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紂王翻身(1 / 3)

一說起紂王,立刻浮現在我們腦海中的是封神演義中的暴君。幾千年來,在中國人心中,商紂王不僅是中國古往今來昏君、暴君的“代言人”,而且已經成為邪惡勢力和罪惡人性的象征。直到今天,經過從西周起至今後人三千多年的加工和渲染,紂王的形象已經成為被定性了。可是,如雲的人言遮蔽不了曆史的真相,從中國古代戰國時期開始至今,始終有人為他鳴不平。那麼,曆史商紂王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他究竟是否像後人尤其滅亡他的周人所形容的那樣是一個一無是處、徹頭徹尾的惡棍?

許多人都知道紂王,但說起帝辛,卻不知道是誰。其實,帝辛和商紂王,是同一個人,都是商王朝末代君主的稱號。一個人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稱號,在中國曆史上唯此一例。

帝辛,是商族人,或者說是商帝國的人稱呼自己的國君的叫法。因為國王的名字就叫辛。按照現已發現的甲骨和史書的資料來看,商王朝的帝王的名字,一直是以天幹命名的。而商帝國的人在稱呼君主時,便是在名字前加一個帝字,如帝祖甲、帝文丁、帝太丁、帝武丁等等。

商紂王,或殷紂王,則是周人侮辱、蔑視性的稱呼。商,是國名,是提醒人們,這是前朝的,被我們滅掉的。殷,則是地名,與日本鬼子稱東北為滿州一樣,中國人稱日本為倭一樣。如果說這還隻是冠以蔑視性指代的話,那麼,紂則是侮辱性稱呼。按《說文解字》援引諡法的解釋:“殘忍捐義曰紂”。用一句現代話來說,就是凶惡的壞蛋。

兩個不同的稱號,代表著一個人截然不同的兩段曆史。

帝辛,本名子壽,另一說本名受德。是中國古代曆史上第2個政權國家商王朝的第三十二代君王。帝辛自幼聰敏過人,才華橫溢,文武雙全。對此,許多史書都有記載:《荀子·非相篇》說帝辛”長巨姣美,天下之傑也;筋力超勁,百人之敵也。”《史記·殷本記》也說”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

商朝有一個嚴重的政治問題,那就是王室內亂。王室內亂問題貫穿了商王朝整個600年曆史,卻始終無法得到徹底解決,尤其是到帝乙帝辛時期,內部矛盾已經空前尖銳。此時的商王不但要麵對來自王室內部的反叛勢力,還要麵對來自統治集團內部以大祭祀為首的神權宗教勢力的挑戰。不斷的內亂造成王朝根本無力對外,這就給外敵帶來機會。原本臣服於商王朝的鬼方、西羌、南方九苗以及中原王朝的世敵東夷都開始不斷入侵王朝疆域。在這種情況下,王朝呼喚一位強勢君主的出現。

年輕的帝辛在即位時,接手的就是這樣一個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的政局。國內,他要麵臨已經崩潰的經濟、不斷出現的奴隸起義和來自王室、大貴族集團以及以大祭祀為首的宗教神權集團對他權利的挑戰。對外,他要麵對從四麵八方湧入的外族入侵。在這種危局下,年輕的帝辛表現出超凡的才智、勇氣、高超的政治手段和冷酷殘暴的鐵腕。史料記載,帝辛在先王老臣的輔佐下,年輕的帝辛開始了他礪誌強國的曆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創造了許多個第一:

首先,他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由平民而非貴族中選拔幹部的君主。在帝辛的支持下,一批有才能的從中下層管理和善戰的將領被重用,為陳腐的政權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其次,他是曆史上第一個著手廢除貴族世襲製、並取得成功的君主。當時的規定是奴隸主貴族“世襲”製。王室成員和大貴族從中獲得巨大利益。獲得利益後的王室成員和大貴族為了保護既得利益經常幹預政務。為此,帝辛采取大膽改革,廢除了以往貴族的世襲權利並收回了他們的領地。喪失領地後就意味貴族以及王室成員再也無力組織起與中央的對抗。

第三,他是曆史上第一個徹底戰勝神權的君主。在商代,國家要經常進行祭祀活動。凡事都要進行占卜,大到對外用兵,小到殺一隻雞都必須通過占卜“問神”,因此宗教神權集團的權利極大。以大祭祀為首的宗教神權集團經常用占卜等宗教手段幹涉朝政,嚴重威脅到王權的穩固。為此,帝辛進行了堅定的宗教改革。他懲處了一批為非作歹的宗教人員,同時明確規定政、教分離。宗教不得幹預國家世俗政治事物。而這就危機到宗教集團的利益。為此,大祭祀為首的宗教神權集團一方麵利用宗教手段進行反帝辛宣傳,煽動叛亂。另一方麵則公開勾結貴族集團進行武裝叛亂。麵對兩股敵對勢力的勾結,帝辛毫不手段,進行了空前血腥的鎮壓。大批貴族和包括大祭祀的神職人員被處決,都城內血流成河。在那以後的兩千多年,神權的地位再也沒有高過王權的地位。

第四,他是曆史上第一個多次滅亡外族強大勢力的君主。帝辛即位時,商王朝麵臨著來自四麵八方的入侵。這其中包括北方的鬼方、西方的羌、南方九苗以及中原王朝的世敵東夷。這些外族勢力的曆史十分悠久,很多在夏朝的時候就是中原王朝的大敵。為了抗擊外敵,帝辛進行了軍事改革。首先是提拔一大批新將領,隨後是大規模擴充軍隊尤其是戰車和象陣。在軍事實力強大後,帝辛開始對外大舉用兵。完成內部整頓後對外發動戰爭的帝辛將第一個目標選擇了北方的宿敵鬼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