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 / 3)

他才猛然想起,還有一個農夫被帶進了王城。隻得強打精神,說:“那就把他帶上來吧!”

一個衣衫破爛而且還少了一隻腳的乞丐被帶到了麵前,熊通突然覺得像被人潑了一頭冷水,這樣一個窮得要飯的人,能獻什麼珍寶?

獻寶人背著一個破爛的包袱,透過破洞露出了一塊烏黑發亮的石頭。一進宮門就跪倒在地,說:“草民卞和拜見大王!”

熊通皺了皺眉頭,說:“你要獻寶?你有何寶?”

卞和忙答:“草民在荊山尋得一塊價值連城的美玉,乃上天所賜,兆我楚數百年之興,特獻於大王!”

熊通眉頭皺得更緊了,心中頓生不快。楚國之興靠的是君主、臣民奮發圖治,靠的是南征北戰,流血犧牲換來的,縱然是一塊價值連城的美玉,與強國興邦有何關聯……想到這裏,煩亂之心油然而生。

令尹鬥祈見楚王沒了言語,忙說:“這位老者,有啥寶就獻出來吧,大王這幾天實在累了!”

卞和打開包袱,雙手捧著一塊烏黑的石頭,舉過了頭頂,恭恭敬敬地獻了上去。侍者取過,捧到了熊通麵前。熊通冷冷地掃了一眼,說:“鬥愛卿,把它交給玉工鑒定吧!”

鬥祈慌忙接過石頭,向後宮走去。

困意很快向熊通襲來,身子靠在軟墊上漸漸發出了鼾聲……

卞和跪在地上,幾天來沒吃一口糧米,肚子裏的野菜、草根就像無數隻蟲在亂竄,陣陣嘈雜,陣陣惡心,但他都忍住了。他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命運是什麼?也許今天的楚君突破了常規的思維,獻玉成功了,卞和就會回到家鄉和兒孫們團聚,依然過著耕種而食的日子。也許……他一驚!不,卞和的一生沒有也許,隻有信念和追求啊!為了使荊山之玉不被世俗所玷汙,無數親人的辛酸和血淚沒有白白地付出,卞和承擔的就不僅僅是一句誓言和承諾!價值連城的美玉,在君王的眼中不過是財富,是玩物,隻有賦予特殊的內涵才是無價的,聖明之君才會把它當作鎮國之寶……

楚王熊通並沒有沉沉睡去,他的眼前總是浮現著一孔深邃而四周堆著黃土的土坑,他的愛子以及股肱之臣都埋進了深深的黃土之中。唉!都說人生如夢,而不管你一生有多少功過成敗,或者睿智奇謀,到頭來都要歸於三尺黃土。那麼,萬裏江山又有何益,富甲天下又有何用?人到這個世上來,又是為何而來……想起愛子英年早逝,股肱之臣鞠躬盡瘁,心中不禁又是一陣酸疼……

令尹鬥祈走來,望著楚王昏昏然,隻得垂手而立。

熊通抬起頭來,問道:“鬥愛卿,玉工怎麼說?”

鬥祈見楚王問話,方知並未睡去,慌忙答道:“玉工說,隻是一塊石頭”。

熊通煩躁起來,這個一身破爛的乞丐竟然拿著一塊石頭獻給寡人,豈非諷喻寡人玉石不分,良莠不辨,戲弄寡人嗎?於是大喝一聲:“武士們,把這個刁民,推出去斬了!”

鬥祈一驚!他知道大王自盧羅一戰,喪子之疼加鬥伯比辭世,一直鬱結於胸,而回荊山故都,雖為祭奠先祖,向先祖謝罪,其實也是為了散去鬱悶。今有人獻玉,也不過借此以解心結,不料惹得怒氣,如果再殺一個人,豈不是更添哀怨,多添一個孤魂?於是慌忙奏道:“大王!此人雖有欺君之嫌,念其不過是一乞丐,也許是肚子餓極了,想騙一口飯吃,罪不及死!”

熊通似乎才從憂思中清醒,但仍火氣未消,忿忿地說:“那就砍去他另一隻腳,免得他背著石頭,到處騙人!”

鬥祈不敢再奏,眼睜睜看著轉眼間卞和又剁去了一隻腳,血淋淋躺在地上……

玉工抱著石頭,匆忙趕了上來,說:“大王,小人有本要奏!”

熊通早就不耐煩,喝道:“你既已說是塊石頭,還有何本奏?滾下去!”

鬥祈忙說:“大王且耐一耐性子,聽他說些什麼。”

玉工:“大王,這個獻玉人是否叫卞和?”

熊通:“那又如何?”

玉工:“四十年前,這個卞和曾將這塊石頭獻給先王,已斷一足。而今依然用這塊石頭獻給大王,又被砍了一足。大王不問一問這其中有何緣由嗎?”

鬥祈岔話:“此事你如何知道?”

玉工答道:“昔年,上大夫伯玄曾與小人同師學藝,也算得是同門師兄。這卞和獻玉給蚡冒,被他認作為石,這事他曾向我提起,故而至今未忘。”

鬥祈忙說:“如此說來,這卞和為了這塊石頭竟然兩次斷足,且窮困潦倒,苦熬歲月,所求者何?其中必有緣由。微臣懇請大王傳旨,給卞和止血療傷,且不可白白斷送了一條性命!”

熊通冷笑一聲,說:“玉者,玩物也,縱價值連城,寡人又視它能值幾何?此人以玉獻孤,若以進身之階,即便是真玉,寡人也不會受,何況是一塊石頭?隻不過素聞荊山多金玉,未得證實,如若有證,未必不是楚國的財富。豈料此人會以石頭騙孤?”

鬥祈:“大王不愛玉,但不可不愛民!此人盡管以石欺君也罪不當死!而況饑寒交迫,恐已數日未食,眼見得鮮血四溢,昏迷不醒,望大王還赦他一命!”

熊通歎了口氣,隻得允諾,傳來禦醫給卞和止血治傷。禦醫將卞和診視一遍後說:“啟稟大王,此人恐已多日未食,極度虛弱,又失血過多,隻怕性命難保!”

鬥祈忙說:“大王,此人罪不當死,還望我主法外施恩!”

熊通恨聲道:“欺君之罪,死何足惜!”

玉工跪伏於地,說:“大王,此人未必有欺君之嫌。”

熊通喝道:“大膽!你剛剛說它是塊石頭,轉眼又替此人開脫,是何道理?”

玉工:“大王恕罪!小人才疏學淺,實在難斷是玉是石,而況被血淚、汗水幾十年所浸,靈光已失,更難判明。不過此人四十年前獻此石已被砍了一足,而今又被斷其一足,依然還是這塊石頭!如果此人蓄意欺君,何必非用這一塊石頭?他可以找一塊更好的石頭。而況明知是禍,為何非要以身犯險呢?請大王三思。”

熊通心下一驚!這人非瘋非傻,為何用一塊石頭兩次敢冒欺君大罪,以性命相抵呢?難道另有隱情?如果真死在寡人之手,一世英明,豈不落個有眼無珠,濫殺無辜的名聲,遭世人非議嗎……

鬥祈見楚王不語,忙說:“大王,玉工所說不無道理,請君王三思!”

熊通沉思片刻,說:“愛卿有何高見?”

鬥祈:“以微臣看來,此人定有非常之見。昔日,大王不殺觀丁父而得一員名將,今日大王若恩赦卞和,也許會名傳千古。還望大王慎處。”

熊通歎了口氣:“唉!寡人累了!著禦醫好生治療,傷愈後放歸家鄉吧!”

鬥祈:“大王不可!此人以乞討為生,何處是家?即使有家,欺君大罪,也是世所難容!而況雙足已殘,何以求生?終是死路一條!”

玉工:“大王!小人以為此人與這塊石頭都要妥善處之。這石頭被血淚、辛酸及世俗所汙,需得聖潔之地養育,他日未必不是天下至寶!還望大王慎重!”

熊通:“寡人一生征戰,隻知戰場搏殺,此事還是令尹處置吧。”

鬥祈:“微臣有一地,距此不足百裏,沮、漳二河之岸,雙峰山下,可避開塵俗,安置卞和。請大王恩準!”

熊通狠狠地長歎一聲:“準奏!”

數日後,卞和從昏迷中醒來,發現自己躺在一個陌生的去處。雖為茅棚小屋,卻清雅別致,且有三兩仆人伺候在側。屋後一山雙峰,有陰陽相合之氣,房後山崖高聳,恰似當年得玉之處抱玉崖,而洞內開闊,流水潺潺,清爽宜人,有石凳、石桌。那塊令他兩次斷足的石頭,高高地供在一柱鍾乳石上,上接青山靈氣,下通清泉碧潭,卞和仿佛又回到了數十年前的清溪穀。

山中最早報晨的是金雞,因全身紅、黃、綠、蘭,五彩紛呈故稱“錦雞”。啟明星剛剛露出東山,它便喊出了笫一聲:“啟——輝!”。而當雄雞報曉時,陽光已把天空抹上了一片亮色。但卞和卻被另一種聲音的啼鳴所驚醒,睜眼一看,卻見兩隻鳳凰繞山而舞,口中含著朱砂飛進了崖洞。原來,鳳凰飛來,天天含朱砂養玉。而璞玉重得天地靈氣,又得鳳凰所養,漸漸放出熠熠之輝,映著山崖,從此被稱作了“玉印崖”。

歲月在焦慮和等待中流失,卞和一天一天衰老起來。

轉眼又是十多個春秋,歲月的熬磨,傷殘的悲哀,卞和掙紮著過了古稀之年,終於再也支撐不住日月的重壓,一病不起了……