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指導中學生積累寫作素材(2 / 2)

三、關注社會,在思考中發現素材

俗話說:“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這句話放在當今社會是行不通的。讚可夫說,“應該打開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象映入學生的腦海,借以豐富學生的感情經驗,激發學生的表達情感。”社會是一麵大鏡子,折射出人生百態。老師應當引導學生去關注社會,例如前段時間很熱點的話題“扶不扶”,在路上遇到老人摔倒我們該不該上前幫忙呢?我們能為減輕霧霾做些什麼呢?關於環保這個問題大家有什麼想法?還有氣候變暖又是如何造成的?老師應當引導學生們去關注這些問題,然後從主人公的角度積極思考,把自己的感悟記錄下來變成自己的寫作素材。

在老師的引導下,可以更快的讓學生們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以後看到一些觀點會主動的有自己的想法,可以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而不是提到一個話題隻能人雲亦雲,談一些空話。因此引導學生們關注並融入社會,捕捉生活的美的瞬間,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都轉換成寫作素材是有必要的。

四、勤於練筆,在寫作中運用素材

“光說不練假把式”,如果僅僅是積累而不會運用的話,就好比紙上談兵全盤皆輸。在日常教學中,老師應特意培養學生們養成寫日記、寫讀後感的好習慣。可以每周組織學生們閱讀幾篇美文,看一部大家感興趣的電影,然後讓大家隨心所欲,把自己的觀後感寫出來。先從大家感興趣的下手,培養學生們的寫作興趣。當大家不再抵觸的時候慢慢的增加難度,引導他們有更深刻地思考。

每周堅持寫日記是積累作文素材,提高作文水平的好方法。日記可以把大家在生活中觀察到的點點滴滴都記錄下來,在美文中所看到的好詞好句也可以得到施展,有些同學一開始可能會感到苦惱不願意寫,老師一定要多關注這些同學的日記,及時的給予指導和鼓勵,當寫日記變成習慣的時候,寫作就會變得不那麼無從下手了。積累素材就是為了在寫作中運用素材,而寫作能促進學生們積累素材。

生活中處處都是素材,想要把文章寫活起來需要的不僅僅是閱讀。老師應當引導和鼓勵學生們去用心觀察、積極發現、善於思考和勤於練筆。在生活實踐中激起大家的寫作興趣,消除抵觸心理。解決“無米可炊”的難題,寫出富有個性的文章。

【參考文獻】

【1】劉文娟.探析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積累寫作素材的方法【J】.學周刊,2014(06)

【2】李秀敏,劉勇.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J】.吉林教育,2013(12)

【3】朱鳳豔.談中學生如何積累寫作素材【J】.教育教學論壇,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