而褪色,不因朝代興替而變質。敬天、愛民、仁政的倫理永遠都不過時!
20.2 子張問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意】子張問孔子:“怎樣處理政事呢?”孔子說:“尊重五種美德,而排除四種惡政,這樣處理政事就可以了。”子張問:“五種美德是什麼?”孔子說:“君子給百姓以恩惠而無損其他;使百姓出力而不心生怨恨;追求仁德而不貪圖財利;莊重而不傲慢;威嚴而不凶猛。”子張說:“怎樣才算給百姓以恩惠而無損其他呢?”孔子說:“就著百姓們應該得利的方麵做對他們有利的事,這就是惠而不費。選擇對百姓可以做的事情讓他們去做,又有誰會怨恨呢?君子追求仁便得到仁,怎麼會貪呢?君子對人,無論多少,無論小大,無論快慢,這不就是莊重而不驕傲嗎?君子衣冠整齊,目不邪視,使人望見了心生敬畏,這不就是威嚴而不凶猛嗎?”子張問:“什麼叫四種惡政呢?”孔子說:“不經教化便輕易殺戮叫做虐;不加告誡和指導便苛求成績叫做暴;不加提醒而突然限期叫做賊;給人財物卻出手吝嗇,叫做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