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感受山東的創造教育(2 / 3)

二是給學生充分的思維自由。學生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需要營造一個民主、和諧、自由、安全、開放的良好教育環境和氛圍,它與各類課程的設置、活動的開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是各類課程和活動能否真正發揮作用的前提條件。因此,山東省教育廳首先倡導學校實行民主管理,給教師提供一個寬鬆的育人環境;鼓勵教師各抒己見,為學校發展獻計獻策,鼓勵學生不人雲亦雲,敢於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在考試評價上,把教師的積極性、創造性引導到教學改革上來。

建立民主、平等、合作、創新的新型師生關係,為學生創造性地發揮創設自由、安全的心理環境。在考察學校,我們了解到,這種新型的師生關係已經初步建立起來。在課堂上,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就某一問題進行爭辯、討論是常有的事。

三是給學生主動學習的自由。學科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主渠道,課堂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主陣地。學生隻有獲得了主動學習的自由,才能產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山東高密一中等學校蓋有自修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向學校提出申請,要求不學某一門課而改學另一門課,經學校批準後,學生可以在自修樓自修自己選擇的課程。

山東幾乎所有中小學都把課堂教學作為創造教育的主陣地,充分挖掘教材的創造因素,找準結合點,使創造教育紮根於課堂。濰坊市濰坊城區和平路小學通過集體備課與教材分析,將小學語文、數學、音樂、美術歸納出了400個創造教育知識生發點;五蓮縣實驗小學則將人教社小學語文、數學、自然等學科選取了1500多個創造性思維訓練的生發點、訓練點,並製定了相應的訓練策略,使創造教育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創造性課堂教學需要由一係列的創造性教學方法來完成。多年來,山東的許多學校在省課題組的指導下,根據創造教育的有關原理。探索出了諸如引導發現法、情景創設法、延伸創造法、借題發揮法、討論爭辯法、問題教學法等一整套旨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創造性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充滿了活力。

三、還給學生創造的空間,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保證

人的創造精神、創造性思維、創造能力是在創造實踐過程中產生、發展和鞏固起來的。山東省教育廳、各地市教育局和學校,幾乎都把開展豐富多彩的創造性實踐活動作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本著“興趣組合,自主選擇,倡導創造”的原則,將創造教育與學校的各類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為學生發展個性特長、施展創造才能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一是創造教育與科技發明活動相結合。為了深入持久地對學生進行創造教育。許多學校或以班級或以興趣小組的形式廣泛開展了小論文、小製作、小發明、小觀察、小實驗為主要內容的係列活動。同時,麵向全體學生開展創造活動競賽,舉辦創造作品展,對獲獎學生進行大張旗鼓的表彰,形成了人人樂於創造、勇於創造的良好氛圍,增強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展示了學生的創造才華,增長了學生的創造才幹。1999年山東省教委和省科協舉辦了全省首屆中小學生創造活動競賽。

二是創造教育與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相結合。為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展現學生的個性特長,許多學校都成立了諸如聲樂、器樂、舞蹈、書畫、文藝、科技、體育、棋類、微機、航模、攝影、手工製作等課外興趣小組,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各展其長,發揮其創造潛能。

考察所到學校,我們看到一根根毛線、一粒粒大米、一顆顆草珠、一張張彩紙,在學生的手裏都變成了巧奪天工的藝術品。琳琅滿目的作品無不閃耀著孩子們智慧的光環,無不展現著孩子們創造的才幹。在威海市長征小學,我們親眼看到正在活動的體育、音樂、書法、美術、小廚師興趣小組的小學生們,他們的能力和水平已非一日之功。尤其是小學生們現場書寫的硬筆書法,更是讓我們驚喜,其筆畫之遒勁、結構之方正,是許多成人都難企及的。小廚師班的三年級同學們,一個個身穿白大褂,頭戴小白帽,一會兒便熟練地炒出了一道道菜。在這裏,孩子們的興趣得到了發展,特長得到了展示,創造潛能得到了開發。這裏成了孩子們的樂園。

三是創造教育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接觸社會、參與社會活動,是鍛煉學生創造才能的重要一環。許多學校把創造教育與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定期組織學生到工廠、農村、街道進行社會調查,參與社會實踐。青島教委建有一個農場,五個學校堅持每年對全市高一、高二學生進行一次軍訓,開展一次學農活動。煙台市牟平區大窯中學,是一所農村初級中學。學校根據當地農村實際,開辦了養殖場、木器加工廠等,讓學生在課外廣泛參與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個性特長。我們在威海一中學生宿舍看到,學生睡的架子床很特別,校長自豪地告訴我們,這是學生們自己設計製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