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1 / 3)

真正的良藥

過去,在緬甸的一座大城市裏住著一個富翁。他的脾氣很壞,有一次他生了病,卻不願求醫看病。

後來,他的朋友請來一個大夫給他看病。

“我不願買他的藥,他說話聲音大不說,還總是自以為是。”富翁答到。

他們又請了另外一個大夫給他看病。這個大夫說話溫文爾雅,可是富翁卻說:“不,我不要他看,他太寒酸了。”

於是他們又請求第三個大夫為他治病。他衣冠楚楚,談吐文雅。

“把酬金拿去,”富翁不滿地說,“我不打算聽你的忠告。你看病太馬虎啦。”

由於他拒絕看病、吃藥、見大夫,於是他的病情開始惡化,簡直命在旦夕。

一天,一個從曼德勒來的大夫到這座大城市度假。富翁的好友得知,便前來拜訪他。

“請您救救我們的朋友,行嗎?”他們懇切地說,“他的病很重,他的脾氣很暴躁,又諱疾忌醫。不過,也許由於您舉止文雅,態度和藹可親,他會聽從您的勸告的。”

年輕的大夫穿著最好的衣服,來看富翁。

“親愛的大伯,”他彬彬有禮地說,“您今天感覺好些了嗎?我相信您很快會痊愈的。”

大夫吩咐仆人拿些冰塊,將它敷在病人的額頭上,富翁頓時感到舒服多了。

“您是否願意讓我開點藥給你吃?”富翁默默點點頭。

年青的大大在藥中摻了點蜜水。富翁報以微笑,慢慢地吞服下去了。

“嗬,很甜。”他喝完藥深深地吐了一口氣,不一會兒,便安靜地進入夢鄉了。

富翁醒來後,感覺好多了,燒也退了。

其他的大夫問年輕的大夫,他是怎樣給這怪老頭治好病的。

年輕的大夫笑著說:“溫言軟語才是治病的良藥啊!”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醫治心靈往往比醫治肉體產生的效果好。

好話讓人聽了舒服,心情也自然會好。人心本來是可以相通的,隻要有一道橋梁——理解。善於理解人的人,必然是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一個尊重別人的人。這樣的人才會贏得別人的認同,也會贏得他人的尊重。那些整天大喊大叫著渴望別人理解的人,你們是否想過自己何時又曾去真正理解過別人。

你也能成為富翁

某老師在一堂谘詢課上講了兩個故事:

其一,有人去買警犬,香港的要10萬元,而德國的要100萬元。到底有什麼區別呢?買主拿了一包海洛因給它們聞,然後藏起來。兩條警犬同時被放出,它們同時找出了海洛因。

“10萬元和100萬元也差不多嘛。”買主說。但賣警犬的人提議再試一次。同樣是藏海洛因,但這次在路上出現了一條母狗。兩條警犬被放出後,同樣直奔海洛因所在地。區別出來了:香港警犬開始注意母狗,越跑越慢,並且與母狗親熱起來了。而德國警犬置若罔聞,狂奔至終點。

所以,10萬與100萬還是有本質區別的,即目標明確後,能否經受住各種誘惑。能夠經受各種誘惑,始終如一地朝著目標進發,才能真正完成好任務。而老是受到各種幹擾,完成任務的時間、質量就要打折扣。

其二,如果你每年年底存1.4萬元,並且將存下的錢都投資到股票或房地產上,因而獲得平均每年20%的投資回報率,那麼10年後,是36萬元。

老師詢問如果存40年後是多少?大家紛紛說出自己的答案,不過最多的猜是二三百萬元。

老師一步一步地演算給大家看,最後卻是1.0281億元!

全場的人都驚呆了!

所以,成功的關鍵是目標明確後,就在於堅持、堅持、再堅持。但堅持10年就已經不易了,而要堅持40年真是難上加難,奇跡就是這樣創造的。

成為億萬富翁是完全可能的。不過一要目標明確,要經得起各種誘惑,心無旁騖。二要不管是辦企業,還是做生意,哪怕隻是存錢,在確定目標後,比的就是耐力、毅力,看誰能堅持住,堅持到極限,就能成為億萬富翁。

勇氣是成功的前提

一天,某公司總經理向全體員工宣布了一條紀律:誰也不要走進8樓那個沒掛門牌的房間。但是,他沒有解釋為什麼。此後真的沒人違反他的這條“禁令”。

三個月後,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員工。在全體員工大會上,總經理再次將上述“禁令”予以重申。這時,隻聽一個新來的年輕人在下麵小聲嘀咕了一句:“為什麼?”總經理聽到後並沒有因這位新人的不禮貌而惱怒,隻是滿臉嚴肅地答道:“不為什麼!”。

回到崗位上,那個年輕人百思不得其解,還在思考著總經理為什麼要這樣做。其他工友則勸他隻管幹好自己的那份差事,別的不用瞎操心。因為“聽總經理的,總是沒錯”。可那個年輕人偏偏來了強脾氣,非要把事情弄個水落石出不可。於是他決定冒公司之大不韙,走進那個房間探個究竟。

這天,他爬上8樓,輕輕地叩了叩那扇門,沒有反應。年輕人不甘心,進而輕輕一推,虛掩著的門開了(原來門並沒有上鎖)。房間裏沒有任何擺設,隻有一張桌子。年輕人來到桌旁,看到桌子上放著一個紙牌,上麵用毛筆寫著幾個醒目的大字——“請把此牌送給總經理”。

年輕人拿起那個已落滿灰塵的紙牌,走出房間似有所悟,乘電梯直奔15樓總經理辦公室。當他自信地把紙牌交到總經理手中時,仿佛期待已久的總經理一臉笑意地宣布了一項讓年輕人感到震驚的任命:“從現在起,你被任命為銷售部經理助理。”

在後來的日子裏,那個年輕人果然不負厚望,不斷開拓進取,把銷售部的工作搞得紅紅火火,並很快被提升為銷售部經理。事後許久,總經理才向眾人做了如下解釋:“這位年輕人不為條條框框所束縛,敢於對上司的話問個‘為什麼’,並勇於冒著風險走進某些‘禁區’,這正是一個富有開拓精神的成功者應具備的良好素質。”

其實,很多成功的門都是虛掩著的,隻有勇敢地去叩開它,大膽地走進去,才能探尋出個究竟來。或許,那時呈現在你眼前的真的就是一片嶄新的天地。畢竟,勇氣是成功的前提。敢於破禁區者,必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成功一定有方法

在達瑞八歲的時候,有一天他想去看電影。因為沒有錢,他想是向爸媽要錢,還是自己掙錢。最後他選擇了後者。他自己調製了一種汽水,向過路的行人出售。可那時正是寒冷的冬天,沒有人買,隻有兩個人例外——他們爸爸和媽媽。

他偶然有一個和非常成功的商人談話的機會。當他對商人講述了自己的“破產史”後,商人給了他兩個重要的建議:一是嚐試為別人解決一個難題;二是把精力集中在你知道的、你會的和你擁有的東西上。

這兩個建議很關鍵。因為對於一個八歲的孩子而言,他不會做的事情很多。於是他穿過大街小巷,不停地思考:人們會有什麼難題,他又如何利用這個機會?

一天,吃早飯時父親讓達瑞去取報紙。美國的送報員總是把報紙從花園籬笆的一個特製的管子裏塞進來。假如你想穿著睡衣舒舒服服地吃早飯和看報紙,就必須離開溫暖的房間,冒著寒風,到花園去取。雖然路短,但十分麻煩。

當達瑞為父親取報紙的時候,一個主意誕生了。當天他就按響鄰居的門鈴,對他們說,每個月隻需付給他一美元,他就每天早上把報紙塞到他們的房門底下。大多數人都同意了,很快他有了七十多個顧客。一個月後,當他拿到自己賺的錢時,覺得自己簡直是飛上了天。

很快他又有了新的機會,他讓他的顧客每天把垃圾袋放在門前,然後由他早上運到垃圾桶裏,每個月加一美元。之後他還想出了許多孩子賺錢的辦法,並把它集結成書,書名為《兒童掙錢的二百五十個主意》。為此,達瑞十二歲時就成了暢銷書作家,十五歲有了自己的談話節目,十七歲就擁有了幾百萬美元。

成功的秘決就蘊藏在生活中的點點小事中,如果你能抓住這些機遇你也許就是成功者。

金子與大蒜

傳說有一位商人,帶著兩袋大蒜,騎著駱駝,一路跋涉到了遙遠的阿拉伯。那裏的人們從沒有見過大蒜,更想不到世界上還有味道這麼好的東西,因此,他們用當地最熱情的方式款待了這位聰明的商人,臨別贈與他兩袋金子作為酬謝。

另有一位商人聽說了這件事後,不禁為之動心,他想:大蔥的味道不也很好麼?於是他帶著蔥來到了那個地方。那裏的人們同樣沒有見過大蔥,甚至覺得大蔥的味道比大蒜的味道還要好!他們更加盛情地款待了商人,並且一致認為,用金子遠不能表達他們對這位遠道而來的客人的感激之情,經過再三商討,他們決定贈與這位朋友兩袋大蒜!

生活往往就是這樣,你先搶一步,占盡先機,得到的是金子;而你步人後塵,東施效顰,得到的可能就是大蒜!

金子就在身邊

某地發現了金礦,想發財的人一窩群地都湧去了。就在他們快到達發現有金礦的地方時,一條寬而深的大河擋住了他們的去路,河上沒有橋,附近也沒有小船,怎麼辦?

有人說繞道走吧。沒有人動。

有人說遊過去吧。可這河太寬太深了。

就在眾人束手無策之際,有一個人靈機一動,往回走買了一隻小船,做擺渡之用。過河每人每次三個金幣,盡管費用昂貴,可沒有一個不上他的船,因為對麵有金礦。

擺渡的人不去淘金了,專心他的擺渡去了,因為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人要到金礦去。

後來呀,去淘金的人十有八九都是空手而歸,而那個擺渡的人倒是發了大財。

當平常的人麵對困境一籌莫展時,智者卻能從中捕捉一個潛在的機遇,想他人不曾想的,做他人不想做的,這便是成功之道。因此,當你的麵前出現“山重水複”時,不要灰心,不要喪氣,也許你此時離“柳暗花明”隻有一步之遙了。

低姿態進入

有一位商人,和朋友一起跑到大西北,準備投資建設一條生產石板材的生產線。

可到了那裏一看,雖然有大好的石礦資源,但是市場並不見好。因為大西北經濟發展水平低,居民們的家庭裝潢很少用價格昂貴的花崗岩。

商人在那裏考察了一段時間,覺得這不是自己大幹一場的地方,他放棄了自己最初的想法,回到東南沿海去了。

他的朋友卻看中這裏豐富的石礦資源,和當地人辦起了軋石廠,這些石子隻能用來給附近的農民造屋和鋪路用。

商人勸告朋友,這不是賺錢之道,這是在浪費時間和金錢。如果在別的地方搞一個項目,隻要適銷對路,不出幾年就可以收回投資,實現營利。

朋友沒有聽從商人的勸告,努力辦好他的軋石廠。

幾年後,開發大西北的號角吹響了。他的軋石廠有了新機器,因為開發大西北必須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碎石成了搶手貨。

商人聞知後,趕到西北,他和當地政府談判,他想投資建設一家大型的軋石廠並洽談建設板材生產線的計劃。

但是,商人被告知,他的朋友已把合作意向書交到了政府有關部門,已經審批立項了。

現在,商人的朋友已是一家大型建材公司的總裁,資產逾億元。沒有人會想到一個軋石廠的老板在短短幾年內會成為一家大企業的老總。

如果當年他不以低姿態在貧困的大西北呆下來,而轉走他方,他就不可能有如今的成就。

一個人要想成功,以高姿態來要求,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你很少會抓到成功的機遇。但如果你換一種方式,以低姿態進入,你就會發現隱藏著的希望,就像地底湧動的岩漿。

一毫米的自信

他是雜技團的台柱子,憑借一出驚險的高空走鋼絲而聲名遠揚。

在離地五六米的鋼絲上,他手持一根中間黑色、兩端藍白相間的長木杆作平衡,赤腳穩穩當當地走過10米長的鋼絲。他技藝高超,身手靈活,還能從容地在鋼絲上做出一些騰躍翻轉的動作。多年來,他表演過無數次,從未有過絲毫閃失。

雜技團去外地演出回來的路上,裝道具的卡車翻進了山溝,折斷了他那根保持平衡的長木杆。團裏非常重視,不惜高價找來了粗細相同、長短一致、重量也一樣的木杆。直到他覺得得心應手時,團長才請油漆匠給木杆刷上與以前那根木杆相同的藍白相間的顏色。

又是一次新的演出。在觀眾的陣陣掌聲中,他微笑著赤腳踏上鋼絲。助手遞給他那根藍白相間的長木杆。他從左端開始默數,數到第10個藍塊,左手握住,又從右端默數第10個藍塊,右手握緊,這是他最適宜的手握距離。然而今天,他感到兩手間的距離比他以往的長度短了一些。他心裏猛地一驚,難道是有人將木杆截短了?不可能啊?!他小心翼翼地把兩手分別向左右移動,一直到適宜的距離才停住。他看了看,兩手都偏離了藍塊的中間位置。他一下子對木杆產生了懷疑。

這時,觀眾席上又一次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已經容不得他多想。他握緊木杆,提了一口氣,向鋼絲的中間走去。走了幾步,他第一次沒了自信,手心有汗沁出。終於,在鋼絲中段做騰躍動作時,一個不留神,他從空中摔了下來,折斷了踝骨,表演被迫停止。

事後檢查,那根木杆長度並沒變,隻是粗心的油漆匠將藍白色塊都增長了一毫米。

很多時候,我們的自信都是受習慣思維的影響,事物的表麵現象左右著我們的固定思維,並不一定是事物的本質發生變化。木杆的長度沒有變,但自信的距離改變了。就是這一毫米長度的變化,影響了他的成敗。

隻要滿懷信心,

滿懷希望,

最好的就一定會來。

把專利賣給布什

2004年11月初,美國大選總算塵埃落定了。出乎眾人的意料之外,中國女留學生黃婭,在這次大選中巧妙地賺了270多萬美元,成了這次大選中一位引人注目的新聞人物。《華盛頓郵報》以《巧借大選大賺鈔票》為題,栩栩如生地報道了她在商海中的才華與智慧。

2002年夏天,22歲的黃婭從武漢大學畢業,到美國佛羅裏達州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黃婭是個要強自立的女孩,一貫主張靠自己賺錢來解決所有的開銷。2004年春節過後,她的婚事提到了日程,支出顯然將要增加。於是,她更加聚精會神地捕捉商機。但是由於受時間、資金等因素的製約,有些前景看好的項目她卻難以操作。

2004年春季,美國第55屆總統競選緊鑼密鼓地開始了。黃婭深知,曆屆總統大選,都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她相信這次也決不會例外,關鍵是要從中尋找到耗資小且不會耽誤太多學習時間的好項目。

4月中旬的一個周末,黃婭和未婚夫到康斯威爾市度假。在返校途中因為汽車需要加油,便駛進了公路旁邊的加油站。加油員風趣地問:“你是要‘布什’給你加油,還是要‘克裏’給你加油?”隨著加油員的手勢,黃婭發現,幾條加油管的加油嘴分別換成了布什或克裏的頭部卡通形狀,汽油的出口就是他們“張開的嘴巴”。黃婭立刻明白了,美國總統候選人的競選班子為了拉選票,想盡一切辦法討好、籠絡選民,連加油站也沒有放過。

就這樣,公路沿線便出現了一道特殊的風景:“布什”和“克裏”同時在加油站“金口大開”向選民吐“油水”。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黃婭產生了一個靈感:生產、銷售印刷有布什、克裏頭部卡通圖案和姓名的太陽帽、小旗子,也一定深受廣大選民歡迎。

回到學校後,黃婭找來布什和克裏的影像資料,和未婚夫一起設計出他們的頭部卡通形象,圖案下方是他們的名字。黃婭設計的帽子以美國國旗為背景,上麵有一個象征勝利的V形手勢和一句廣告語:“我要當美國總統!”根據布什和克裏不同的性格和競選綱領,她別出心裁地在V形手勢上做了各具特色的設計:布什的V形手勢是用導彈和大炮的變形圖案組成的,寓意他積極反恐、強硬外交的鐵腕政策;克裏的V形手勢是用橄欖枝組成,寓意他和平外交、重視福利的溫和政策。簡潔、生動的設計,既突出了兩位候選人的性格特點、政策取向,又突出了他們誌在必得的信心。

所有這一切,無疑為產品暢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善於經營的黃婭不僅在這些產品上留下了自己的聯係電話,而且為這些產品申請了外觀設計專利。專利批下來後,黃婭聯係了一家工廠生產這些產品,又聯係社區選舉組織和商場,委托他們出售給選民。產品投放市場後十分暢銷,很快就賣出了20多萬頂帽子、幾十萬支小旗子。黃婭和未婚夫初戰告捷,賺了一大筆錢。

後來這種卡通形象也引起了克裏陣營的注意,他們給了他50萬的補貼和銷售網絡,讓她隻生產克裏的頭像。6月下旬的一天,布什競選班子的人找到黃婭,情願出85萬美元買斷她設計的帶有布什標誌的產品專利。黃婭在爭得了導師珍妮的理解和支持之後,合法地將“布什”專利轉讓給布什的競選班子,又輕而易舉地得到了85萬美元。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看來不可能的事情其實都是可能的。很多事情並不是因為不可能才找不到解決的辦法,而是因為找不到解決的辦法才成為不可能。找到了辦法,就是架起了由不可能通往可能的橋梁。

車禍的啟示

德國有一家建築公司,由於生意不好,所以一直拖延一些工程款項。工程公司的經理辛尼加是猶太移民,他很不高興,收不到這些款項,已經嚴重影響到公司的財務調度。

當辛尼加氣勢洶洶地開車去建築公司的途中,竟然發生了連環車禍。還好,他的車子是最後一輛,隻是受到了輕微的摩擦,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前麵四輛車卻各有損傷。

第二輛車的車主在發生事故之後,一直呆在車裏,不肯下去,於是第一輛車的車主生氣了,跑過去評理,兩人鬧得不可開交。

而第四輛車的車主在發生事故之後,馬上下車前去察看第三輛車的毀壞情況,他的臉上充滿歉意的表情,並且詢問第三輛車的車主是否受傷。辛尼加也下車來關心雙方的談話。

很快,第四輛車車主得到了第三輛車車主的諒解,早早將車開走了,隻剩下前麵三輛車還在那裏不停地爭吵。

看了這種場麵,辛尼加陷入了沉思,到了建築公司之後,他將開始的一臉怒容換上了笑臉,在建築公司老板的辦公室坐了下來。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情況吧。以您的能力來說,不可能會出現周轉上的問題,我猜應該是銀行在作怪吧!現在的銀行隻有在晴天才會借傘哩!”辛尼加溫和地對建築公司老板說。

建築公司老板有一肚子苦水,聽到辛尼加這麼說,就對著他大歎銀行的無情。

於是,兩人就大聲評論著銀行的政策。一時間,兩人站在了同一戰線。

過了許久,談話又轉入了正題,辛尼加坐直身體,誠懇地對建築公司老板說;“請您一定要幫我這個忙,否則我們連薪水都發不出來了。”

談話結束之後,辛尼加摸摸口袋裏的支票,感到十分滿意。在開車回公司的路上,他自言自語地說:“還好,讓我碰上了那場車禍。”

他想起連環車禍中的第四輛車車主,與第三輛車車主一起指責前麵車的情景,他的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心想:“今天收獲真是很大啊。將雙方的矛頭一起轉向第三者,以此表明雙方是站在同一條戰線上來說服對方,真是很好使啊!”

對別人有一顆寬容、諒解的心,同樣別人會這樣的對待你。不管是對事業還是對人生,隻有你懷有寬容的心,你的人生之路才越走越寬。

拚命的戰場

兩軍交戰,先頭部隊的指揮官,同時接到上方指示:爭取一個荒廢已久,卻具有戰略價值的碉堡。

軍機刻不容緩,兩軍指揮官立即命令部隊開拔,以超越急行軍的速度,趕赴目的地。他們與碉堡的距離相同,他們的部隊也都同樣疲憊,沉重的背包、沉重的武器、沉重的心情與沉重的眼皮,都告訴他們:不可能以指揮官所命令的速度前進。

甲軍的指揮官下令:每次停下來休息,隻準十分鍾,到時間立即前進,休克的人,就任他倒在路邊,不必扶持也不必急救,甚至不必回頭看,免得浪費了體力!

乙軍的指揮官下令:衝到底!一分鍾也不準休息!為了減輕負擔,除了水壺及武器,其餘的東西一律扔掉,甚至連幹糧也不許帶,如果有敢帶頭停下腳步的,一律視為前線抗命,就地槍決!

甲軍出發時有300人,到達碉堡時隻剩200人。

乙軍出發時同樣是300人,到達時隻剩100人。但是一陣槍聲之後,包括指揮官在內,甲軍全死在了碉堡的附近。汩汩的鮮血染遍他們沾滿泥沙與汗水的衣服,他們死不瞑目地望著前方,似乎不服地問:“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