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高一記敘文寫作的初步教學模式(3 / 3)

而這便是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攻克的又一難關,即學生在習作過程中具有一定的轉變思維之後,又麵臨的一個故事情節設計的合理性的問題。那麼,如此想來又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記敘文教學環節。

四、增肉注血添風韻

當學生能夠運用對比映襯式模式寫作文時,所謂的文章的“骨架”便能夠成行了。但是也會有套用模式的痕跡,文章會顯得貧瘠,沒有“血肉充實”的豐滿感。那麼,老師在教學時就要引導學生為文章“增肉注血”。實際上,記敘文寫作就是要通過講述某個故事,刻畫人物形象,得到人生感悟。

這個環節最好的做法是進行片段式的訓練。比如:設計故事情節,現在的學生因學習競爭的壓力,從小就輾轉於學校和補習班之間,勢必也會功利性的選擇閱讀內容,很少有學生會有時間和精力閱讀所謂的“雜書”,可想而知,學生的知識視野也不會寬闊。而事實也是如此,如果要讓學生寫“愛”的主題,全班十之八九的學生會寫某次生病住院,母親不眠不休照顧,他被感動。而這樣的故事顯得老套過時,再加上學生的敘述能力匱乏,甚至會讓故事顯得虛假。這是因為學生缺乏寫作素材,但是這在高中是難以解決的,繁重的學習根本不能讓其放開課本,潛心非有目的的閱讀,不說學生不想讀,家長也會製止,甚至除了語文老師之外的其他老師都會有意見。

那麼,要解決問題,隻能引導學生一是從現有生活中發現素材,二是可以套用他人的生活素材,三是學習魯迅式的剪輯幾件事組合成一件事的方法。比方說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他們每天的主戰地,像教室這樣的環境中發生的事件所具有的意義,並將思考內容寫出來,倒會有種真實可信的感覺。這樣還能讓學生意識到身邊也可以找到寫作素材,作文也就不會那麼令人頭疼了。學生也會真心讚成“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這句話了。

總之,高一記敘文寫作的教學是一個漫長又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其間會有讓人氣餒的現象,但也會有逐漸起效的成就感。當然這隻是記敘文寫作教學中的冰山一角,並不能夠代表完全,但是如果能夠通過努力嚐試,提高學生的寫作熱情,讓他們至少能夠樂於提筆來寫,我想,這也是值得作為語文老師的我來進行嚐試的。

【參考文獻】

【1】陳玉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J】.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4

【2】作文個例【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潘慶玉.語文教育發展論【J】. 青島海洋大學,2001

【4】周慶元.語文教學設計論【J】. 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5】佐藤正夫.教學原理【J】.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6】曹明海.語文教育智慧論【J】.青島海洋大學,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