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很簡單:乙軍早到了十分鍾,先架好了機槍等著。
甲軍到達時,確實有200人之多,但200人全犧牲了!
乙軍確實隻到了100人,那100人卻活了,且因為占據這個戰略要地,而獲得了進一步的勝利。
某人參加電視公司的益智搶答節目,屢戰屢勝,獲得總冠軍的那天,朋友問他:“你有什麼得勝的秘訣嗎?”
“有,就是無論知不知道答案,先按鈕,甚至在沒有想通題目之前,搶先按鈕,一邊按鈕,一邊想,加上主持人叫我作答時,還可能延遲一兩秒鍾,往往就在這時候,答案出來了,”某人說,“我發現對手們跟我想到答案的時間差不多,可惜等他想到才按鈕,已經遲了。”
“連‘答’的機會都得不到,怎麼可能贏呢?”
一條街上突然開了兩家鞋店,先是各自掛出“開張大優惠”的彩條,接著不斷減價,最後終於有一家撐不下去而倒閉了。
剩下的一家,收購了對手倒閉大戰賤賣的全部剩貨,重新裝潢,擴大營業,慢慢抬高售價,鞋業界人人聽說他拚鬥之狠,沒人敢去開店競爭。他的店財源滾滾,沒幾年就成為著名的大鞋店。
有人問那鞋店老板怎麼成功的。
“當已經撐不住的時候,再撐一下。兩虎相鬥,固然可能兩敗俱傷,但是隻要傷不至死,就有翻身的機會,”老板說,“置之死地而後生,就是這個道理。”
在人生的戰場上,不要覺得自己已經拚了命,也不要怨環境對你的要求過苛。應該想的是,自己的對手是否更拚命。別人的環境會不會要求得更苛。否則,你在拚命之後,還是可能落得慘敗,而且一敗塗地。
時間話題
“一天24小時,誰都是被平等地賦予”這個命題已成為時間管理理論的公理。但事實不然,管理者認識的大政治家、畫家或音樂巨匠、文豪、、學者,像羅馬的凱撒大帝、日本的空海和尚、意大利的達·芬奇、德國的萊布尼茲、德國的歌德,以及現代分秒必爭的鐵腕經營者,他們在一天24小時當中,經手完成的工作量,無論在質或量方麵,都是超乎一般人想像的。但同樣擁有一天24小時的其他人,卻不留下任何痕跡。可見,就是一天舛小時,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被平等地賦予。同樣一天24小時當中,兩個不同個體所做的事情完全不同的例子,在現實中不勝枚舉。所以,我們就要尋求以“鍾表”計耐的一天24小時之外,是否還有另創的一段時間。
例如莫紮特隻活了35歲,但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做了600首以上曠世之作遺留於世。而其他活了70年、80年的凡庸音樂家卻比比皆是。以實際使用的時間來看,莫紮特的一天24小時,他的每一分、每一秒比起其他凡庸的音樂家,可說是更長。這個時候二者所擁有的時間是無從比較的不平等。
再以歌德和達·芬奇的成就比較。歌德通過詩、戲劇、小說等文學形式,產生了很多偉大的作品。在他27歲被任命為瓦馬爾參議員以來,在政界裏也相當活躍,做出了很多業績,1815年被任命為國務大臣。在此之外,他也繪畫,還從事解剖學、地質學、礦物學、植物學、光學等自然科學的研究,在各方麵都有卓越的貢獻。他在小說方麵有《少年維特的煩惱》、《威魯希勒姆:管理者的明星生涯》;戲曲方麵有《浮士德》、《塔利斯的伊菲可利亞》、《大可夫塔》;此外還有自傳、論文作品如《詩與真實》、《色彩論》等。達·芬奇留下的作品數量雖然不 多,但是其藝術成就卻眾所皆知。此外,他不隻是一位藝術家,對於 天文學、物理學、地理學、建築學、兵器製作、機械學、植物學也有 相當研究,把文藝複興的理想(萬能的人)幾乎完全實現。他的繪畫名作,如《蒙娜麗莎的微笑》、《聖安娜與聖母子》、《最後的晚餐》畫的都是膾炙人口的;著述方麵有《繪畫論》;科學方麵解剖學、空 氣力學的研究成果對後來降落傘、直升機的發明有啟發性的成就。
偉大的人、留下大業績的人,是世上成功創造時間的人。
再現青春
德國的裏克特曾給我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新年的夜晚,一位老人佇立在窗前。他悲戚地舉目遙望蒼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靜的湖麵上。老人又低頭看看地麵,幾個比他自己更加無望的生命正走向它們的歸宿——墳墓。老人在通往那塊地方的路上,也已經消磨掉六十個寒暑了。在那旅途中,他除了有過失望和懊悔之外,再也沒有得到任何別的東西。他老態龍鍾,頭腦空虛,心緒憂鬱,一把年紀折磨著老人。
年輕時代的情景浮現在老人眼前,他回想起那莊嚴的時刻,父親將他置於兩條道路的入口——一條路通往陽光燦爛的升平世界,田野裏豐收在望,柔和悅耳的歌聲四方回蕩;另一條路卻將行人引入漆黑的無底深淵,從那裏湧流出來的是毒液而不是泉水,蛇蟒滿處蠕動,吐著舌箭。
老人仰望夜空,苦惱地失聲喊道:“青春啊,回來!父親喲,把我重新放回人生的入門吧,我會選擇一條正路的!”可是,父親以及自己的的黃金時代都一去不複返了。
他看見陰暗的沼澤地上空閃爍著幽光,那光亮遊移明滅,瞬息即逝了。那是他輕拋浪擲的年華。他看見天空中一顆流星隕落下來,消失在黑暗之中。那是他自身的象征。徒然的懊喪像一支利箭射穿了老人的心髒。他記起了早年和自己一同踏人生活的夥伴們,他們走的是高尚、勤奮的道路,在這新年的夜晚,載譽而歸,無比快樂。
高聳的教堂鍾樓鳴響了,鍾聲使他回憶起兒時雙親對他這浪子的疼愛。他想起了困惑時父母的教誨,想起了父母為他的幸福所作的祈禱。強烈的羞愧和悲傷使他不敢再多看一眼父親居留的天堂。老人的眼睛黯然失神,淚珠兒泫然墜下,他絕望地大聲呼喚:“回來,我的青春!回來呀!”
老人的青春真的回來了。原來,剛才那些隻不過是他在新年夜晚打盹兒時做的一個夢。盡管他確實犯過一些錯誤,眼下卻還年輕。他虔誠地感謝上天,時光仍然是屬於他自己的,他還沒有墮入漆黑的深淵,盡可以自由地踏上那條正路,進入福地洞天,豐碩的莊稼在那裏的陽光下起伏翻浪。
人的一生時間有限,精力有限,在這有限的時間內,你要抓緊時間實現你的目標,一旦等到等到歲月流逝,你在魈黑的山路上步履踉蹌時,再來痛苦地叫喊,“青春啊,回來!還我韶華”,那隻能是徒勞的了。
時間就像金錢
一個人沒有奮鬥目標就是在浪費時間。毫無目的、漫不經心地看手中的書是多麼浪費時間!毫無目的地從一個店鋪逛到另一個店鋪,從一條街轉到另一條街是多麼的徒勞無益!確定目標能節省大量時間,能使人在生活中走上正道,每當他遇到一些事務,他都知道怎樣從中選擇有益於他的目標的事,避免與他的目標不相符的事。人們發現,工作最多的人往往時間最富裕。這是因為他們有明確的目標,他們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而正確地安排了他們的工作,而不是在猶豫不決中浪費他們的時間,更不會成為“客觀條件”的玩物,任其擺布;他們總是自己創造條件,並按照自己的生活目標而行事。
一個雖然在生活中確立了目標、但卻不忠實於這一目標、不努力去實現它、不去做與目標相符的事的人,其實也是在浪費時間。
沒有目標和不忠實於目標都是竊取時間的小偷、浪費時間的罪犯。
珍惜時間並不意味著不停地工作,或幹脆放棄休息,而是指很好地利用休息和空餘的時間,以使我們能更好地工作。如果我們把空餘時間花費在無所事事上,那麼它既不會有利於我們,也不會給我們的工作帶來益處。
如果我們把一些時間花在有益的遊戲、體力活動或體育運動上,那它就會給我們的工作帶來益處,就會使我們獲得力量,去實現我們的目標。
我們生活在有限的時間裏:黑夜與白晝有規律地交替,哪一方也不會更多地占去另一方的時間。生命則被分為有限的幾個階段: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每一個階段都有隻適於這個年齡段的特殊工作,就如同種莊稼,一旦錯過了季節,一切勞作都將是白費工夫。
時間就是永恒
“時間”這個詞語意味著什麼?我們誕生,我們活著,我們死去,並且認為這一切都是按時發生的,仿佛時間是某種巨大、崇高、寬廣和深邃的東西;仿佛它是一個無邊無際的天體,包容著一切發光的世界,包含著生命和死亡,而這個地球像是藍色的大海,無數的魚在其中相聚相依,同泳同遊。我們把已經做過的一切叫做過去;把正在做的一切叫做現在;而我們將要或試圖去做的一切則稱之為未來。而所有這一切都在我們身內,不在我們身外。過去了的存貯在我們的記憶中,現在正吸引著我們的注意力,而將要來的則包容在我們的希望和期待之中。
我們總是在期待著什麼;我們的生命就是在期待中耗費掉了。有人說,生命本身就是一種期待。我們認為某個時刻將會到來,而且一定會到來,那時我們的期待將會實現。在某種情況下,滿足和實現我們的希望似乎依賴於時間,在另一些情況下,我們堅定地相信並且確認,時間依賴於我們,而我們並不能使它縮短或延長。
我們把時間分為時代、世紀、年代,並給這些虛構的劃分取上名 字,把它們看作是某種真實的存在於它們自身之內並獨立於我們的意識之外的某種東西。我們相信我們真正量度了時間,而實際上在我們 的意識之外並不存在什麼東西;在我們的書籍之外也不存在什麼東西,在書中我們寫下了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謬見和我們的空虛的言詞。時間在其自身中什麼也不是;它不是實在,不是實體,而是人的思想、觀念,書中的一個詞,石頭上的一道刻痕。
在這個世界上時間是最美好的東西,它也是最永恒的,如果你浪費時間就等於浪費生命。
找到時間
邁克爾·恩德寫了一本著名的兒童讀物《哞哞》。書中的人物突然之間再也沒有空閑去做生活中美好的事情,因為灰色的時間強盜來到 了這座城市,總是牽製著人們整天忙於一些無益的事情,這樣一來就偷走了大家越來越多的時間。就連拿破侖也曾遇到過時間強盜。他抱怨說:“有一種小偷,你無法懲治它,可是它卻拿走了人們最寶貴的東西——時間。”雖然拿破侖總覺得時間不夠用,但是他仍然是一個成功的人。他尤其能夠在恰當的時候充滿耐心,並且又能夠在關鍵的時刻表現出果斷。看來,問題並不在於有多少時間,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利用現有的時間。
令我們經常感到吃驚的是,往往是那些擁有時間最多的人抱怨說沒有時間。他們不僅沒有係統地利用手中掌握的時間,反而使自己處於時間壓力的緊張不安之中。丟三落四、神經質的人很容易被分散注意力,而且他們一般都得枉費很多精力才能夠達到目標。完成巨大的任務就意味著要有目的性地投入能量和集中精力。如果我們認為時間很寶貴,那麼我們就應該像對待一件奢侈品一樣去珍惜它。倘若我們隻是很少能夠喝到香檳酒,那麼比起那些每天都喝香檳酒的人來說,我們會更加投入地去品嚐它。
還有一些人多年以來都在抱怨時間太少,誰知他們突然就有了很多的時間,原來他們正處於熱戀之中。他們自己也很驚奇地發現,要想抽出幾個小時去吃一頓浪漫的燭光晚餐並不太難,甚至連那些一直由於時間原因一拖再拖的美好假期也可以付諸實現了。正在談戀愛的人能夠在一段較短的工作時間內完成更大的工作量。對於那些重要的事情,我們總能夠找出時間。愛情是讓人興奮的事情。誰要是愛上了一個人,就會為之興奮。同樣,誰要是熱愛工作,就會充滿熱情地投入工作。興奮能使人釋放出能量和創造力。因此,“我沒有時間!”這句話其實常常就意味著“我沒有興趣。”
一個人如果能找到生活的意義,也就能找到時間的感覺。擁有的閑暇時間越少,越能感覺到時間對於自己的價值。
拜訪朋友
有一個性子特別急的年輕人去拜訪一位朋友,他來到朋友樓下,按響了朋友家的對講門鈴。
門鈴響了兩聲,裏麵沒有動靜,他等不及了,就返身回家。
剛剛走了幾步,他又覺得這樣回去不甘心,於是又返回來重新按門鈴。
這一次他還是沒有耐心,門鈴隻響了兩下他又等不及了。
但是走了幾步,他又返回來了。
這次他剛把門鈴按響,還沒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就覺得脖子一涼,渾身上下被冷水澆了個透!
原來朋友一直在家,幾次來開門外麵都沒有動靜,他懷疑有人搗亂,就從樓上向下麵潑了一瓢冷水,作為報複。
這樣去按朋友的門鈴會被潑一瓢冷水,那麼按命運的門鈴,又怎 能不被命運澆一瓢冷水呢?
在機會來臨之前,要多一些耐心,多等一天、多等一個小時、多等一分鍾,也許你麵對的結局就不相同。
小溝的可怕
一個周日帕梅拉和幾個朋友去郊外爬山。那天他們玩得很盡興。不知不覺太陽都快落山了,他們還在山頂。如果原路返回還需要兩到三個小時的時間。這時候有人提議說知道另外一條捷徑,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下山,但是要跨過一條小溝。
望著越來越低的太陽,他們一直同意走近路。
那小溝大概有幾米深,溝裏是潺潺的溪水,在四月的黃昏裏發出響亮而空洞的聲音,那種聲音讓人想到不慎失足掉下去的慘烈……前進還是後退?他們在溝前猶豫了很久。天,一點一點暗了下來。這時候,一個女孩站了出來。一個年輕的女孩。她拿了一根樹枝在溝之間比劃了一下。然後放在地上,說,“溝就是那麼寬的距離,大家跳跳試試看”。大家很輕易就在平地上跳過了那個和溝寬差不多的距離。但是麵對溪水嘩嘩的小溝,有人還是猶豫。女孩第一個跳過去了。大家相互鼓勵著,一個個也都跳過去了,包括膽小的帕梅拉。
那個傍晚,他們很快就下了山。而且,在新的道路上,他們還發現了一大片粉紅嫩白的桃花。在這樣一個落英時節,那絢爛的色彩不能不算一道令人驚喜的風景。而下山沒多久,雨下起來了,又大又急。大家都笑著說:“那小溝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可怕吧!可怕的隻是我們心中的想像。我們一抬腿,不就過來了嗎?而世事難料,安全也不是絕對的。如果我們當時選擇熟悉的那條路回來,說不定都成了落湯雞了。”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當你感到有恐懼和疑慮時,就如同麵臨一條攔路的小河溝,其實你抬腿就可以跳過去。在關鍵時刻就看你有沒有那一抬腳就過去的勇氣。
長跑角逐
這是一次殘酷的長跑角逐。參賽的有幾十個人,他們都是從各路高手中選拔出來的。
然而最後得獎的名額隻有三個人,所以競爭格外激烈。一個選手以一步之差落在了後麵,成為第四名。
他受到的責難遠比那些成績更差的選手多。
“真是功虧一簣,跑成這個樣子,跟倒數第一有什麼區別?”這就是眾人的看法。
這個選手若無其事地說:“雖然沒有得獎,但是在所有沒得到名次的選手中,我名列第一!”
在生活的競爭中,良好的心態是一個人重新振作的關鍵,隻有能贏,能輸的人,才可能達到成功。
責任
聖西蒙是佛特郡人,佛特郡有一個古老的小鎮,他的家就住在這個小鎮上。聽老人們說,火車很早就經過小鎮,他們的家鄉曾經十分繁榮昌盛,後來經濟蕭條帶走了小鎮的非凡熱鬧,連教堂高高的塔尖上的那四座老鍾也停止了行走。而如今,他們的小鎮百業俱興。人們決定要喚醒那些代表著小鎮悠久曆史的老鍾。在一次全體鎮民的聯席會上,天哪,竟有這麼幸運,
他——一個剛滿18歲的商場見習生,竟被選為每天為鍾開發條並校準時間的人。不知是因為他唱讚美詩唱得動聽,還是因為長得帥……
一個星期後,等滿頭銀絲的鍾表匠莫爾頓師傅修理完大鍾,他就向他討鑰匙。豈料他提出,要他“到鎮上走一遭,看看各種大鍾的情形,談一談體會”,之後才能將教堂老鍾的鑰匙交給他。真是個怪老頭,可他又拗不過他。
這天下班,一路上他開始關注鎮上所有的鍾。還真有新發現,不管是鎮府大廳的,還是銀行、證券交易所的,這些鍾不是停著,就是走得並不準確。他還注意到許多人經過這些鍾時,會捋起袖子對一下手表。他真想大聲告訴他們正確的時間,以便人們不要耽誤了上教堂做晨禱的時間;不錯過證券交易所開盤的時機;不讓焦急等待約會的戀人滿腹失望。
他又信步沿著鐵路走去,高高的路基上有一座黃色的舊磚房,這是馬裏蘭夫婦家。馬裏蘭大叔值完夜班正在休息,馬裏蘭大嬸卻迎風坐在屋前,原來她正在傾聽,傾聽呼嘯的北風是否會帶來遠處奔馳前進的隆隆火車。
“你們沒有表嗎?”他好奇地問。
“有啊。可我們老啦,眼花啦。”
原先,馬裏蘭夫婦可以依據教堂的鍾聲對時間,而如今他們隻能輪流值班來護衛鐵路。離開小屋,他的心不安地翻騰著。
“我們這裏不是缺少鍾,而是缺少責任。”他表述自己的體會。
莫爾頓老人笑了:好,請記住一個開鍾人的責任!”
隨即就將一把粗粗的黃銅鑰匙交給了他。
月色中,他套上沾滿油汙的工裝,獨自一人來到鍾塔下,鑽進漆黑的塔樓,一路攀登上去。從睡夢中驚醒的蝙蝠,或許還有別的動物一陣騷動……然而他聽見自己怦怦跳動的心聲。他一定要讓這古老的大鍾走得像老人們記憶中的那麼準確,全鎮人的分分秒秒都應當滴嗒在同一個節拍上。推開四扇沉重的門,上完發條,抹完潤滑油,一一校準了4個鍾麵上共8根胳膊般粗細的指針。他又用手絹使勁地擦拭鍾麵。他要讓4隻大鍾像運轉良好的機器那樣,永遠保持步調一致。
兩年過去了,教堂的大鍾已經重新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比如說在繁忙的郵局,一個什麼人大聲問道:“現在幾點了?”人們不約而同地捋起袖子看一眼腕上的手表,或者掏出懷表,異口同聲說:“12點了。”並且照例會加上一句:“我剛對過教堂的大鍾。”
隻有自己對工作盡職盡責,才能得到別人的尊敬與信任。因為在世界上,責任是每一個人生存下去的理由,也是創造一切的動力。
推銷的秘訣
20年前,特裏還是一位初出茅廬的推銷員,他的工作就是向人推銷各種窗戶。他沒有一點兒銷售經驗,“連向自己的祖母推銷假牙都不會”,他的競爭對手則個個經驗老到,巧舌如簧,“能說動愛斯基摩人買他們的雪”。
上班第一天,老板就交給特裏一項重任,讓他到富人區向一位對他們產品感興趣的客戶推銷一種雙層玻璃窗。
特裏非常緊張。站在客戶門前,他的手腳都在打顫。但他還是叩門了。一位上了年紀的婦女打開門,聽他結結巴巴地做完自我介紹後,請他進屋。
特裏在她那兒待了3個小時。在喝掉幾十杯茶、吃下成堆的餅幹後,他終於讓那位女士在合同上簽了字:她買下了價值11000美元的窗戶。
在這之前,那位女士已經打發走6位窗戶推銷員了,而且他們的開價都比特裏的低。也就是說這位最沒有經驗的推銷員成功地賣出了標價最高的產品。原因其實很簡單,那位女士說:“我喜歡這個小夥子。”
在那3個小時裏,特裏憑著他的謙恭、禮貌、真誠和可愛贏得了女士的信任,並最終贏得這筆生意。他靠的不是誇誇其談的口才,而是“人格”與“印象”。特裏成功的秘訣是他給客戶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
如果你向潛在客戶推銷產品或服務,一定要考慮你給他們留下的印象。假如你能吸引他們,就成功了一半。一定要使客戶知道你關心的是他們的利益,而不是他們的錢包。
蝴蝶與大陸
18世紀末,澳大利亞這塊“新大陸”被發現。消息很快被探險家們帶回歐洲。1802年,英國和法國各派出一支船隊駛向“新大陸”,都想占領這塊寶地。英國方麵由弗林斯達船長帶隊,法國方麵則由阿梅蘭船長領軍,兩位船長都是長期叱吒海上、經驗異常豐富的航海家。雙方都知道對方也派出了占領船隊,因此都不甘示弱,拚搶非常激烈。
當時法國方麵的船隻技術較為先進。阿梅蘭船長率領的三桅快船捷足先登,第一個到達了今天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港,並將它命名為“拿破侖領地”。正在他們準備插旗紮寨之時,突然發現了當地特有的一種珍奇蝴蝶,於是興高采烈的法國人全體出動,一齊去抓這個蝴蝶。
巧合的是,就在法國人深入大陸腹地猛追蝴蝶的同時,英國人也來到了這裏。當法國船隊映入他們眼簾時,船員們都以為法國人已經占領了此地區,心情無比沮喪。弗林斯達船長命令部屬登岸,準備有風度地向法國人祝賀。誰知到了岸上一看,既看不到法國人的影蹤,也看不到任何占領標誌。於是,英國人立即緊急行動起來,把大英帝國的各種標識插得遍地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