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戲國:或說即戲國,薑姓,神農氏後裔夏商時所建,在今鞏義市境內(或說在今河南滎陽),為周武王伐紂時所滅。
露國:薑姓,神農氏後裔所建的部落方國。
昌國:薑姓,在今淄博市東南,應於夏代已滅。戰國齊地,後入燕,燕昭王封樂毅為昌國君。
鯉國:夏商古國,地在今臨淄市附近。
[轉自鐵血社區http://www./]
皮氏國:夏代地處中原的重要方國,地在今河津市境內。夏代不降時,殷滅皮氏而占據其地。
黿國、啟國、祁國、冀國:根據甲骨文和傳世文獻,認為桑幹河流域商代建立過姬姓的黿族、啟侯、祁侯等方國部族。
酈國:源於酉姓,黃帝後裔涓因助大禹治水有功,於夏初被封於今河南內鄉酈城村一帶,賜姓酈氏。
姑幕國:即蒲姑氏國,贏姓,故城位於安丘城南石埠子村,始自原始社會東夷民族的莒部落。相傳顓頊封其庶子窮蟬於姑幕,夏為莒部落,商朝為姑幕國。
相國、琊國、婉國:相柳(又作相繇)為共工之臣,以蛇為圖騰,建立相國,在今河南內黃縣一帶。夏朝時,琊國(又稱婉國)在今山東臨沂一帶,世代與相國聯姻。商湯滅夏後,相國被滅,婉人受封建立姑幕國。相人後西遷到湘江流域,又稱襄人(湘江、襄陽源於相人所居),後又遷到川黔一帶。因與蜒族雜居而被稱為獽族、獽蜒。
苑國(宛國):商王武丁在位時,封其庶子文(一作支)為苑侯(在今新鄭市古城師村)。
[轉自鐵血社區http://bbs./]
磿國:商朝時在今河南濮陽曆山的封國,周武王滅紂時所滅。有人錯寫為磨國。
有熊國:1、傳說少典部落居住在具茨山(今河南新鄭市西南)姬水河一帶,後改名為有熊部落,發展成為有熊國。2、在商王朝的周邊有有熊國,被視為戎狄。
有施國:即施國。夏朝方國,在今山東滕縣地區(有說蒙陰縣)。夏末,桀攻打有施國,有施國進獻美女妹喜為夏桀所寵。一說桀伐岷山,得二女,妹喜遂為桀所棄,因與商相伊尹結而滅夏。有說在今湖北恩施縣境。
餘國:相傳夏禹小兒子叫罕,封姓為餘,有紀念禹妻是紹興塗山之女的意思。
耆國:在今山西長治黎城縣一帶,殷西內屬國,即武丁時的旨方。曾為商王朝的“西史”,參與征戰,勤勞王事,深得重用,是商王朝重要盟友之一。商末,周文王滅密須後,便揮師東進滅耆國。有說,耆即黎國,都會在長治黎侯嶺。
來國:原為薑姓部落建立的方國,位於今陝西大荔(或說在今山東萊蕪),後被商滅掉。商人在殷都附近建立子姓來國。
[轉自鐵血社區http://bbs./post_7104027_1.html/]
郝國:商王帝乙封弟郝省(子期)於今陝西周至大原村一帶(在堯舜時為古駱國,夏屬古雍州)。周文王時歸於周而國亡。
疇國:任姓。商王武丁時,薛國勢力由魯南發展到豫中南,其一個分支在今平頂山西南建立疇國。
巫鹹國:庸人的一支善巫,稱巫鹹族,在今巫溪縣一帶於夏商時立國,巫鹹、巫彭都曾為商王太戊的大臣。
駘國:又名邰、台駘,初為薑姓,後為姬姓,有邰氏的後裔台駘因疏通汾、洮二水有功夏禹時受封,地在今侯馬市西台神村一帶(有說在今聞喜縣境內、在今陝西境內、在今山西稷山縣北)。
仿國:商朝時的諸侯國,其地約在今陝甘川一帶。
雀國:即雀方。殷末蜀國的鄰國有犬、雀、羌、缶、周等。殷墟甲骨文有雀男。商王曾在長江中遊活動,並命雀出使南邦方。係商王朝分封的方國,地在今贛鄱地區。約滅於商末周初。與攸、曾、虎、庸、舒等為鄰。或說商代前期雀國在今河南滎陽一帶。
[轉自鐵血社區http://www./]
甫國、銜國、讓國:商武丁開始,連年用兵,首先迫使周邊時服時叛的小國完全臣服,然後陸續攻打甫、銜、缶、蜀(皆在今山西西部、南部)等國,並其地,鎮壓讓(今河南陝縣附近)、亙(今山西南)等叛殷勢力。甫國即甫方。缶國與仿國相鄰,居蜀近處。另,商代今河南省一帶(或說在今山西隰縣北)也有甫國,薑姓,與西周時的許國可能同族傳承。
空桐國:黃帝時即有空桐的地名。契為子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殷氏、來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空桐國即為空桐氏所建國家,夏時應已立國,在今甘肅平涼空同山一帶。商王封本姓之庶族人於今河南虞城縣的桐亭,建立同國,也稱為空同國(無確證)。周滅商後,同國滅國,其地歸屬於莘國。
有窮國:東夷部落,約在今山東西部,以善射聞名,帝嚳以上世掌射正。帝嚳封之於鋤。太康時有窮氏後羿奪其政,史稱“太康失國”。不久,有窮氏宰相寒浞殺後羿而篡位。相安子少康在有虞氏、有鬲氏的幫助下滅寒浞複政,史稱“少康中興”。
斟灌國:夏朝分封的十二同姓國之一,故址在今壽光市留呂鎮一帶。太康時斟灌為夏相。有窮氏後羿驅逐夏帝太康立仲康,仲康死後立仲康子相為帝。公元前2145年,後羿將相放逐到斟灌(山東曹縣),成為夏王朝第六任君王。後寒浞殺後羿成為夏王朝第七任君王。公元前2002年,寒浞子澆攻滅斟灌(在今山東壽光市東北)。
斟國:夏代已有,在今安丘市杞城村,其地與斟灌國相近。
漆國:漆姓即是黃帝十二姓的僖姓、厘姓,起源於陝西漆水、芒水、汪一代。漆人在關中西部和北部居住遷徙。漆族在夏代時為氏國,商代時國亡多融入周族,漆族之一的防風氏後遷往南方江浙一代。
[轉自鐵血社區http://bbs./]
留國:丹朱庶弟九被夏啟封於留(在今微山島西南),建立留國。殷末滅亡。有說,留國都城在今淹城的東北部,奄國被留國所滅。
陶國:即陶唐國,原居山東定陶一帶,商代在今河北唐縣一帶,是依附於商的東方大國。
象國:有人說,象部落初居於今河南一帶,後南遷至兩湖一帶。蜀國人來自於蜀山氏,象國人來自於象部落(傳說中瞽叟的兒子,與蜀山氏同屬於一個部落聯盟。一般認為共工氏是象部落的首領),今三星堆遺址就是象國遺址,被商所滅。商代在今河北隆平縣東北有象國。
守國:殷商時的國族,見於殷墟侯青銅器銘文。與商族有著親與疏的多重關係。曾與商交戰(見於婦好墓記事戈)。地約在河北槁城縣一帶。
XX國:內蒙古清水河縣單台子鄉發掘了一商末周初的方國遺址,發現了金器、青銅器及大量人祭遺跡。
大庭國:實際是原始部落聯盟的領袖部落的名稱,嚴格說還不是國家。大庭即是人名,又是氏族名,也是一個時代“國家”的代名詞。大庭氏一族原是大伏羲氏的一個分支,其先祖興起於太行山,後在黃河以北呂梁山以南(有說大庭在今曲阜一帶)定居下來。大庭氏政權為中石器時代、母係氏族公社,風姓。最先發明了飼養牲畜和栽培牧草的技術。大庭氏約於公元前7724年取代燧人氏政權,初步形成了伏羲女媧氏政權。大庭氏在女媧氏之後,在柏皇氏之前。屬於伏羲氏係統的君主。有說大庭氏即炎帝。約前7361年,新印被推選為新酋長,約卒於前7335,遺體葬大庭西南(今芮城縣大王鎮南)。大庭氏為神農氏族的八代首領之一。顓頊始都窮桑,都商丘。窮桑在魯北,或說窮桑即曲阜,為大庭氏之故國。
[轉自鐵血社區http://bbs./post_7104027_1.html/]
西河侯國:夏代所建諸侯國,在今陝西省朝邑縣境內(有說在山西省芮城縣)。商朝時為芮國所滅。
諸暨國:彭姓。相傳因上古神農氏大臣諸稽,食采於此,遂以諸稽名其地。商朝太戊之後,商王室出現“九世之亂”,大彭氏攻占薛東之地,以一支在薛東建立諸暨國(今山亭區西集)。後武丁中興滅諸稽。有說少康封少子於今諸暨一帶,後為商滅而夏後氏有其地。
丁國:殷商諸侯,因不從周武王伐紂而被周所滅。
史國:在平邑縣唐村嶺鄉窪子地村商代墓出土銅爵,扳金內銘文陽文“史”,係商代一部族的號或族徽。在鄒縣、滕縣、濟寧一帶均已發現“史”字銘文的青銅器。證明商代在今平邑、鄒縣、滕縣、濟寧一帶,曾有一個以“史”為族號或族徽的較大部落方國。
餘航國:相傳夏禹治水時來到會稽。治水功成後,把船隻交給一個兒子管理,封在餘航建國(今浙江省餘杭一帶)。
有緡國:善於釣魚,虞舜後裔,夏初建國,姚姓,故址在今金鄉縣卜集鄉。夏帝相的妻子為有緡氏女,杜康即少康,是夏王相的兒子。夏桀命諸侯在有仍氏國(今山東濟寧東南)盟會,有緡氏於盟會中途憤然歸國,桀率軍進攻有緡氏,有緡氏被迫獻出琬、琰兩名美女求和,有緡國亡。夏桀納二女而將妻妹喜拋棄在洛水一帶,伊尹乘機離間,終使夏朝滅亡。
[轉自鐵血社區http://www./]
爽鳩國:爽鳩氏曾任少皞司寇(掌刑獄之官),居於今營丘市昌樂縣古城村一帶。
適伯陵國:西周以前的諸侯封國,在今淄博地區。或與逢伯陵有關。
鬷(音宗)國、三鬷國:又作三凶,或作朡,任姓。原始社會晚期鬷夷氏擅長製陶,“董父好龍,舜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封諸鬷川,鬷夷氏其後也”。鬷夷氏在夏朝演化成三鬷國,都城在今定陶西南一帶。“湯與桀戰於鳴條。敗走,保三鬷。湯從之,遂伐三鬷,俘厥寶玉”。有說三鬷起源於陝甘,其支族遇、終、泉、昌、祝、狂犬、卑皆在河南一帶。
吾國、昆國、昆吾國:己姓,夏之諸侯,其地在今濮陽縣(有說古鄭在今河南省鄭州市,為昆吾國都城)。或說封地在今山西運城一帶,後又遷到“祝融”之墟舊許(今許昌的葉縣)。昆吾氏繁衍出蘇、溫、董父、叔安、鬷夷、舊許、顧、舟人、諸稽等九個姓氏。在夏中晚期是諸侯國十霸之一,善於製陶、琢玉、冶金和占卜。太康時昆吾組織勤王之師,以尊王室。夏桀時,昆吾造反被成湯伐滅。商末周初,昆吾氏與周聯合滅商。
顧國:已姓,伯爵。陸終長子名樊,賜己姓,封在昆吾國(今河南省許昌東)。夏朝時,昆吾氏有子孫被封於顧國(也稱鼓國,今河南省範縣東南),為夏朝附庸小國。與昆吾國、豕韋國都是夏的重要盟國和東部的屏障。夏朝末年,商湯首先滅葛,然後相繼滅掉韋、顧、昆吾等國。
運奄國:贏姓,少昊後裔所建,夏商諸侯,約滅於商代中期。有說,奄國是運奄國的延續。
[轉自鐵血社區http://bbs./]
析國:即白羽國,在今西峽縣西關外。周代為許國之都。
囂國、隞國:地在今鄭州西北附近。商王仲丁自亳遷於囂,河甲自囂遷於相。遷都後在原都城留有遺民建立子姓囂國。隞國在今河南滎陽東北,一般認為囂國即隞國,一國的二個都城。
終黎國、將梁國、修魚國、白冥國:均為伯益的後裔所建。始建於夏商時期,或滅於周早期。將梁亦稱梁,在今河南省汝州一帶。終黎亦稱終利。
三壽國:大禹治水後,在濰水之西分封的小國。後羿把三壽國納入了東夷。
有男國:又稱有南國,姒姓,禹的後裔,夏朝的諸侯國。有南氏曾有兩大臣極受夏王寵信,力鈞勢敵,導致國土分裂。
黨高國:夏朝時北方接近今內蒙古的異姓諸侯國。因不來入朝,夏桀六年伐滅。
[轉自鐵血社區http://bbs./post_7104027_1.html/]
辛國:姒姓,夏王室分封的同姓諸侯國。商朝在今山東省曹縣一帶有有辛氏。
蒯國:商代方國,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的蒯鄉一帶。
舟國、禿國:炎帝後裔有舟部落。薑姓。夏時曾助少康複國。舟人後裔為禿姓,建有禿國,商代猶存,滅於周。有說祝融後裔禿氏夏時建禿國。
路國:傳說帝嚳有孫玄元在唐堯為部落首領,因功封為路中侯,建路國,虞舜和夏時一直為侯爵。地在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帶。
郅國:商時侯國。
又國:早期史籍不見此國的記載,係近年的考古發掘而得知。在今定州市西北郊,是商王畿北麵的一個諸侯方國。
[轉自鐵血社區http://www./]
渤方:據相關的卜辭得知,渤方為殷室子弟“子弓”的封地,子姓封國,中心約在今滄州市區一帶。
受國、啟國:均在今河北省磁縣一帶,商代方國。
朵國:商代在今河北省槁城一帶的方國。
(上“庚”下“內”)國:商代在今河北正定一帶的方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