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雎山下丹陽,整整要走兩天的路程。而且是原始密林,懸崖絕壁,山路難行。卞和拖著一條殘缺的腿,艱難地跋涉了四五天,才來到了都城。
他已經過了花甲之年,滿頭白發,衣衫襤褸,背著一個沉重的破包袱,拄著一根老朽的棗木棍,來到都城,舉目無親。人們告訴他,楚王東征未歸,他隻得露宿街頭,乞討為生。
已經是春暖花開的季節了,按照常規,外出作戰的軍隊很快就要回鄉,忙著備耕,接著是割麥、打場、整田、插秧,一年的農活又開了頭。但是,自從楚君稱王後,大部分時間都留在鄢城,很少再回丹陽,什麼時候能重返就成了未知數。
卞和隻能沿街乞討,默默等待。他不知道憑著一條殘腿,啥時候才能走到鄢郢?而況離開了本鄉本土,更難見到楚王。
六十多歲的老人,拖著一條殘腿,出現在丹陽街頭,背著一個破包袱沿街乞討,引起了大街小巷的議論。丹陽並不是一個貧困之地,沮河水灌溉著兩岸的良田,莊稼種下去就會有收成,所以大多不會餓肚子,更不用討米要飯。而過了花甲之年,早已是兒孫滿堂,怎麼會乞討為生?終於人們發現破包袱裏不過是塊石頭,那一隻殘缺了的腿上少了一隻腳,年歲大的人自然想起當年有人向先王獻玉,被砍去了一隻腳。這個討飯的人也許就是當年獻石欺君的人!
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傳遍了丹陽城,卞和立即成了眾矢之的,人們向他吐著唾沫、翻著白眼、罵著欺君的騙子,從此再也難討一口飯吃,在屈辱和饑餓中掙紮著求生。
河岸上的柳樹,當一片青枝綠葉的時候,高大的榆樹也掛滿了榆錢,轉眼間榆線飄落,揚揚灑灑到處飛揚,而滿山的櫟樹也發出了新葉,田野的油菜花開了,農夫們把田裏放滿了水,準備下種育秧了,眼看就是三月清明,楚王依然沒有回丹陽。
卞和躺在一間被廢棄的破房中的稻草堆裏,已經餓得頭昏眼花,剛剛又被人放出狗來咬了一口,流了不少的血而且疼痛難忍。望著從殘壁上射出的一縷殘陽,從北麵轉到了東麵而又漸漸消失,這一天的的煎熬又將轉向漫漫的黑夜……也許,兒子的話並沒有錯,如果向楚王直接獻一塊美玉,卞家何致於念帶來這麼多的磨難?但是,卞和也許就不是卞和了……
夜色深沉,山林中傳來杜鵑悲哀的啼鳴,淒涼而悲切。據說這種鳥徹夜悲啼,直到口中滴血……相傳,杜鵑是黃帝的女兒,而她愛上了蚩尤。黃帝和蚩尤中原大戰,開初連戰連敗,有人說是杜鵑走漏了消息,因此黃帝責怪女兒,不該愛上了苗蠻。杜鵑蒙屈,投水而死。後來黃帝大敗蚩尤,斬了蚩尤,苗人從此退居南方。杜鵑化鳥,飛到南方,夜夜悲啼。時值山花正開的時候,杜鵑啼血染紅了山花,映得滿山皆紅,從此人們也把這種花也稱著了杜鵑……
卞和也許就要死了,但死後是否也會化著杜鵑,向著天地、向著世人、向著山川河流去傾訴畢生哀怨嗎……不,卞和還不能死……
母親常說,卞和懷了十月有餘,就是遲遲不肯降生,那一天在河邊踩了一塊光滑白石,才產下卞和,取名石兒。卞和是因石而生,因石而活,懷中的石頭若不被世人所知,卞和就不能死。卞和死了,這一天下至寶將永埋塵埃,荊楚強盛之夢也許就會是一縷煙雲了……卞和不能死啊……
春夜料峭,饑餓與困乏使他漸漸失去了意識,蒙朧中他似乎攀上了萬丈懸崖,在絕壁中奮力求生,手中抓住一根垂掛的藤蘿,腳下蹬著光滑的崖壁,一步一步,一寸一寸,而每一步一寸,都是那麼艱難,懸於生死之間……突然,他發現自己的雙腳沒有了!光禿禿的腿杆失去了支撐,僅憑雙手懸在了半空……他想喊出來:“誰來幫幫我?誰來幫我啊!”但他喊不出來,而且,即使喊出來了,又有誰來幫你?誰能幫你?他隻能拚命掙紮,憑著雙手奮力向上。但是,藤蘿突然斷了……
卞和全身向著無底深淵墜落!下沉著,下沉著……猛然,一種感知回到了他身上,這也許是個夢!但自己的意識不能消失,不能沉下去啊!於是他努力掙紮著想使自己清醒過來。他想喊,卻喊不出聲,他想動,卻動彈不得……這種意識和生理的交量,恰如生命與死亡的搏鬥。他掙紮著,喉嚨裏發出深沉哼哼聲。一支腿終於動了動,一陣鑽心的巨疼,猛然使他清醒過來了!原來殘腿碰在石頭上,讓他又重新回到了現實中……
一縷陽光又照在殘壁上,抹上了一層淡淡的朱紅色,然而那杜鵑仍在啼鳴,似乎在呼喚著卞和迎來新的一天。他重又背著石頭,拄著木拐,走向街市。
今天的街道似乎有了新氣象,家家戶戶掛起了紅燈。有錢人家,商阜、店麵還裝點了彩飾,紅紅綠綠的絲綢,紮成了彩帶,隨著春風起舞。原來,楚王要回故都祭奠先祖和拜祭周公嶺。毫無疑問,楚人把這樣的日子,當成了重大節日。
楚王先拜祭了先祖,丹陽城後的蛇山上,高大宏偉的楚廟,整天都香煙不斷,如雲似霧;《巫音》大樂,長空縈繞。巫師們用高亢歌喉唱著對先祖們的祭詞、頌歌,跳著動作奇異、鍾鼓相伴的端公舞,處處都是一片肅穆。
整整一天下來,卞和並未見到楚王的影子,因為王城中平民百姓無法接近。但是,楚王要在第二天祭掃周公嶺,卞和決定要在路上拜見楚王。
周公嶺是丹陽城外城重陽背後的一座小山岡,它北臨沮水,南靠雎山,風光十分秀麗,因先祖熊繹接待過太宰周公旦而名聲大起。楚人不忘滴水之恩,周公曾幫熊繹封爵而倍受尊崇,曆代楚君都不忘年年祭祀。卞和臥在山下路邊草叢中,決心拜見楚王。
連續三天,卞和已經粒米未有沾牙,肚子餓得難受時,除了灌一肚子冷水就是扯一把野菜,或者樹皮、草根,勉勉強強塞一塞。三月的陽光曬在身上,就像火烤,似乎要烤透你的全身,吸走你全部的精神和氣力,讓你混身發軟,四肢無力。而不爭氣的肚子越發覺得空空無也,躁動不安,更增加了人的虛弱感。卞和經受不住這雙重的折磨,昏昏欲睡。
太陽已經西斜,迷蒙中他被喧鬧的人聲驚醒過來。原來楚王結束了在周公嶺上的祭拜,正要返回王城。前麵是戈矛生輝的兵士,緊隨著是一隊隊樂斑、祭司和神巫。文武百官們身著各色各樣的官服,並無車馬官轎,神色肅穆地走下山來。卞和雙手舉著破爛的包袱,高聲地呼叫著:“草民要麵見楚王!”
士兵們止住了腳步,祭掃大軍被一個衣衫破爛的乞丐擋住了去路。一名軍官上下打量了一遍,見乞丐雖然一身破爛,卻未掩蓋不凡的氣質。出語條理清楚,也不是裝瘋賣傻之人。於是問道:“你是何人?為何要見楚王?”
卞和:“草民卞和,要向楚王獻玉。”
軍官冷笑一聲,說:“笑話!一個窮得要飯的人,卻要向楚王獻玉。你不是剛才還在草窩裏沒睡醒,說夢話吧?”
卞和正色道:“請大人即刻通報大王,否則誤了國事,恐帕你擔待不得!”
軍官卻也一驚,發現這個乞丐並非像個“草民”,隻得轉身飛報楚王。
熊通自盧羅一戰,一直陷入在哀痛之中。實在說,他太鍾愛長子了!不僅好學、上進,而且個性、嗜好,就連長相、身材,都是一個模子磕出來的。於是,他給了他全部的愛,寄托了畢生的希望和期盼。蒲騷一戰,嶄露頭角;隆冬伐絞,方顯天賦。然而還是我這個父親沒當好!如此剛剛出土的新苗,我怎麼就不能看出他的稚嫩、他的脆弱、他的欠缺和不足……兒啊,兒啊!在失敗麵前,你敢於承擔責任,而麵對責任,你又敢於以生命去贖罪!娃兒啊!你不是失敗者,真正的失敗者是你的父親!由於父親的失敗才失去了你,而且還失去了荊楚最偉大的智者——令尹鬥伯比……
為了表示內心的懺悔,為了向列祖列宗告罪,決定返回荊山,祭奠先祖。多日來他始終被巨大的哀思所壓抑,每日心中都像被齧啃著、破碎著、絞痛著……
突然,侍衛報告說:“稟大王,有一老人攔在路中,說要獻玉給大王!”
他好像並沒有反應過來,淡淡地說:“獻玉,獻什麼玉?”
侍衛:“聽說要獻一塊價值連城的美玉。”
他終於回過神來,似乎想起了荊山自古傳說多金玉,既然有人獻玉,也許值得看一看。於是便傳旨:“把獻玉人帶回王城吧!”
連日的祭祀活動,熊通都是在哀愁與憂思中度過,加之年過花甲,畢竟不是當年,他實在感到力不從心了!回到王城已經身心俱憊的他,隻想好好睡一覺。
令尹鬥祈說:“大王還要等人獻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